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这葡萄真的有那么好吃吗?
  卫青摘了一颗尝了尝,觉得味道也很不错,但是没有让他喜爱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商鞅则是研究着徐姑娘给他们用来摘葡萄的手套和剪子,就连用来装葡萄的筐,他都觉得不错,不过他并不是专精于此道的人,只能多展示展示,让人能够从看天幕的这段时间内多了解了解它们的构造。
  徐雪筠瞧了眼右边:“你们想不想吃甜菜糖水?”
  她算了算时候:“差不多到用甜菜制糖的时候了,等会我去看看旁边有没有开始用甜菜熬糖稀的,要是有,我给你们带回来点尝尝。”
  第119章
  甜菜糖水和甜菜糖稀,都是传播度远远没有甘蔗糖水和麦芽糖稀远的小众食品。
  不过说是小众,也只是相比较起来而已,在种植甜菜的地区,这两样食品也算是时令美食。
  “糖稀?”这话让人惊喜,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这甜菜也可以制糖吗?”
  在古代,甜味一直都是稀缺的,李世民自身也喜欢吃糖,因为甘蔗在南方更易种植,在北方却难以获得,并且因为工艺的原因,产量极少,一直都非常依赖‘进口’,所以他还曾经在贞观二十一年和天竺国打过仗,把人家的制糖法给拿过来了。
  只不过虽然改进了工艺,但糖依旧不够吃,只能说比以前好上一些。
  而现在,李世民甚至还没打这场仗呢,唐朝人全体上下都嗜甜,糖价炒的飞高。
  现代的糖已经多的让人不喜欢吃甜食了,可在古代,尤其是汉朝,唐朝这一段时期,别说现代人分类的白糖,冰糖,红糖,黑糖,蜂蜜,就连有些蔬菜的甜根都能掀起来嚼烂了。
  最早出现的是‘饴糖’,也就是现代普遍的‘麦芽糖’,只不过当时并不只是用麦芽制作,还会用粟米,大麦等来制作,可这是粮食,还是非常珍贵的米粮,一般人吃都吃不上,哪里会舍得来制糖呢。
  而且在最初,因为糖实在太珍贵了,所以‘饴糖’是作为一种药用原料,也就是生病的人才能吃上的东西。
  现在一听,竟然后世有其他的制糖的作物,不由得全体打起精神来,目光炯炯的盯着徐雪筠。
  这好东西,怎么还不早点拿出来呢。
  “昂。”徐雪筠不觉得奇怪,实际上中国的甜菜产量并不低,甚至市面上的很大一部分白糖都是由甜菜制成的,只不过很多人不知情。
  归其原因,徐雪筠觉得还是因为‘蔗糖’这个名字。
  甘蔗,蔗糖,一听就是造白糖的。
  “甘蔗和甜菜都可以制作白砂糖,不过绵白糖则大多是甜菜做的。”不过虽然说糖也有不同的风味,但徐雪筠只能格外细品才能品出来那么一丝丝,一丝丝的不同。
  而且市面上也有许多白砂糖是两种原材料按照比例混合掺杂着用。
  不过现在直接用甜菜做绵白糖的也少了,许多做绵白糖都是用白砂糖为原料制成,更简单,卖的还贵。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吃甘蔗制成的糖,看蔗糖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甜菜虽然能够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并且在国外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但不挂上一个蔗糖的名头就是不好卖。
  但李世民哪管就是好不好卖,是糖不就行了,若要论来,饴糖和‘石蜜’的味道也不一样呢,也没有说人只吃一种糖的。
  还是后世能供他们挑选的糖太多了。
  “我想去看看甜菜。”他提出请求。
  虽然葡萄好吃,但是现在也尝过了,而且等会儿摘点回到休息的地方也可以吃。
  徐雪筠早就习惯了。
  她现在已经万分确定,这就是现在这个年代的新风尚,只是她之前没跟上潮流而已。
  “等会儿让你们尝尝甜菜糖水,别的都不用加,只用银耳和甜菜一起熬煮,有的人处理不好或者火候掌握的不行,太熟甜菜就会软烂在锅里,太生又去不了甜菜的土腥味,但阿叔熬的甜菜糖水就刚刚好,又甜又脆。”
  而且非常好看,整碗糖水都是红澄澄的样子。
  “那我就等着了。”李世民笑着应和她。
  “到了。”徐雪筠把他们带到甜菜地里。
  一踏进地里,几人就触发了任务。
  【收获甜菜(50元)】
  【亲手熬甜菜糖稀(100元)】
  【将甜菜制成白糖(100元)】
  【向主播大喊‘甘蔗才是永远的神!甜菜永远只能做第二!’(50元)】
  众人:“......”
  前面的三个任务都还好说,最后一条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试图张口,但觉得实在羞涩,竟然让他这个可以额外违心说漂亮场面话的人都说不出来。
  毕竟在场的谁不是要面子的人,争论是甘蔗好还是甜菜好也不是不行,但是用这种方式......说也就罢了,还要大喊?
  怎么个喊法。
  卫青也努力尝试了一下,但是还没喊呢,自己耳朵就显红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在看到底谁才是能够第一个喊出来的人。
  曹丕非常喜欢甘蔗,甚至还经常一边啃一边和下属说话,有的时候说的兴起了,还把甘蔗当成手仗和下属比试起来。
  但是这不代表他可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半点面皮都不要啊。
  而且他喜欢甘蔗是因为他嗜甜,这甜菜听起来,似乎也很甜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