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杜甫察觉到封常清的眼神,有些汗颜,他现在什么都不知道啊!
  高仙芝在旁边桌案,见状宽慰好友:“别急,有了天音的提示,将来这种事不会发生。”
  李隆基渐渐平息了下来,慌乱无益,还是听从天音,早早打算,不管如何,要避免这一场叛乱!“封卿为我大唐鞍前马后,立下了汗马功劳,朕绝不是三年后的昏聩之人,封卿放心!”
  而且李隆基自己也想不明白,封常清这种人才,不说他的功劳,就看着他能打仗,能立功,自己到底在做什么,随随便便就给斩了!
  李隆基自己都想不通三年后自己在干什么。
  【李隆基安排好了封常清后,安西军也同时接到了诏令,急忙返回长安。所以当封常清在洛阳同安禄山焦灼之际,西北军的第二位名将带领一部分安西军终于赶回了长安,他就是高仙芝。】
  【因为西北军在千里之外的安西,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回来,所以封常清手里除了一队来自安西的轻骑外没有兵,他只能就地招募士兵。结果新招募的将士毫无战斗经验,面对安禄山的强兵悍将,封常清理所当然在洛阳大败,六万将士全军覆没。】
  【随后,封常清清醒了,他面对的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一群‘拓羯’。所谓‘拓羯’是胡族音译成汉语的说法,他们根本就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从北方草原中挑选出来的威武雄壮的汉子,然后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组成的一支部队。这些人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历,他们会和主将结成亲人关系,认主将为父亲,所以即使是在危急关头,他们也不会抛弃主将,而是会爆发巨大的战斗力,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样的精兵,哪里是临时招募的人可以抵挡的,就连封常清从安西带来的精兵招架起来也不容易。】
  【所以,在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城破。封常清带着所有的有生力量撤离,就在危急时刻,他接连上书三次向朝廷回报前线战事,请求皇帝责罚,但盛怒的李隆基都没有见封常清的信使。终于在葵园,上天眷顾了这位将军一次,他遇见了老搭档高仙芝。】
  【他们一个运筹帷幄,一个英勇作战,两名最优秀的将领最后确定了最佳的防守方案:放弃陕州,保住潼关。】
  【事实证明,封常清和高仙芝不愧是西北军的佼佼者,他们的战略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已经拖住了安禄山的叛军。叛军在潼关一筹莫展,他们没有足够的军粮,只要托下去,叛军就会不战而败。此时他们已经拖住了叛军,给李隆基的部署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李隆基很不满,他给了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十几万的人,结果他们把仗打成这个样子,安禄山的头还没有摆在他案前。李隆基越想越气,决定御驾亲征,他要亲自斩下安禄山的头,于是命令太子监国,但杨国忠慌了。】
  【杨国忠,导致安史之乱的极大诱因。他和太子不对付,好几次把太子害得半死不活,如果太子监国,作为宰相又没有皇帝庇护的自己第一个倒霉。他把受宠的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找来,这三位都是李隆基宠爱的女人,她们决定进宫去找杨贵妃,请杨贵妃出面拦住李隆基。】
  【这是杨玉环第一次参政,即使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人,史书中并没有她参与政务的记载,她就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认君王享用的金丝雀。后世之人总是说红颜祸水,然而细究起来,杨玉环一辈子身不由己。】
  【这一次,第一次参政的杨玉环成功了,太子无法监国,李隆基放弃了御驾亲征。然而这仅仅的一次参政,极为可能是杨玉环在马嵬驿身死的重要原因。】
  “啊?”杨玉环乍一听,整个人当即如坠冰窖,浑身发冷,自己已经很小心顺从了,还会身死?自己真的从未干涉过太子!
  但李隆基顾不上爱妃,因为天音可不会等人!
  【李隆基派遣了一位太监去监军,这个人直接导致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名将的枉死,他就是边令城。】
  “贱人!”李隆基当即挥手,抽了杨玉环一巴掌。随后起身将跪在地上请罪的杨国忠狠踢了几脚,“尔敢误我!”
  若不是这女人阻拦,或许就能如同天音所说,一年之内把叛军清缴,不会留下那么多的后事!偏生太子无能!女子干政!
  杨玉环捂着脸默默垂泪,她除了忍受君王的怒火,什么都做不了。再说圣人自己脑子不清楚了,才误斩了将军,造成了局势不可控制,跟她有什么关系!
  红颜祸水,她到底祸害大唐什么了?圣人要抢儿媳妇,她敢反抗吗?寿王敢反抗吗?先太子才死了每两年!圣人要给她锦衣玉食,她寿王妃的时候难道没有吗?
  君王自古薄情,喜怒无常。宠爱时天上的星星都能摘下来,厌恶时如同狗彘。就因为天音一句话,十年夫妻情义消散殆尽。
  李隆基还是有些心疼,毕竟贵妃很合自己的心意,贵妃是好的,就是她三个姐妹!“废掉贵妃姊妹的爵位,贬为庶人,发配岭南,终生不得回长安!”
  【边令诚觉得高仙芝二人屡战屡败,可安禄山叛军看起来也就那样,倒不如自己亲自指挥。这一决定自然早点高、封二人的反对。于是,嫌隙渐生。边令诚借着给李隆基回报军情的时候说高仙芝年老昏聩,被封常清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封常清贪生怕死,并不尽心退敌,所以洛阳失陷。同时他还诬告高、封克扣前线物资和朝廷赏赐,挑动士兵对朝廷不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