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佑纯是两者都有,他真的被吓了好几跳!自从这两夫妻进门,自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写密折时他还专门写了提醒让皇帝白天看,别晚上看。
杜容和做事心细,他写密折喜欢把前因后果一起写,这就导致很多事他说得都比别人要慢一些。
皇帝还专门说过让他以后快一点的话。
但这次他很满意杜容和。
说要把陆五这样丧尽天良的东西挫骨扬灰,还要把他的妻子儿女,拖出来斩草除根。
因为陆五是抢的媳妇,那就只有把自己死得透透的零一二三四和陆家老祖宗一起挫骨扬灰。
清朝连坐的观念很重。陆五这个人不行,一定是他的爹他的祖宗没有把他教好,同样,他也一定教不好下一代。
要给老百姓看父不慈子不孝的下场,必然要连祖坟一起撅。
他还想把那些嫁出去的姑娘挖出来一起处理,那些姑娘不守妇道,擅自婚配,天下妇女若效仿,男人就管不住女人了。
但这件事被好几个人拦了下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给他做探子的包衣旗人。
他们受的是汉人教育,游走在满汉文人之间替皇帝修复两族关系。但他们也有血性,说话很直接,就是说皇帝这么做不人道,这些妇女都是为了保命,人家儿女成群,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要把人一家子找出来一起砍头未免不近人情。
再说陆五早就对外宣称陆家姑娘死了,不如随便找几具尸骨一起挫了,就说是她们的。
皇帝不是非要挫陆家妇女,只要老百姓认为挫的是她们就行。他同意了。
这个时候“仁君”形象已经不是第一位。
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维护社会稳定才是第一位。
三亩园除了陆五外唯一死的人是里正。
里正失察,导致乡里出了匪徒。邻居本来也是要死的,但邻居离得实在太远了,总不能邻个二里地出去吧?
但其他人的性命总算保全了。
把要挫的要杀的人交代完,皇帝的口气就松了。
这么一搞乡里估计都要把嫡长子当神一样供起来了。
——老百姓最怕“没根”,陆家祖宗十八代都灰飞烟灭了!
楚韵看到这里觉得有一点好笑,她跟小荷老师说:“你们老主子罚人发得做善事似的,都罚得人阖家团聚了!”
杜容和捂住她的嘴小声道:“以后不许再说这么促狭的话。”
他都有点担心小韵的功德了。
楚韵挑眉继续看。
皇帝也很在意传教士,他自己利用萨满、菩萨来维护满人的统治,心里自然很警惕这些传教士要做什么。
但他不能恶狠狠地把这些人赶出去,自己素来是个仁君,理应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而且,他打摆子是被这些洋人献上来的金鸡纳霜治好的。如果对这些人赶尽杀绝,不是显得他太冷酷了吗?
这容易让天下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比如联想到扬州。
他处处留意南方的温柔富贵乡,留意他们对满人的态度。每一次出巡,他的路线都很谨慎。
他刚南巡时都不敢去扬州,也没有去杭州,连去江宁城都要悬着心,就是怕老百姓抵抗的情绪太重。
所以他要竭力避免自己让老百姓有不好的联想。
现在能做的,是把京外的教堂全拆了,只保留京里的这一两个,这样让传教士以为在京里可以大有作为,他们就不会往别的地方去。他也就可以控制得了这些人的动向。
楚韵看完后半天都没回神,她惊讶地说:“我们要去拆教堂了?”
她穿的画风是不是不对啊!
第078章 祝我们
三亩园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乡里忙着要找人说闲话——劳力都是附近几个乡的小民,多多少少都认识点陆家人。
大家做活就更快了,每天都不需要当差的去催, 就吭哧吭哧拿起锄头开始拓路。
原本还剩十天的工期, 不到五天就做完了。
杜容和带着人过去检查了好几遍, 路修得又宽又平整。
楚韵看那些劳夫脸上并没有露出田地被毁的积怨, 总算彻底放心了。
被当官的记恨也就记恨一时, 利益往来总有解开的时候, 要是被老百姓记恨, 那就是生生世世的事。
楚韵记得武侯祠乾隆就推过, 他嫌人家诸葛亮站得比刘备高,结果他推了老百姓又自发修起来,后来甚至为了保全武侯祠在里边填了刘备的衣冠冢。
再想下秦桧,多少年了, 两个铜人还跪在那里。
楚韵:“恭喜你, 没有被记恨。”
杜容和立马把功推回去:“都是小韵救我,是你给他们发种子、让他们吃得好睡得香, 小荷才有今天。”
楚韵羞涩一笑:“那就同喜好啦!”
为了庆祝他们不用遗臭万年, 楚韵决定好人做到底, 再犒劳一次乡里。
楚韵扭过头就把地主们的妻妾叫过来说要摆个散工流水席,请做饭的、搭棚的,砍树的、铺地的吃饭。
这些土财主财大气粗,多的是冬实陆五这样到处搜刮乡民的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