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尚宫局的司记等人也正在坤宁宫内忙碌,李婉澄撇了眼去别屋干活的林慕月,不知怎么好像是觉得自己手中的事儿也没那么烦了。
  于皇后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审核禅位典礼和封后大典的各项流程,因着这次是皇帝尚在的情况下禅让了皇帝位,所以前朝的禅让和继位典礼是一起办的,后宫众人也不必因为守孝的原因过一年后再行典礼,直接就举办封后和封妃的典礼,两个极为重要的典礼加在一起,事务的繁杂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最要命的事情是这种事本朝没有个先例,于皇后只能在礼部官员和后宫的女官们的帮助下,一班子人一起重新搞了一份流程来,还要交代女官们抽拨人手,演练典礼当日的各项流程。
  后宫忙碌不断,徐瑞卿这个太子和准皇帝也是没个休息的时候,丰泰帝自从宣布太子监国之后,就真真全然放权给了儿子。元日过后更是连过问政事都不过问了,于是乎徐瑞卿自己现在还没真的登基,还没个皇帝的待遇和名号,倒是真的日日都干了皇帝的活计,整日里都是埋首在宫殿中批折子。
  虽然命内阁提前把请安拍马的折子都挑出来了不必自己再看一遍,但是太子批完了这一厚摞子折子还是揉了揉手腕,问王太监说,“是不是快要到时候了。”
  给丰泰帝请安这件事徐瑞卿这段日子做得倒是更勤了,基本隔了一天就要去一次,王太监见主子问,就赶紧恭敬地回道,“是,殿下可要起驾?”
  想着今天的事儿已经差不多办完了,若是晚上还有要紧的折子,用完了晚膳之后再批也来得及,于是徐瑞卿就吩咐王太监说,“那就命人传轿辇吧,孤要去给父皇请安了。”
  不同于媳妇儿子都在忙碌,丰泰帝这段日子却是十分悠闲自得,虽然是禅位,但是丰泰帝觉得自己如今的日子除了不用干活,其他也没什么太大变化。毕竟宫内各处谁敢慢待太上皇,反而因为把国务都甩给了儿子,他能够含饴弄孙享受了段时间的养孩子的乐趣。
  太子去请安的时候老皇帝也正在对着身边的大太监唠叨,“文虹家的孩子长得好看,也是个姐姐的样子,我瞧着有文虹小时候的风范。”
  文虹公主作为丰泰帝的长女确实是个好姐姐,不论是对着弟弟妹妹们哪个,都永远是照顾着的,如今看着女儿生的外孙女,丰泰帝也觉得样样都好。
  赵太监也是笑着说道,“可不是,公主殿下当初那么小一个人,自己有着什么好的都会想着弟弟妹妹们,不怪陛下心疼呢。”
  徐瑞卿进来的时候也听到了这句话,作为当初被大姐照顾过的弟弟,他请安后也就顺着说了一句,“大姐确实是如此贤淑,儿臣也总是念着大姐的好呢。”
  丰泰帝闻言却笑笑,像是不经意间地说了一句,“朕瞧着你吩咐内阁拟的诏书,未宣告天下册立太子。”
  徐瑞卿想要拿茶盏喝茶的动作一顿,轻轻把茶盏搁在桌子上后默然了一会儿后才说,“是……儿臣心里总还是不能决定。”
  “元后之子又居嫡长,卿儿,你不该犹豫的”,丰泰帝见儿子低着头的样子,像是太子还小的时候一样,叫了儿子一句卿儿。
  徐瑞卿心底是一惊,父皇虽然如今不大管事了,但是自己的吩咐却依旧能被他老人家得知,听到父皇这么说话,他起身跪在了父皇面前,“儿子并不是因为内宠之事犹豫,只是就两个孩子的资质论,到底还是俞儿更胜一筹。”
  丰泰帝何尝不知道如此,当初两个小孩子在御前的变现,甚至让他隐约意识到了澄佑不能容人的这个缺点。
  不过作为皇帝,丰泰帝也知道如今这样的情景,为保皇权交替稳固,他也只能给大孙子说说好话,“你这话也说的偏心,都是小孩子罢了能看出什么,俞儿读书上灵光些,但是佑儿在骑射上的天赋也是出众,那几个老家伙也来找朕夸过多次了。”
  徐瑞卿知道自己是因元后正嫡才得了父皇这么多年的偏爱,也是因此才能稳居太子之位。如今轮到徐瑞卿自己将要到了皇帝这个位置上,他想要易储的心思动了几次,也知道这事情想要办成极为艰难,所以如今只是犹豫着没在继位大典上的圣旨中直接立太子罢了。
  徐瑞卿听到父皇这么说,也只能说道,“儿子知晓父皇的意思,不过就像是父皇所说孩子们都还小,现下不确立储位也还可有转圜的余地。”
  丰泰帝叹了口气说了句,“罢了,天下都传给你了,这些事情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
  徐瑞卿给父皇扣了个头,语气闷闷地说,“不是儿臣不愿意让父皇安心,只是想再多思索些日子罢了。”
  见父皇不说话,徐瑞卿也不起身,只又跪了一会儿突然又问了他父皇一句,“太、祖曾金口定下了儿孙的字辈,从儿子起是瑞澄新平,可是李氏名中也带了一澄字,按理来说当初不应该为儿子之妻的。”
  背着光徐瑞卿看不清父皇的神色,只觉得自己说完了话之后父皇挺直的背弯了一瞬,满身仿佛都被疲惫感笼罩其中。
  王太监刚刚在耳房里歇了一会儿,就见太子身边的一个小内侍跑了出来,“王爷爷,殿下好像是已经给陛下请完安了,您老要不要早点去候着?”
  心里暗道着怪哉,王太监想着太子今天怎么和陛下就说了这么一会儿,赶紧急忙地出去了在门口候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