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割草顺利获得了三十元,再加上刚才采摘草莓的三十元,中午一共获得了六十元。
朱元璋摸着下巴,寻思着:“是不是天幕在任务清单上的任务就不会触发额外任务?”
割草也没给多的钱。
于是即使看了那个视频的他们现在很想去商场,不太想去ktv了,但为了验证一下心中的猜想,他们还是来到了农家乐的ktv包厢中。
刚踏入包厢,拿起话筒。
【学会三首歌(150)】
【注:只可在后世商场中消费非粮食物品,购买商品可带回(消费倒计时11:12:33)】
并且后方的时间还在不停的跳动。
【由各朝各代对诸位的唱功打分,获得第一名(300)】
一下便触发了两个任务。
后一个任务还好理解,前一个任务却让他们不敢确定。
也就是说这一百五十元只能在商场里面买东西还不能买粮食,而且得今天花完......却可以带回去!
即使还没想好要买什么,但几人的斗志却瞬间燃烧了起来。
只要能带回去,那就都是好东西!
而且不像后面一个任务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前面学会三首歌可没有限制的人数,也就是说他们人人只要学会了三首歌,就都可以获得一百五十元。
刘彻立刻挤到徐雪筠身边:“小筠啊,能不能教我几首简单的歌。”
赵匡胤毅为了拯救自己大宋的未来,现在是一点脸也不要了,也一屁股坐到了徐雪筠的左边:“一起学,一起学。”
李世民眼见徐雪筠旁边坐不下了,便马上找到他刚才观察出这几人中性格最好的小胖,礼貌的提出想学三首简单歌曲的请求。
本来还担心会有代沟,融入不进去的几个孩子一下就被包围住了。
徐雪筠更是无措。
那个什么,她知道这几位大哥都很热情,都很好学。
可是,她唱歌跑调啊!
真的要找她学吗?真的吗?
她就会唱几首恋爱小甜歌啊。
第21章
学什么歌呢。
首先得知道他们会什么歌。
徐雪筠便问了。
若是让他们作诗词歌赋,几人不说出类拔萃,起码也是信手捏来。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便是歌曲最初的由来,因为想要表达,所以学会了说话,说话却还是不足以表达出心中的感情,所以便学会了唱歌。
而和现代单独分类出的歌曲不同,古代则是诗歌。
大部分的诗都可以唱出来,这也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传递诗词的一种重要方式。
所以无论精通不精通,唱他们当代的‘歌’,几人都是会几首的,尤其是刘彻,其高祖父的《大风歌》,自己也作了《秋风辞》,不仅是历史上的文字,也是当时人们可以传唱的歌曲。
可现代的歌他们根本就不用想就知道和他们时代的不同。
刘彻含糊道:“我会的歌都比较老......”
可不是老吗,两千年了都。
赵匡胤会唱一些鼓舞士气的军歌,可那些歌谁说叫什么名字,也只能讪讪的表示自己想学些她会的歌。
徐雪筠就理解成了他们都只会些十几年前的经典老歌——不是,差个六七岁,代沟这么大吗。
比起徐雪筠还知道问两句,其他那些个孩子连问都没问,反而争抢着说要教他们什么什么歌。
此时还没那么昏庸的唐玄宗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哼着戏曲。
历史上精通音律的皇帝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让人意想不到的秦二世胡亥。
胡亥在幼时便常常沉迷于戏曲之中,做了皇帝之后,更是整天看戏听戏,不管皇宫外的天下变成怎样,甚至设了一个专门为宫廷服务的戏曲音乐机构。
自己听还不够,还让人给‘傩’配上了曲谱。
‘傩’便是古代一种驱除疫鬼的歌舞,胡亥不仅给‘傩’配了曲谱,还填了词,配了管弦乐器,加了情节,所以‘傩’算是戏曲的前身,也是陕西‘秦腔’的前世,后世的秦腔艺人奉胡亥为祖师爷。
所以胡亥甚至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音乐家皇帝。
于此经常被人拿出来相提并论的还有清末的慈禧太后,她也十分喜欢听戏曲,尤爱看京剧,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还不忘叫人在皇宫和颐和园中建造宽敞华丽的戏台。
还曾经穿上戏衣,亲身上阵和大太监一起演戏,为了讨好慈禧,朝廷上下的人都看戏说戏,形成了一股风尚,不过也便相催动了京剧的发展,所以现代人一提到老北京,就会想起一位大爷提着鸟,带着小黑眼镜,嘴里咿咿呀呀的唱着京词,不能说和慈禧不无关系。
当时慈禧看重的戏剧演员,吃的是国家饭,拿的是朝廷供奉,只管唱戏,不愁吃喝——谭鑫培所作‘国家大事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说的便是当时一位叫天儿的戏曲家,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当时清王朝的腐败和没落,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两句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嬴政之前便对胡亥喜爱戏曲的事情略有耳闻,但却不以为然。
继承了商鞅思想的他是一个务实的人,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商君认为君子六艺为‘六虱’,他也不遑多让,整日埋头政务,很少会做附风庸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