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高级别的强大莫过如此,敌人心甘情愿认我为祖先。】
  【“金刀之谶”是汉朝威慑力的最好证明。】
  【“金刀,刘也”,“金刀之谶”即刘氏复兴,也就是说,几百年过去了,依旧有人借汉朝的威望和形象行事。】
  【在东晋,民间就有“金刀既以刻,娓娓金城中”的童谣。】
  【南北朝时期,相继出现的政权对“金刀之谶”更恐惧。南朝,皇帝不用金柄做的刀子,金柄刀更成了忌讳。北朝,借“金刀之谶”起事的人不计其数:泾州刘慧汪聚众谋反、秦州刘光秀聚众谋反、幽州刘僧绍聚众谋反……】
  【隋朝,开国功臣刘昉之死,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金刀之谶”,隋文帝说“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
  【唐朝时期,有姓刘者因为脖颈上有“胜”字被捕、刘道安煽动百姓谋反、长安妖人刘智泉作乱、洛阳刘普会反……】
  【更有南宋死对头,辽朝皇族耶律氏,有汉姓“刘”,阿保机给自己取汉姓“刘亿”。】
  “这些都是小喽啰,史官真是闲得慌。”李隆基嘴上不以为意地说着,心里却把“金刀之谶”唾弃了不下百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每过两年就有姓刘的作乱,烦也烦死了,甚至敢有人说出“李家欲末,刘家欲兴”这种大不敬的话。
  【汉武帝著的五铢钱用到了唐朝;“汉”之一字成了华夏主体民族的称谓;东瀛国王遣使入洛阳进贡,请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赐名“倭国”,册封其君为“倭奴王”。】
  【汉朝的强大和影响力不是我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楚的,他存在于这片土地中,成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力量源泉。】
  【汉朝的魅力应该从永不屈服的皇帝开始说起。】
  【汉高|祖刘邦是个很难被定义的人,从亲人的角度来看,算了,还是别跟他做亲戚,容易变得不幸;】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一部分人会觉得刘邦有能力,有胆识,不怕难,他当老大吃肉我们能分几块,好领导!一部分人觉得刘邦阴险狡诈,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小人!】
  【贪图享乐,好色好财的人是他,意志刚强,严于律己,目标坚定的人也是他;】
  【厚颜无耻,嬉皮笑脸是他,能屈能伸,超级乐观主义是他;】
  【知人善任,沉着理智,听得进劝谏,拎得清事情是他,意气用事,做事草率还是他;】
  【厚待下属是他,杀害开国将领也是他;他能在鸿门宴上低声下气给项羽道歉;也能捉弄儒生,在人家帽子里撒尿】
  【主动送公主和亲,苟且偷生是他,与匈奴死磕到底的还是他:】
  【野心勃勃,不甘人下的是他,乐天知命,认清现实的还是他。】
  “贪图享受!厚颜无耻!这有什么问题?人活一世,不享受还能干嘛,挣着去受罪吗?”刘邦对此嗤之以鼻,他很不解为什么旁人会觉得享乐是不耻的毛病。
  吕雉端坐在刘邦身侧,心道“就自己丈夫这性子,说好听些是不拘小节,实则就是厚颜无耻!”
  她出身大家,自小养成了端庄肃穆的仪态,见皇帝衣衫不整地斜靠在案边,蛾眉轻蹙,冷声劝道:“陛下是一国之君,也该注意仪态。这可不是在沛县乡野。再者,陛下在神仙面前毫无尊敬之态,难道是不敬神明?”
  刘邦见不得吕雉整天绷着个脸,把妻子端放着的手拉开,笑嘻嘻地说:“神仙很推崇大汉,怎么可能怪罪我?”他又不是没脑子,这些日子里也看出了神仙对各个朝代、皇帝的态度。
  【刘邦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整日不事农耕,这个朋友家里混口吃的,那个朋友家里混口酒喝,当上了泗水亭长就想借机白吃白喝白拿。】
  【史书上记载“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众所周知,史书不会记载小人物,刘邦还是草根时候的事史官怎么会知道,要么是刘邦自己说的,要么是跟刘邦同期的人说的,总之都是被刘邦默许的。
  而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刘邦要是内心脆弱的人,早就被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淹死了。由此可见他有个非常重要的优点——脸皮厚,“我才懒得管你说什么,老子不care好吗!”】
  【老刘不仅贪财,更好色。霸占了老相好曹氏好几年,连儿子都有了,就是不给人家名分;吃顿霸王餐,顺手娶了个小他十几岁的白富美,他真的不害臊;项羽第一智囊范增亲口认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这样看来,刘邦妥妥一个老流氓。顺便一提,这个纯种老流氓的后代竟然出了个真君子。】
  【可是,这样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在关键时刻竟然能克复自己的弱点,甚至在诸多乱世军阀的影响下没有滥杀无辜。很难想象,攻入咸阳的刘邦面对秦国积累几百年的财富和秦宫中千姿百态的美人会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额,”刘邦听到约法三章有些脸红。
  当初他是想抢秦宫里的美女财宝来着,无奈被萧何拦住。更何况萧何说的也有道理,自己说不定还能干更大的事业,到时候有更多的好东西,不要贪恋这些小便宜。
  事实证明萧何是真有眼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