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杜家屋子本来就不大, 这回又挤了两个人,郎氏便吩咐喜鹊收拾出一间耳房让两人住,这耳房以前是用来放杂物的,收拾出来把郎氏卧房也占了小半不说, 屋子里熏艾烧炭还是一股霉味。
自诩礼仪人也的杜容锦瞧着那半间窄得只能转身的屋子, 皱眉道:“这不是待客之道,既是做好事怎么不好事做到底, 让她们住这屋子, 说不好以后还落下埋怨。”
“她们住得不好, 难道我就住得好了?你瞅瞅咱家猪圈大的地儿,你要做好人,成,拿钱来!”郎氏对着自己菜市场般的卧室,已捂着胸口倒了两日,这会儿正气闷, 杜容锦撞她枪口上让她好一通大骂。
杜容锦不当家且穷得只剩一张脸,听到钱便如夹着尾巴的狗, 就差顺着缝儿溜了。
郎氏:“谁稀罕她们感恩戴德?一个守寡的寡妇,一个落了选没半点前途可言的姑娘,要她们感恩做什么?便是埋怨,还能扒上咱家一根毛不成?过了这遭儿,咱们两家死生不复往来,要怨就怨好了!”
杜容锦看老娘威武如此,抱着头,蹿了。
其实何家姐妹在何家过的日子比在杜家坏多了,两人差不多算住在厨房里,便是家里下人都能对她们说两句闲话,吃的是剩饭穿的是旧衣,随时还要受奚落。
盐商家里虽好,但深门大户更是如履薄冰。
比起那样的日子,眼下已经好得太多,看起来都欢天喜地的,尤其何大姑娘,早上撞柱下午起身。次日下地扶墙走,这身体素质有如神助一般。
只有、唯有、仅有杜老爷,还躺在床上吃黄连嘴里念叨着马车。
楚韵听杜小荷说了以后,对杜老爷的鄙视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作为儿媳,她过去看人时便跟郎氏道:“娘,爹想是馋郎家马车了,那大马车,宽宽阔阔的,爹这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坐过一回!”
郎氏有些呆气,而且一直爱听人吹捧郎家,听到此* 处沾花一笑,顺道还把那个巨大的琉璃花簪送了楚韵,她也是嫌这个太土,一直不肯戴,道:“风哥虽不如你这般是泥腿子出身,到底也没过过什么富贵日子,上回在楼子里,看见好菜,嘴馋撑坏了肚子,这回看见马车也眼馋,上辈子饿死鬼投胎怎地?”
当晚便让郎助又把马车悄悄拖过来要抬着杜老爷上去转两圈兜风,可怜杜老爷高兴得一条街都听见他在马车里喜极而泣的天籁之音了。
杜容和看着爹被这么连托带抢地抬到车上,头上冷气直冒,跟楚韵道:“这……这太不孝了。”
但孝子如杜三爷,最终也没伸手拦一下亲爹,他第二日眼睛就不爽利了,眼睛不爽利,看不清楚爹是怎么个哭法也情有可原。
楚韵一边欣赏杜老爷一个人的乐队,一边趁着等枝的功夫观察了一下这两苦命的姑娘。
这两人跟上一年相比大不相同了,之前何大姑娘没嫁人,不说面黄肌瘦,那面相叫胡同西头小瞎仙一瞧,准得跳起来说一句人之将死。
如今想是在盐商家里没饿着,人一下就长开了、白了、美了,两人又瘦弱,活生生两朵小白花。
不过何家姑娘并非真白花,两人自有其坚强之处。
至少杜家人都还记着她们前十年不来给老爷太太磕头的事,故此都不大搭理她们。
两人闷不做声的还想着要烧饭、洒水、洗衣裳。
杜家自然不会让她们做这等贱活,但两人只穿了一身过来,也没个换洗的,郎氏也不说要给她们做新的,两姐妹也不伸手,喜鹊半夜看见她们商量着洗衣裳,晒在屋子晒一晚上,看第二天能不能干。
她回去便跟何妈聊天,道:“咱们这样的人家,从没见过这等拮据的姑娘,便是黄太太以前三个月还能打只新镯戴。”
何妈个大漏勺,嘴里长了八百个窟窿,没一刻钟整条胡同的狗都知道了何家姑娘穷得连换洗衣裳都没有。
何大姑娘听了就道:“我回来时带了几箱衣裳,只不过都让娘收走做家用了。”
闵氏这等刻薄人都听不下去了,转头想拿两套好衣裳让她们换洗,大嫂这么说底下两个弟妹也得跟着做,三人拢共收拾了六套旧衣出来,还没给出去,就让郎氏叫过去阴阳了一顿。
杜容和道:“娘这人,直奔着恶婆婆学,她自己大方却看不惯儿媳大方。”
楚韵道:“难不成让他们就穿一身衣裳在家里过?”
杜容和轻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次日一早,他就让何妈在胡同里发起了捐旧衣活动,想着狠狠下何家的脸,顺便解决下婆媳纠纷。虽然楚韵不说,但他能感觉到,楚韵对老娘不愿意给人旧衣并不赞同。
这几日郎氏带着人上门把田氏打骂了一顿,杜家凑热闹的人正多,听说有这个捐旧衣活动,能一睹当事女尊荣,都一呼百应地过来了。
郎氏一听不需要自己花钱,既愿意也上道,人来了都就交代何大姑娘:“待会儿人来了。你就上茶,头上的伤不要裹,趁着正青紫,让大家伙儿都瞧瞧,给你做个硬主张。”
说着还低声道:“若头上不够青,你瞧着再去碰一碰,别说太太不疼你,碰一下指不定嫁妆都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