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他昨天给你看了什么东西来着?
  你站在门口,有点迟疑左脚先迈,还是右脚先迈,或者要不你再等一等,等丞相检查完娃子作业再来?
  丞相抬头看了你一眼。
  诸葛瞻也意识到了,从他父亲身边起身,很是开心的向你行了一礼。
  “母亲!”
  “………………”你努力露出一个笑脸。
  “您昨天夸奖过我这篇《大学》试解写得好对吧?”
  他期待脸看着你。
  丞相手里拿着那篇文章,似笑非笑的看着你。
  ……你确实读过大学,你还有文凭的。
  ……但是,诸葛瞻小朋友昨天给你看的东西和你认知里的大学不太一样。
  “你母亲长于黄老,不擅经学,”丞相如此一本正经地说道,“将笔墨拿来。”
  诸葛瞻蹬蹬蹬跑去拿笔墨了。
  你终于可以悄咪咪走进来。
  “我哪里长于黄老了?”
  丞相想了一想,“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阿迟习过不曾?”
  你摇摇头。
  他伸手招你过去,你坐在他身边,丞相上下打量你一番,“阿迟连《黄帝四经》也不曾学过,究竟是如何修行的?”
  ……你是如何修行的?你怎么知道?
  “难道是山鬼不曾?”
  …………………………
  看你瞠目结舌,丞相又思考了一会儿,“所以才欲居于山川之中?”
  你伸出手去,想摸摸丞相的脑袋,被他一羽扇拍住。
  诸葛瞻小朋友取了笔墨纸砚回来,丞相开始专心给娃子改作业,不逗你了。
  改过作业,用过朝食,你准备去骊山附近转一圈,丞相不置可否,只告诉你路上小心提防些,至于提防什么人,他也没说得那么清楚。
  ……你也想不出有啥需要提防的。
  尽管华清池是唐朝之后才开始闻名,但骊山汤泉并非如此,有传说西周时便为周天子的驾幸之地,起名为“星辰汤”,但这段历史在建安年间听来,已成逸闻。
  更接近一点的传说始于秦时,汉时有人作《三秦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入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
  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两汉国都变迁,关中残破,骊山汤泉也逐渐废弃荒芜。
  你寻思想在这里跑马圈地,建个温泉别墅应该成本不会太高。
  当然,如果有现成的庄子就更好了!
  ……你出了城,一路东行的时候,你发现你想得可能有点不太对劲。
  今天的天气不算特别好,阴云密布,朔风难当,你顶着风骑马跑在官道上,超了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它们大部分都是有仆役部曲护卫的那种,一看都不是平民百姓。
  你放慢速度,想看个仔细时,也有人见你束袖佩剑,衣衫华贵,便停下来与你攀谈几句。
  ……都是地道的蜀中口音,其中还有一二眼熟的。
  有些是世家大族的管家豪奴,也有些不那么大族,或者家族还未迁至长安的,家主自己跑了出来。
  问起他们为何东行,回答都差不多。
  “关中残破,土地荒芜,此时不置产,还待何时?”
  ……整个长安周边地区的确人烟稀少,堪称荒凉,但你总觉得世家这样哄抬地价不太行,具体如何不行,你也说不出。
  不过骊山脚下还是刷新了你的认知。
  西汉时修建的行宫已经残破,但附近的庄园真的不少。
  甚至其中还有一座坞堡,墙高约三丈,四面有哨塔碉楼,堡内方圆至少数百步,哨塔上甚至还有部曲巡逻,只是手中拎的长棍。
  但看这架势,你觉得坞堡内怎么都不可能没有兵器铠甲,大概只是诸葛丞相还于旧都,关中世家豪族不得不收敛一点,因而没那么明目张胆了而已。
  在这里溜达一圈,你还遇到了一位熟人——金祎之子,金敞,字原甫。
  他父亲虽然五六年前便已故去,但当年你们一同从许昌跑出来的情分还在,因而见到你后,这位袭了爵的闲散汉臣十分开心,邀你去他新买的庄上逛一逛。
  “当年诸位皆有保驾之功,独宗硕一人建功立业,能得青史留名,毕竟与我等庸碌辈不同。”
  “能还于旧都,皆因天子洪福。”你随口说道,“我与其他武将也没什么分别。”
  这位容貌里已见不到半点儿匈奴血统的金日磾后裔看了你一眼,点了点头。
  “宗硕来此所为何事?也想在骊山附近购置一处别院么?”
  “听说骊山风景秀丽,汤泉又能入疾消病,因而好奇,想来见一见。”
  “现下呢?”
  现下你觉得……你大概理解了世家和平民的区别。
  正如金敞自己所说,他真就是……非常平庸,非常标准的一个世家子路线,人生全部勇气和选择都点在了跟着老爹从许昌跑来成都,在做过这个选择,吃苦受罪爬过秦岭之后,他就开始一路躺平了。
  大概也因为这个缘故,尽管天子和耿纪这几个小圈子里的汉臣知道你的真实身份,却没有告诉这位二世祖。
  先主对这一批汉臣宽慰优容,赏赐不可谓不丰厚,诸葛亮在搞官营糖盐精炼事务时,也充分考虑到安抚汉臣的需求,给金家留了一个十分清闲优渥的职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