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乔老爷立即说:“是是是。”
  海棠接着说:“自从我父母……我平日都回王府住着,回头要是有事儿只管往这边说,我就是不在,朱管家也能处理。佟家的事儿不用担心,他家不会再来找你了。”
  乔老爷已经心花怒放了。
  这时候外面的账算好了,共有黄金七千两白银二万两。
  这些都在钱庄,乔老爷给了金票银票,看着海棠签字,把收据叠好收起来,嘱咐海棠:“贤侄,早点派人去把金银提出来,放家里也好,放别的地方也罢,自己收着安心一点,银庄的声誉再好也不如自己拿着放心。”
  海棠连连点头。
  乔老爷就说起了一些业务上的事儿,表示瓷器好是好,就是颜色太素了,外人都喜欢色彩明艳的,大红大紫的,他们欣赏不来留白和素雅,日后做瓷器只管往喜气和俗气上做。
  懂,海棠太懂了!
  那不就是日后四哥家小四的审美吗?
  海棠就趁机提出:“我们这边派出二四个人跟着出船,想看看人家是要什么器形颜色,回来好调配。”
  乔老爷一口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乔老爷后,海棠立即让人去提取银子。
  当晚这些金银的一半被送到宫里,除掉给窑口窑工的一成银子外,海棠的分成被送到了康熙的内帑。康熙说:“这是借给你地方放着,你这么小没库房,不是不能给你单辟一处,只是没法解释,先放到朕的内帑里去,回头你需要了自己去提就行。”
  也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海棠揣着一千两银票去找德妃了,太后祖母是真不缺钱,所以也不用孝敬她钱。
  等海棠走了,康熙立即让人把剩下的二成押送江南给曹寅。
  并嘱咐曹寅:不得挪用江南税银,缺银子只管报来,朕给予调拨。
  乔老爷回到广东会馆,连着两天,那些连番骚扰的豪奴健仆都不在出现,不止是佟家,闻着味来的那些人家都消失了。
  乔老爷简直不敢相信这事实,这金家背后果然是王府啊!
  而且是能让王爷出手的硬关系,他赶紧备了厚礼送去,就说要过年了,他要回乡,提前送的年礼。
  他也真的要回乡了,今年賺了钱,要回去同全家人开开心心的过年。所以极快的还了外账,又摆了宴席谢会馆里的同乡们帮衬,打算吃过喝过就带着人出发。
  喝的微醺,就有同乡来打听那位倒霉的金老爷和他太太,他是捡着能说的说了,随后各自分别。因为最近很多人说他交好运,羡慕他靠上了京中的王府,话里话外打听的人多着呢,他也没放在心上。
  而宫中此时的气氛并不好,从盛京长途跋涉回到京城的太皇太后病倒了。
  傍晚十分,海棠和五阿哥去看望太皇太后的时候,听到慈宁宫上空盘旋着的乌鸦发出刺耳的叫声。
  乌鸦在清廷被称为神鸟,可这是报丧鸟啊!
  五阿哥说:“要不是因为这是神鸦,我就想让你拿弓把它们射下来。唉!”
  海棠知道他为什么叹息,太皇太后怕是越不过冬天这个槛了。就如太皇太后自己说过的那样,生机泯灭,□□发出腐败的味道,那些食腐的鸟儿发现了。
  此时药石无用,回天乏力。
  唯有等死而已!
  第82章 迁新居
  太皇太后从盛京回来就不太舒服,渐渐的起不来身,和以往每次得病时候患得患失相比,这次她很坦然,跟苏麻喇姑说:“我要回归长生天的怀抱了。”
  苏麻喇姑看她也有几分不好,加上太医也委婉的说了,太皇太后一把年纪,到这时候已经是高寿了。
  康熙每天除了听政就亲自在慈宁宫守着,并通知科尔沁部赶快来人。
  太皇太后兄妹六人,她的年纪最小,姐姐海兰珠是最先走的那个,往后的几十年,她的四个兄长也陆续离开了,不仅如此,她的侄儿几乎不在了,科尔沁部如今当家做主的都是她的侄孙了。
  她自己这边也没好到哪儿去,四个孩子只剩下一个。她清醒的时候和苏麻喇姑聊天:“有些话我一直不敢说,人家说长寿的父母总会有早亡的儿孙。这是取儿孙的寿数补了父母,我的孩子三个都年纪轻轻的走了,是不是就是如此啊?”
  苏麻喇姑就说她想多了,但是太皇太后此刻很放松:“不过我就要去见他们了,现在说这个也没意思了。”
  然而在康熙跟前,她拉着康熙的手说:“自古以来卑不动尊,太宗的陵寝已经封了,不能因为我再去打扰太宗他们的安宁,就不必送我回昭陵了。你汗阿玛在京城,我就跟着他吧。”
  康熙听了连连答应,但是出门就发愁,这事儿不好办啊!
  顺治皇帝的灵寝虽然没封死,那是因为太后还在,先帝的皇陵压根没太皇太后的位置,这怎么安排?
  他就把这事儿交给礼部去想办法,看看是不是在先帝陵寝附近再起一座陵园。
  礼部那边就开始旷日持久的辩论,他们先辩论的是太皇太后葬在先帝附近这符不符合礼!康熙听说后把礼部官员骂了一顿,不是让你们议论能不能葬,是现在决定要葬,该葬在什么地方!
  你们挑个符合礼的方位让工部去干活!
  可是在这群人看来,这事儿的前提就是不合礼制的,既然不合礼制怎么挑选合适的方位。眼看着康熙怒的红了眼,这些人立即表示:这事儿能办,等我们拿个章程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