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没关系的啦,人家还小呢。过两年也不晚。”
  墨云策并没有被安慰到,现在局势的混乱只是个开始,何时结束谁也不能预测。
  半夜,后院的湖亭里,兄弟二人相对而坐。
  墨云扬给两人倒满酒水。
  “大哥,我岳丈说,北州又开始蠢蠢欲动。”
  “只是一些小动作,去年没有和谈成功,大概想再次和谈,作势给我们看。”
  “北州还会派人来吗?”
  “一定会的,大雍在北州边境增加了不少军力,北州一时判断不出强弱,他会主动谈和。”
  “齐炎一直留在京城,你知道吗?”
  “知道,他与太子来往密切。不止是他,朝堂有不少官员已经在暗暗站队。”
  墨云扬嗤笑,“有什么可站的,皇伯还能真的另立储君吗?”
  墨云策不语,只是看向他的眼神,让墨云扬清楚的认识到,真有可能。
  “看来真要乱了。”
  东宫。
  太子站在一副画像前,表情阴森,“你为什么能逃过一劫?宁愿给别的男人生孩子,都不愿看孤一眼。”
  太子看着画像,想着白日里见到姚景佳的那一眼。
  身材丰腴的她,更有魅力,更吸引他。
  太子想起了太子妃也是身怀六甲,却是身形消瘦,只是凸显了肚子。齐冉冉却是胖的像个熊。
  这一晚太子没有召任何人侍寝。
  简若初一心想着早点怀上子嗣,可惜肚子不争气。
  娘家靠不上了,她要想在东宫有一席之地,就要靠自己了。
  可是,东宫现在就属她家世身份低微了。
  除了母凭子贵一条路,她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第242章 新年第一次朝会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队列中多了好几个新面孔。
  武勇毅站在墨云策身旁,奇怪的问道:“这些人都是什么时候调入京城的?”
  “应该是年末回京述职的,还未离开。”
  林润泽今天也上朝,看到他俩,热情地打招呼,“今天的官员真多。”
  武勇毅白他一眼,“每年的第一次朝会,在京的所有官员都要入朝听训,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这还是我第一次上朝!”
  林润泽冲武勇毅瞪眼,“你小子敢嘲笑我,待会儿下朝,咱们比划比划。”
  “嚯!听这口气,武功有长进?”
  “你让我一只手不就行了。”
  “艹!天下最不要脸的,唯你林润泽是也。”
  林润泽嘿嘿一笑,突然压低声音道:“听说白广睿要升成副使了?”
  “你在讲什么笑话,悬镜司指挥使和我这个副使都不知道的事,你是听谁说的?”
  林润泽不理会武勇毅,继续低声道:“会有很多官员变动。”
  说完,林润泽拂了拂袍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这小子,做了回手术,怎么连性格也变了,拽的二五八万的。”
  墨云策面具下的眉头紧皱,这时,内侍唱喝:“皇上驾到!”
  百官立刻站好,跪拜皇帝。
  盛轩帝看着满殿的朝臣,“众位爱卿平身。”
  百官起身站立,盛轩帝说了一通新年寄语,勉励的话,最后说道:“大过年的,还未出正月,若无事上奏,就散朝吧!”
  “皇上,臣有奏报。”
  所有人都将目光移向了靠近殿门处的一位官员。
  大雍朝官服可以按颜色来划分,一品官是紫色朝服,二品和三品是蓝色,,四品和五品是绿色,六品及以下的是青色。
  相同颜色,不同品级的官服以腰间佩戴的饰物和袍袖上的图案来区分。
  这位官员身着绿色官服,腰间佩戴着银质的饰物,袍袖上绣着飞鸟图案,显示着他是一个四品官员。
  “准奏!”
  “禀皇上,臣乃晔城守巡道员,回京述职前,收到了南梁国的消息,新的女皇登基,向我大雍递交了国书。”
  此人从袍袖中取出南梁国书呈上。
  “皇上,南梁新皇,欲派皇女1出使大雍。”
  盛轩帝接过南梁国书,看完后没有当场回复,只道:“朕知道了,此事容后再议。”
  这时,吏部尚书出列,“皇上,原都转盐运使告老还乡,空出一位,詹事府也有空缺,另有通政使乞骸骨,还有……”
  吏部尚书一连说了七个官职空缺,京城三个,京外四个,都是重要职位。
  盛轩帝心里一紧,面相不动声色。
  “可有人选?”
  吏部尚书呈上折子,“这七个人都是经过吏部考校,选拔出来的。”
  盛轩帝看过后,随意道:“准了!”
  这时,又有督察院院史出列,“皇上,臣认为悬镜司办案效率低,应该再设一个副使的职位,助力指挥使。”
  “再设一个副使的职位?”
  盛轩帝看向墨云策,“指挥使,你觉得有必要吗?”
  “皇上,臣以为,可行。”
  立刻有人举荐白广睿,墨云策说道:“皇上,臣另有举荐。”
  那人说道:“策世子,白佥事在悬镜司已历练了一年,对悬镜司上下事物通晓,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大人,你怎知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你一个太常寺少卿,如何晓得悬镜司的运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