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言归正传,嬴政这次将吕不韦叫来就是想询问一下他对商人的意见,这对吕不韦来说就是专业对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商人的行为无非就是一点,利!只要有利益,就可以驱使商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可以让商人为之行动。听清楚,这是两个观点,利益和足够的利益,前者是商人主动,后者是商人被主动。现在大秦富裕的情况就是商人主动的结果,大家都看见了,但是如果想要让商人听取你们的趋势被主动,那就需要足够的利益。”
  吕不韦的观点,也是大家注意且看中的地方,大秦富起来他们自然是高兴的,但是如果这样的富裕也让其他国家享受到,那他们可就高兴不起来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谈话,想要将商人控制起来,最好是控制在大秦的手中,让他们为自己驱使。
  而以上这些不只是朝中众人想要的,同时也是秦王嬴政想要的!
  就像原历史中的那样,六国毕四海一,始皇帝嬴政下令,徙天下豪富与咸阳十二万户,将这群富商至于中央政府的监视之下。
  然而吕不韦却给了嬴政不同的建议,或者说是另一种驱使方法。就算不动用军权,也可以驱使商人为自己所用。
  “仲父以为这足够的利益应该如何?”
  现在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剑拔弩张,甚至可以说是与之相反的亲密无间,所以在在这种场合下,嬴政叫吕不韦这一声仲父也算是心甘情愿。而且他也不怕有人以此攻歼自己认吕不韦这个商人为父,毕竟让嬴政认吕不韦为义父的人可是先王秦庄襄王,其他人可不敢跟这位比尊贵。
  还有现在吕不韦的身份依然不同,已经不能只囊括在商人的行列内,谁让咸阳学宫有教无类的大名在外,就冲吕不韦用赚来的钱财经营学宫这一点,大家也得称他一声吕大善人,吕善公,而不是吕商。
  嬴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叫吕不韦为仲父,可算是给足了吕不韦面子,让吕不韦再度进入高光时刻。如此厚爱,吕不韦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一番,遂也给嬴政提出了建议,“王上可知晓为什么老夫的商队遍布天下,且无人敢拦?”
  “……仲父,请详讲。”
  “自然是因为老夫的身份,以前是秦国丞相,现在是咸阳学宫的校长,所以老夫的商队无论到哪里都能借到大秦的势,大家不算看不起商人,也不敢给背后靠着大秦的商队找麻烦!老夫如此说,大家可是明白了?”
  “吕公的意思是,让大秦给商人们做靠山,就算是给商人足够的利益!”
  李斯脑子转的快,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经他一提醒,众人也恍然大悟跟着点头,好像确实是这样。
  而韩非站在一边皱着眉头,提道,“商人奸诈,给他们这种待遇,岂不是引狼入室?”
  “那这就要靠你们这些法家人了,制定法律不就是你们的专长吗!”到底是前任丞相,这种政治头脑可不是盖的,吕不韦笑着回答韩非,瞬间就抚平了对方心中的疑虑。
  此言一出,韩非瞳孔一阵放大,“原来如此,非多谢吕公提点!”
  遂转头看向坐上首的嬴政。
  嬴政:“善!”
  第118章 楚系动荡
  七年的时间能发生很多事。
  比如大秦咸阳城等颍川郡、东郡、邯郸郡各大城市被重新翻修;比如水泥路已经遍布大秦每一个村乡里城;比如读书写字已经成为每一个大秦子民必备的课程,幼儿读学前、成人读成再教育,让每一个站在大秦土地上的黔首都学会大秦字,熟读《大秦律》。
  也比如,让大秦每一个黔首知道自己国家生活与其他国家黔首生活的区别。
  是的,这才是让黔首们心甘情愿拥护秦王统治的原因。
  因为现在当世除了大秦外,还有楚、燕、齐三国,这也让生活在大秦的黔首有了对比的方向。再加上从走南闯北的商人那打听到的消息,凡是生活在大秦境内的黔首都忍不住唏嘘。
  当街抢亲民女、派随从殴打黔首致死、强征土地农田等等早已经远离自己生活的事情,却依旧在其他三国上演,重点还因为那群人的贵族身份以及官官相护的缘故,做出这等恶劣行径之人竟然都没有受到律法的制裁,依旧大摇大摆的欺男霸女走街串巷,而那群因其死去之人连尸首都没人敢收敛,只能被拖去乱葬岗抛尸在外。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里自有一杆秤,不怕你去比,就怕你不敢比。现在就连跟秦国有着深仇大恨的旧赵黔首都不在自称自己是赵人,而是大秦邯郸郡的秦人。
  事情的起因也是巧合,还记得武安君李牧吗!
  就是那位被赵王背叛的武安君李牧,在事情发生前住在代地的赵人,仗着自己是武安君李牧封地的人,觉得自己应该如武安君李牧那样有骨气,所以哪怕身体被秦国统治,心里却一直没低头,想着自己早晚有一天反叛出去,如果可以的话好要将武安君从大秦咸阳城那里偷出来。
  结果秦王政十七年,邯郸郡代地发生了当世罕见的大地震,房屋倒塌、田地崩坏、死伤满地,直接将现实暴露在众人的眼前,将他们那种泡沫般的骨气打碎,没有外来资助和救援,他们这群人什么都不是,连大秦都懒得理他们这群自视甚高的蠢人,才会放任他们一直这样下去,直到代地发生天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