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这人一闲心里就得出事,关键是父母的偏心是没法治的。
楚韵就鼓励他:“你这么聪明,什么都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干脆去找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人真的忙起来就来不及为旁的事分心。”
心里有志向的人,对于许多痛苦也能够很平静地无视了,因为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杜容和听在耳朵里,叹得更深。
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从落地就被教导怎么对旗主尽忠尽孝,怎么以天心为己心,十九年过去,他一直都是在往这上头奔的,何曾考虑过自己的事?
如果不是遇见一个乡下不动规矩的野姑娘,他几乎都要忘了人是可以为自己活的。
他已经十九岁了,还来得及吗?
杜容和看着楚韵炯炯有神的眼睛,竟然真的开始慢慢思考有没有什么事,是他自己想要去做的。
这是大不敬的事,但小荷在心底偷偷的想了一会儿,发现原来竟然想想也是这么快乐的事。
楚韵暂时顾不上他,她的快乐不必放在心头。第二天就带着李叔飞去田间了。
这是她京城后第一次一个人光明正大地出行。这回算是过了明路,以后要来也不用再遮遮掩掩。
秦家周围的田边已经种了不少葵花,秦好女跟楚韵说:“奶奶那个瓜子卖不出高价,但吃着味道好,量也多,乡里许多人都用种子跟我们换了一些回去种,想留到冬过年待客。”
楚韵今年的瓜子生意做得很低调,更重要的是她一个人的力量微小,康熙作为皇帝想要推广稻子都不容易,何况她?
有乡里人自己种,她就看着附近一大片田想,可能当真用不了几年,京城就遍地是瓜子了,毕竟民众的力量永远是最强的呀。
秦家人早就得了消息,连三赶四地收了稻子,在田里翻土除草,堆积稻杆烧田,防止有虫卵落在里边。
楚韵过来以后就跟他们一起把稻子先在水里培养发芽,发芽后才能撒到田里施肥,以后还要再等二十天,等小芽变成禾苗禾才能移植。
本来她育苗就有些迟了,结果还迟迟不发芽。
秦老看着三亩水田,不停地抽旱烟。对于杜家,他们能承受欠收的结果,但对秦家,这种风险是巨大的。他是看在葵花当真高产的份上咬牙做的决定。
但当一切真的可能打水漂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也没有说要让楚韵一个人承担损失,只是吐着劲儿很大的烟跟她说:“这种子瘦弱,就是能活恐怕产量也不好,今年咱们恐怕要赔本。”
楚韵压力更大了,为了缓解这种焦躁,甚至还在旁边种了点豆角白菜,想着熟了以后拿回杜家让杜老爷杜太太能继续同意她出门。
如果楚东陵是个靠得住的哥哥,楚韵绝不会把稻子种在杜容和的田里。
谁叫他是个狗屎烂泥一样的人呢?
结果一直等到豆角白菜这些苗苗都长出来了,秧苗也没有萌芽。
楚韵都想住在秦家不走了,她甚至有些绝望地想,这会不会是一个童话故事。
自己就是拿着熟花种妄想做太子的人?
还是秦老劝她:“活人能叫尿憋死?我不行你不行,还有乡里人,大家一起想法子,难道比不上那些不下地的贵公子吗?”
当然这个办法唯一的不好就是,叫了他们来,以后种子种出来就要给人家分。
楚韵笑:“马上这稻子都要死了,先救活了再说吧。”
秦好女听了就带着秦好男出去叫周围的佃农一起来看苗。
虽然葵瓜子这生意做得稀稀拉拉的,但它的产量乡民有目共睹。当初嘲笑秦家种葵花的人早就消失了,听到种出来能分种子,一下就来了许多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围着田转悠。
这些佃农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以前,这是他们的地。
总之大家世代为农,对周围的水源土质气候都了若指掌。
这些古人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凭的都是几千年口口相传的经验。
他们可以比满人更好地照顾这片土地。
大家守着田,在路边搭了草棚,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看哪里水浅了哪里水深了,哪里营养不行要多加点肥料。
楚韵甚至把注意打到了寄生草身上,她将这些被寄生过后的花草都剁碎,又把三亩地都划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插了木牌在上边记录每天的变化。
有的区域的种子是跟寄生草埋在一起的,有的区域是跟那些已被寄生后的兰花埋在一起的。
当初被她埋了从绿牡丹身上剥下来的寄生草的兰花和牡丹,开出来后都呈现出淡淡的绿色,说明这种草确实有一些特别的作用。
这个草最终是为稻子染上绿牡丹的习性把稻子养成青绿色,还是最终会弥补劣稻的缺陷,按照优稻的方式成长,这个还需要实验。
不管怎么说,这些苗最终不负众望,在一个凉风习习的晚上冒出了一点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