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试想一个国家的君王是这个样子,那么这个国家不会生灵涂炭吗?】
  【武将骄奢,为了打胜仗不断摧毁黄河堤坝,万千生灵流离失所;动辄屠城,几万才城池被杀得一个不剩,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都杀红了眼,人伦道德彻底破碎!】
  【横海军节度判官吕兖设立‘宰杀务’,专门屠宰人,把人肉做成军粮。当兵的吃普通老百姓,那普通老百姓吃什么?‘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噉騣尾’!后唐苌从简喜欢吃人肉,最爱婴儿小孩,这样的人因为能打仗深受皇帝喜爱,被封为紫金光禄大夫!后汉永兴节度使赵思绾不爱吃人肉,他爱吃人的心、肝!】
  【‘以形补形’,吃人肝补肝,吃人肺补肺,吃人心补心,吃父母,吃妻儿,最后竟然形成了人肉产业链,人的身体被当做食物补药售卖,人不再是人,而是真的形同猪狗;杀主、杀父母、杀妻儿、杀朋友、杀臣子,总之就是你反我也反,你杀我也杀。良心、羞耻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大家都别过了!】
  第8章 第 8 章
  饶是秦皇汉武见惯了战争屠杀,也没遇见过这种同类相食的畜生。
  嬴政想起了白起。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降军三十万人,世人都说白起是杀神,罪恶滔天。等他自己当了君王,才知道除了坑杀,别无他法。
  可这是整整三十万人!这些人要怎么处理?他们各个恨秦入骨,人心思赵,给一点机会就会反秦。把他们圈禁起来,养着?秦国人自己都吃不饱,哪里有足够的粮食去养他们!让他们去开疆拓土?他们难道不联合起来反叛秦国?让秦人去监视?他怕不是疯了,谁能监视三十万人?
  只有坑杀。
  可秦国先君对待敌人也仅仅是坑杀,而不是把他们分尸而食!
  武安君再嗜杀,也没有吃同类的习惯!
  儒家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他们就该去看看后世,至少春秋战国之人还有点良知!
  ——
  李世民回忆起这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不由得脱口大骂,这群猪狗不如的东西,不爱惜民力如何能长治久安?他为了国家安定,百姓富足呕心沥血,这些人竟然如此糟蹋百姓!魏晋三百年乱世,结果这群人八十年搞出了魏晋三百年的效果!
  李建成冷笑道:“李二,你若是杀亲兄弟,莫不是与那些人一样不配当人!”
  “大哥言之过早!”李世民有些底气不足,他要留李建成,他手底下的将士也不会同意!再说,李建成虽然更自己相比略显平庸,但并不是真的无能,留下是个极大的隐患。
  可这又该怎么办,弑父杀兄不是从自己这里开的头,可听了天音的讲述,又亲眼见识了毫无伦理道德的情形,他真的有些畏惧。
  ——
  李隆基面色惨白,天音每说一句,他的脸就白一分。自己为了开疆拓土,确实给了节度使极大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利,他身为天子,能够辖制住这些骄兵,可后人愚笨!
  一定是后人愚笨,学不来朕半点本事才让大唐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天音所说的昏君,无非就是自己教子不严才导致了安史之乱,而因为安史之乱有了后世惨绝人寰的场景,所以根源在太子!
  只有杀了太子,才能杜绝安史之乱!
  贺知章见李隆基面色凝重,联合起天音,完了,太子危险!“圣人!太子,不,三皇子若当真联合边将造反,可他并没有说那人是谁,可这人终究是一个隐患,还需要三皇子说出这人是谁!”
  高力士也怕李隆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也接二连三劝谏。
  杨玉环明白高力士是在给自己使眼色,可她真的不敢说朝堂之事啊,这得偏过头去不再看他。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八十年中42个皇帝被杀,为了增强军力,于是请异族帮忙,结果又导致了华夏四百年被异族欺压的惨状!】
  【所以不怪再次统一华夏的宋朝便视武人为噩梦,视武将为悬在头顶的剑,试问那一个开国皇帝见过这样的情形能不害怕?】
  【可惜赵家的天子没有想到,时代变了!以文抑武,然后因文人亡国!】
  “什么!”赵匡胤顾不得沉着的形象,从龙椅上跳了起来。他正在感叹老天爷终于明理了,看到了自己重文抑武的苦衷,结果突如其来一句“时代变了”,这是什么意思!
  “皇兄稍安勿躁!”赵匡义心里希望天音再多说一点,可只是提了一句“宋朝”“赵家天子”就没影了,“如今大宋初立,许多安排尚未完善,如今又有天音辅佐,臣帝相信皇兄一定能找到平衡之法,文人亡国之事不会发生!”
  赵德芳两兄弟不断宽慰父亲,“赵家儿郎不会是庸弱无能之辈,一定能想出两全其美之策!”
  【那么,什么是安史之乱?】
  【所谓安史之乱,就是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当时的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于一身,拥兵十五万,以‘忧国之危’、奉旨诏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往洛阳、长安攻来。】
  “圣人,臣就说安禄山有谋反之意,果真如此啊!”杨国忠兴奋地惊叫着,他总在李隆基身边吹耳边风,说安禄山要谋反,结果真的反了!自己总算能除掉这个死胖子了!
  安禄山也被天幕吓傻了,但很快反应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朝李隆基爬过去,大声哀嚎哭诉道:“圣人,臣能有今天,全是圣人的恩德,打死臣,臣也不敢谋反啊!”他抱住李隆基的腿,鼻涕眼泪糊了一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