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所以贞观年间的大臣们都很不理解,不只是不理解宋朝君王,也不理解宋朝官员。
  朝廷上下,就只有那几个有血性的不成?
  打仗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但为官难道没有一丝追求吗?
  同时也对唐玄宗再次不满。
  陛下好不容昂让四海升平,又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结果……哎!
  张良拉着徐雪筠,拿了一件漂亮披肩询问她的意见。
  徐雪筠还想回头看:“我觉得导游刚才脸色很不好诶。”
  但是他们现在已经到山脚下了呀,应该不会是高原反应吧?
  张良若无其事:“有吗,我倒是觉得挺正常的。”
  让诸葛亮不禁勾起一抹浅笑。
  行动温婉,举止亲和,子房先生真乃哄得人心喜之能手也。
  徐雪筠本来就只是看了两眼,现在在张良的肯定下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是我太大惊小怪了吗?”
  纤长的手指捏着披肩,查看其上的花纹。
  “他比你壮那么多,年岁又长,担心他作什么呢?”张良轻声哄到,“若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也不会来当导游了。”
  徐雪筠还想再说话,张良却又扯开了话题:“你觉得这披肩初秋用得上吗?”
  她下意识的把视线落在了披肩上,思考他的问题:“差不多吧,秋天说来就来,凉的很快的。”
  刘娥在一旁翻看着陶罐,不过如果徐雪筠仔细观察的话,就应该能发现她手中的陶罐已经许久没有改变过角度了。
  ‘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这是《资治通鉴》中对于刘娥于宋真宗时期的评价。
  知道宋真宗的人其实没有宋仁宗多,宋仁宗,赵祯,被不少人称为赵光义唯二看得过眼的子孙,在他的时期,宋朝达到了全盛。
  但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刘娥,她为宋仁宗的前期做好了铺垫,才能够有‘仁宗盛治’。
  刘娥其实并不算是一个主战派,也但也不能算是一个主和派,主要是她太后的这十二年中,宋朝后期的问题还并没有显现出来。
  不过连太祖都承认自己定下的政策,虽然于当时适宜,但是于长久不利,刘娥又怎么会没有一些改变的想法呢。
  可就像是刘娥所说,在她所在的时期,后期的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所以想要针对性的去制定一些政策或者方针也并不那么容易......需要从长计议。
  不过。
  刘娥看了一眼表面上好像恢复正常,拳头却在身侧紧握的辛弃疾。
  不过,无论再怎么困难,这事始终得想个法子出来。
  赵匡胤最近都没怎么在天幕上发过言。
  无他,因为忙。
  忙着种地,忙着商讨政策,忙着教育孩子,忙着规划宋朝的未来。
  一开始晚上躺床上的时候,还常常因为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而恼怒愤恨的睡不着,但后来就没失眠过了,因为困的倒头就睡。
  脾气向来称得上温和的他最近也性情大变,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炸,不光炸别人,也炸他自己,炸的人灰头土脸,只想着赶快去做事,用成果平复下来。
  但这种改变没有招惹不满,反而让不少人虚心起来。
  谁想看到那样的未来?谁想在历史上留下那样的一笔?
  谁想每次后世提到他们时,无论夸奖什么事,造船,经济,服饰,美食……都会来上一句可惜?
  哪怕那真的在几百年前也没血性的,在周围人一致的憋着一股劲,气也没地出的情况下,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没血性,生怕被人一围而上,围殴打死。
  武则天把视线收了回来,若有所思,接着看向白居易。
  白居易觉得有些不妙,浑身一颤,抬头就看见武则天在朝他招手。
  “别怕。”武则天宽慰他,但是却并没有多少信服度,“朕托你带句话。”
  *
  逛完店铺,几人收获满满的回到了酒店。
  毕竟来这里主要还是滑雪,就那么一个小镇,很快就逛完了。
  “我们下午去干什么呀?”徐雪筠完全没察觉到几人的暗潮涌动,就算一开始察觉到了一点,但是在所有人都联合糊弄她的情况下,也没再在意了。
  不过本来一般人也不会想到这些人能够从一个羊毛想到边疆,再想到宋朝乃至诸朝和蒙古新疆之间的关系。
  这得是多大的脑洞。
  现在她只是眼神亮亮的看着神色已经恢复正常的辛弃疾,期待着他们下午要做的事情。
  辛弃疾看了一眼天色,回想着导游手册上的内容:“想去玩滑翔伞吗?”
  那当然——想!
  新疆是一个非常适合玩滑翔伞的地方,因为新疆拥有广阔的草原,高山和适宜的气流,所以在新疆有许多滑翔伞基地。
  甚至这两天他们也看到过旁边飞落的滑翔伞,约莫是从旁边的山上飞下来的。
  徐雪筠老早就期待了,现在更是直接跑回去换一身方便滑翔的衣服。
  在她回去换衣服的期间,几人在大厅边喝茶边等候,白居易着实不擅长这些运动,皱着眉很担心会有危险。
  辛弃疾其实是一个说话很直白的人,见他这副模样,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无事,反正外面的雪堆的也够厚,就算不小心滚落下来,也不会摔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