第85章

  刘如意为何不是呢?因为刘邦一死,吕雉就杀了刘如意,再杀戚夫人。】
  刘邦大骂吕雉为了权力荒唐至极,居然能做出逼迫儿子娶外甥女的事情来,在听到自己喜爱的儿子刘如意被吕雉杀害,悲痛不已。
  他目光一扫群臣,最后落在萧何身上。
  萧何想到自己曾多次劝阻刘邦不要废长立幼,这会儿冷汗都下来了,感叹还是张良明智,任何时候都懂得明哲保身。
  就比如这次,可以全身而退。
  刘邦说道:“天幕盘点吕雉的事迹你们也看到了,朕要废后,你们可还反对?”
  群臣没有一个反对的。
  以往刘邦想要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他们坚决反对。这个时候反对废后,就是支持吕代刘氏,明着动摇刘姓的江山。
  吕后连皇帝都杀,他们还敢劝阻陛下废后吗?
  不敢,也不想。
  【刘盈仅当了七年的皇帝就郁郁而终,吕雉在汉惠帝的葬礼上干哭,没有哭出眼泪来。
  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时年十五岁,给丞相陈平出主意,向吕后请旨任用吕后的侄子为将掌控军权,提拔吕氏的亲戚入朝担任要职。
  陈平采纳后,吕雉这才哭出了眼泪。
  可以说,在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的权势达到巅峰是张辟疆推波助澜。
  陈平明知道会壮大吕后的势力,但还是照做了,为了自保,不被吕后杀害。
  刘盈驾崩了,按道理应该是刘盈的儿子继位。吕雉在刘盈在位的时候只是为了巩固刘盈的位子,杀了刘盈的几个兄弟和侄子而已,没有干什么祸国殃民,屠杀老臣的事情来,没有惹怒朝臣。
  新上位的皇帝又是吕后的孙子,朝臣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背负谋反的罪名诛杀吕后。
  这种情况下,张辟疆确实是出了个好主意。
  回顾“汉初三杰”,韩信因为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满门抄斩,正史上没有留下后代。萧何的爵位一直传到了西汉灭亡,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出了两个开国皇帝。张良的后代没有萧何的后代混得好,爵位到张良儿子手里就没有了。】
  汉高祖刘邦暗骂刘盈真是废物,自己果真没有看走眼。
  群臣此时已经是大气都不敢出。
  看来观看天幕盘点不光是能够看前朝笑话,知晓后世大事,还会有生命危险。
  【吕雉是秦始皇开创帝制之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她开创了外戚干政和重用宦官的先河。
  她大肆的封娘家的人为王,将反对她这么做的丞相王陵罢相,任用不能服众的审食其为丞相,学胡亥和赵高的做法,给予审食其极高的权力。
  秦二世时期,朝臣想见胡亥一面,要经过赵高的允许,政令要赵高拍板。吕后也不遑多让,常常只和审食其决断大事,政令要审食其拍板。
  审食其是什么人呢?吕后的面首。这得感谢刘邦,刘邦在外征战,怕家中妻子寂寞难耐,找了审食其替他照顾妻儿。咳,当然刘邦的本意不是想戴绿帽子。
  这事还被汉惠帝刘盈发现了,刘盈要杀审食其,吕雉心虚,连为审食其求情都不敢。她一手扶植审食其当丞相,最后都不好意思在儿子手中保住审食其的性命。
  审食其也不干丞相该干的事,在其位不谋其政,只管抱着吕雉的大腿,事发后也歇菜了。
  但汉惠帝是什么人啊,汉高祖钦定的懦弱之人,将审食其给放了。】
  秦始皇嬴政:“……”刘邦生了个好儿子啊,对母亲那是孝感动天,孝死爹了。
  汉高祖刘邦听到天幕这样盘点,脸都绿了。
  他交代审食其帮忙照顾他的妻儿,审食其有负他的信任,竟然照顾到床上去了。
  今日,吕雉是绝对不能留了。
  还有太子,也一定要废掉,他没这种懦弱的儿子。若不是有开国功臣(特指一起起义的老乡)在,大汉朝怕是要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群臣将头埋的很低,焦虑今天是否能够活着回到家。
  【再来说说吕雉杀害自己的亲孙子。
  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刘盈的庶长子继承皇位,为前少帝。为什么是庶长子呢,因为刘盈的皇后是他的亲外甥女,嫁给她的时候才十岁,到他驾崩的时候也才十四岁,身体还没有发育,自然不能生孩子。刘盈也就没有嫡子。
  吕雉杀了前少帝的亲生母亲,这事被小皇帝知道了。小皇帝说等他长大了要为母报仇,可把吕雉给吓的,立马就先下手为强,将小皇帝给杀了。】
  汉高祖刘邦没有想到今天的天幕异像能给他带来这么多的“惊喜”,有点承受不住。
  今日过后,他就能如愿的立刘如意为太子,不会再遭到群臣的反对,也能铲除吕雉的势力,但他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吕雉太令他失望了。
  群臣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一个个都慌得一批,尤其是吕雉的妹夫樊哙更加担忧,害怕会被吕后牵连,不光是自己,连妻子和嫡子都逃不过这一劫。
  第40章
  【吕雉在嫁给刘邦之前,家境是比刘邦要好的,在刘邦起义反秦的时候给予了刘邦极大的支持,但是刘邦不地道,为了逃命数次把和吕后生下的一双儿女,未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遗弃。
  吕雉掌权之后,大封诸吕为王为侯,任用面首当丞相,杀死皇帝,引起了朝臣的强烈不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