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独孤皇后想提醒丈夫,大郎已经被废了,二郎才是太子,但想到天音所言的隋炀帝败家子,也闭口不言。万一惹怒了皇帝,对自己可不利。当初尉迟女的事情已经让皇帝对自己不满了。
高熲心下明了,看来太子还是太子,晋王只能是晋王!他就说晋王是个装模作样的伪君子,还要杨素这个奸诈小人在帝后那里吹耳边风。他也总是劝说太子要迎合父母的喜好,可是太子对自己的地位过于自信,竟然敢拉着朝臣越过皇帝去东宫朝贺。当初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就猜到了太子位置坐不长久。
——
“对啊!要是这些粮食给朕用,那提前实现开元盛世不是问题啊!”李世民对杨广这个表叔真是又羡慕又嫉妒,他怎么没个守财奴的爹给自己留那么厚实的家底呢……
感受到李世民幽怨目光李渊打了个寒颤,他那个姨丈也着实厉害,对外打得昏天黑地,在内还能收上来那么多粮食,这样的能力他确实比不过。
【杨坚夫妇忙于朝政敛财,完全忽视子女教育,并且杨坚过于相信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会闹翻,独孤皇后靠喜恶看待儿子,最后对待五个儿子完全失衡。翻开史书可以发现这夫妻二人与五个儿子之间鲜少有父母子女之间的温情。这里还是要对比一下李世民和朱元璋,看看他们两个是如何对待儿子的。都是帝王,甚至朱元璋也喜欢大开杀戒,但这不影响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独属于帝王的父子亲情。】
【亲兄弟面对权利的诱惑时也会生出异样的心思。五个儿子,长子杨勇,先是被册封为太子,被废后赐死;二子杨广夺位成功,最后被宇文化及所弑;三子杨俊早逝于开皇二十年;四子杨秀被废,死于江都;五子杨谅被杀。五个儿子,除了杨俊早死,没有一个善终。要么是被亲兄弟杀害,要么是被叛军杀死。】
【杨坚针对北周对宗室制度的反思,推行分封制,将诸子分配到地方,能调动军队,征发民众,还拥有铸币之劝,怎么看都距离割据不远了。再来看看分封的地方,杨秀在巴蜀,杨谅在并州,杨广占据江南,每一个都能成为独立政权!】
“夺诸子权!”杨坚在心里暗暗记下来。他分封儿子,也是因为宇文氏剪除宗室,最后国家大权落在小皇帝身上,自己这才捡了便宜,还有五个儿子一母同胞,还是把他们想得太好了!
独孤皇后对着高熲和杨坚落泪忏悔,她哪里能想到天音把自己一顿骂,她确实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年轻的时候忙着伺候他们杨家一家老小,忙着和丈夫应对皇帝的猜忌和打压。好不容易自己当了皇后,又盯着皇帝的后宫看,又想辅佐皇帝,她执迷于“二圣”的称号,却忘记了国家大事,最要紧的还有下一代。
现在儿子们都长大了,教导的时候也过了,还是帮圣人想出一个合适的主意来才好。
高熲回忆史书,冷静地分析:“曹魏打压宗室,最后司马氏篡位;司马氏借鉴曹魏之弊,大肆分封诸王,结果七国之乱,让异族有机可乘,五胡乱华三百年纷乱;周朝以晋为借鉴,剪除宗室,然而幼子无能,最后禅让圣人;而圣人又以此为鉴,分封诸王不加限制。如今天音透露后事,若是能削减诸位王子的权利,必定能应对将来的变动。”
【所以综合来看,杨广简直是集父母缺点之大成者!杨坚攒下来的家底可以说是历代皇帝中比较丰厚的了,能与之想必的恐怕只有嬴政、刘彻、李治以及朱祁镇了。结果杨坚守了一辈子的财养成了这位古今第一败家子!他性格中的虚伪和残忍有其父母的原因,但选择激进的政策除了性格因素还有其本人夺位不正的原因。】
“好你个古今第一败家子!”杨广边走边听天音描述,一路上忐忑不安,这是要揭他老底啊!不曾想一进仁寿宫就被父亲抛来的酒杯砸了个晕头转向。
第38章 第 38 章
“二弟的心思如今昭然若揭啊!”杨勇走在杨广身边, 见他狼狈的模样,嘲讽道。
“父皇,儿臣定然不是这样的人!”杨广条件反射地位自己辩护, 绝对不能承认, 自己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哪里能因为有人故弄玄虚就认输, “这是有人陷害儿臣!母后, 您亲自去儿臣府上看过的, 儿臣跟大哥完全不一样,明明是跟父皇一样节俭啊!”
杨坚骂道:“你给朕找出来, 谁有那么大能耐造就神迹, 还有后人的评论嘲讽,你当朕是蠢货吗?别狡辩了, 给朕好生听着!”
独孤皇后皱眉道:“闭嘴,你这个败家子!我倒要好好听一听,你是如何当了这个古今第一败家子的!”
——
大业时代的杨广, 怒火中烧,事实上从这天幕出现的那一刻他就没有平静过, “朕没有夺位不正!”不要总是逮着这一点翻来覆去地说!他是父皇亲自册封的皇太子,尽管夺位过程有些不光彩, 但杨勇本来就没有他有才干, 懦弱无能, 怎么好意思霸占太子之位!
这个时代的高熲还在苦口婆心劝说帝王:“这是神迹在帮助圣人成就大业啊, 何必让人几下天音所言, 将来治国理政也好对症下药。”
“这装神弄鬼的东西记他做什么?”
高熲:……
【杨广没学杨坚的政治才能, 没学孤独皇后的聪明隐忍,反而把父母的虚伪和残忍学了个遍, 甚至变本加厉!】
【在杨广能夺位成功,主要有两个原因:主要原因是太子杨勇没有把握好‘度’;次要原因便是杨广极其善于表演,不断迎合父母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