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岳飞简直是南宋bug一样的存在,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品性高洁,能打仗,会打仗,训练的士兵从不扰民,忠君爱国,至死为民。无论是当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很难找到他的缺点。如果爱国为民也是缺点的话,那么这就是岳飞一生污点吧。】
【岳飞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就是宋朝乡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也是因为毫无家族庇佑,岳飞军旅生涯的前半生历经坎坷,为上位者所鄙夷;后半生军功赫赫,又被君王所猜忌。】
【他在宣和四年参军,从一个小小分队长做起。这个时候的岳飞已经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仅用一百个起兵生擒两贼首,上一次能生擒二王的人叫李世民。三次意外离开军营,三次又为民投戎从军。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初露锋芒是在收复建康的战争中,用两千三百的士兵坚守城池半个月,斩杀金人三千,金军将领二十多名。】
【从宣和四年到建炎四年,仅仅过了八年时间,宋朝手里就有了一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利剑。】
赵匡义越听越难受,“岳家军,这也太嚣张了……”岳飞能力强,手握重兵,百战不殆,妥妥的心腹大患啊!
就算是自己,也没办法对这样一个人放心,
“就是,丘八就是应该备受鄙夷,地位底下,天下的兵都是皇帝的,他有什么资格让手里的兵叫做‘岳家军’?”赵构接连附和赵匡义的话,生怕老祖宗不知道他的深思熟虑。
随后他接着说:“岳飞的不老实,从建炎元年就显出马脚了。我刚登基,他就上书让我趁金人根基不稳,率军北伐,收复中原。其心可诛!所以我才把他撵回家去,谁知道他又来参军了!好好在家种地,再不济科举考试也行,怎么偏偏想不开要当武将!”
“小臣越职,非所宜言!”
那个时候中原什么情形,金人的天下,岳飞分明就是想效仿曹操!
“难道他还做错了?”赵匡胤极为不悦,他虽然恐惧武将篡位,但他也是武将出身,赵构不是连他一块骂了?
【岳飞所带领的岳家军,胜多败少,几乎是屡战屡胜,而且他最擅长打以少胜多的仗。他打仗,如果不是特定情况,他根本不屑于守城,而是主动出城迎战,而且还能打赢!单凭这一点来说,岳飞就已经是宋朝武将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了。这样的将领哪个皇帝不会喜欢?当然除了心虚且懦弱的赵家皇帝。】
【郾城之战、颖昌之战,与金人数量众多且强大的骑兵硬碰硬且大胜,击败金国精锐部队;小商桥之战,岳家军三百骑兵遇到金军主力,将领杨再兴毫不避讳,悍不畏死,跟金军死磕,最后险胜,尽管全军覆没,但是杀死金军两千人,其中还有金军的高级将领。怎么华夏人在岳飞手里能打胜仗,能誓死血战,在赵构等皇帝手里就挫成那个样子呢?】
【最后打得金军听到岳飞的名字就弃城逃跑,这逃跑的姿势与当初宋军听到金人的名字不战而降简直一模一样。岳飞更是直接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了华夏将士极大的信心,平定靖康之耻的日子就在眼前。】
【金军亲口说‘撼山易,憾岳家军难’,见了岳飞就跟耗子见了猫。绍兴四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出兵三万五千人,攻取郢州、随州,斩杀敌军七千人;剑指襄阳,一个月后攻取襄阳,击败敌军十万,俘虏五千敌军;又过了一个月,夺回邓州,攻占唐州,最后直接打到信阳。】
“这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东能出兵庇佑淮西、临安,西能联通巴蜀,北能夺取中原,南能保护湖广粮食产地!”赵匡胤对着天幕地图拍手叫好,“能人也!”
这局面,换做千年前的蜀汉,那三兴炎汉就在眼前了!
赵构出言道:“这个时候,岳家军已经发展到两万人了。简直就是大宋安禄山!”
“闭嘴,李隆基就算老年昏聩了,那也不是你能比较的!”赵匡胤不悦。
李隆基再无能,也是夺回了长安,仅仅丢弃了安西。
此时赵匡胤突然发觉,大宋从来就没有掌控过安西!国土堪称历代王朝最小!更糟心的是,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可每次都能夺回长安。而南宋连长江都没能渡过。
真是越比较越丢人。
【当时的金人刚刚占据北方,统治并不稳定,北方华夏人思故,日复一日南望王师。同时不断有有识之士开始起义,对抗金人。有大批的起义军千里迢迢来到临安,归顺南宋。比如辛弃疾。】
【此时的金国并不安稳,西夏人、高丽人、华夏人、渤海遗民都在纷纷起兵,只有一个金兀术成了金国政局的掌控者,苦苦支撑。然而金兀术对外打不过岳飞、韩世忠,屡战屡败;对内则是大开杀戒。金国陷入了动乱之中,这个时候,作为宋朝应该做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这一次,赵构做了他人生中少数正确的事,岳飞第二次北伐。收复虢州,汝州,商州。活捉骁勇善战的守将薛亨,赵构让薛亨在岳家军中效力,知道二十年后,他依然在鄂州军中戴罪立功。岳飞死后,岳家军被分散在鄂州各个驻地。】
【这次北伐,是南宋朝廷第一次主动出兵反击,不是防御战,是进攻战!宋朝扬眉吐气,李纲甚至给岳飞写信,称赞他说‘这是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事,良用欣快!’】
“这不是快收复了黄河以南全部土地?”李世民紧紧盯着天幕上的军事舆图,松了口气,“赵构也没那么不堪嘛。比起他父亲和兄长来说,能主动出击已经相当有魄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