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大阿哥的意思是兄妹两个一起出去,大家同进同出。
  海棠不同意,同进同出这件事只会让人觉得她是大阿哥的附庸,以大哥马首是瞻,毕竟兄妹两个一起给长辈拜年,这时候爵位就不好用了,大家都是论辈分和年纪的。海棠是妹妹,自然要处处听哥哥的,长辈留饭,这酒席吃不吃都是大阿哥说了算,和哪处王府亲近也是大阿哥表现出来的。
  要是普通的人家走亲戚倒是没什么,但是在宗室内部,这里牵扯的复杂起来,和哪一□□一系亲近,牵扯到八旗里面的权力纷争。这些王府和皇室的血脉关系越远,暗地里的争斗就越激烈。康熙自己更信任自己的兄弟,上次出兵,两支大军交给他的两个兄弟,哪怕他知道常宁太菜,但是常宁是他亲兄弟啊!
  所以海棠一口拒绝:“不了吧,大哥你明天要去你老丈人家里,我早上在前面太和殿排班的时候说明天去给伯王请安,伯王还说明日让家里的小戏班子给我唱戏,都说好了的事儿,不去不好。”
  别看福全的年纪比康熙大,但是他的孩子年纪真不大,女儿的年纪更小,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人早就做祖父了,早上他还跟一些人感慨,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初一这天招待姑爷。
  当时一群人起哄,说海棠是侄女,既然闺女现在没出阁成婚,先让侄女顶一顶,初一裕亲王府也是有娇客招待的。至于海棠这个娇客也是个光棍的事实在他们看来别那较真,不过是找个理由吃喝一天罢了。
  恭亲王常宁也跟着起哄,说是上午吃裕亲王府的,下午吃他们家的,让海棠准备两份礼,海棠当时都答应了。
  大阿哥不放弃,又说初三初四可以一起出门,海棠都找了理由把这事儿推了,看着天黑了才告辞回宁寿宫。
  第一天康熙来给太后请安,就看到太后寝宫前面摆了一地的盒子。
  他绕过这些盒子进了屋子里,发现福全的生母宁太妃也在,请安后他问太后:“皇额娘,外面怎么放了这么多东西?”
  太后说:“今儿让小花骨朵给福全常宁拜年,那是上门拿的礼,都是些给女眷和孩子用的,我这会拉着宁太妃正替小花骨朵想想还有什么没拿。”
  宁太妃显得诚惶诚恐,她说:“这些都已经够了,不过是拜年吃顿饭,又不是走亲戚。”
  在“走亲戚”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就怕康熙生气,因为海棠是康熙的女儿,初一回娘家走亲戚是该来拜见康熙的,结果海棠大包小包的带着东西去了两处王府,宁太妃就觉得这事儿办的不合适,哪有父母还在去伯父叔叔家走亲戚的。
  他就怕康熙迁怒到了福全身上。
  康熙是看出来了,但是没往心里面去。海棠要是普通的公主,她要是办这样的糊涂事儿康熙心里面肯定不舒服。可是在康熙的心里,海棠日后是要坐产招夫的,跟一个儿子是一样的,她会一直姓爱新觉罗,她的孩子也会姓爱新觉罗。
  既然孩子不是嫁出去的,就不存在回娘家过年走亲戚这个说法,就好比做侄儿的初一这一天去伯父叔父家里面吃顿饭闹一闹也没什么。
  所以面对着宁太妃的诚惶诚恐,康熙既没解释也没其他的表示,仅仅是笑了笑罢了。
  第127章 事突然
  闹了十多天,等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海棠拿着自己的账本算了算,要是没有太后在后面大力支持,这个年过完她就精穷精穷的了。
  其中的开支大头就在于给出的压岁钱赏钱,和人家比,她那王府里面就她自己,也就她一个人收压岁钱,别的王府那是乌泱乌泱的都是人!支出和收入中间相差几十倍!
  举个例子,拿康亲王府现在的主人杰书来说,这一支向上追溯,第一个家主是代善的第八子祜塞。可是康亲王府的爵位是祜塞的七哥满达海继承,因为满达海被死后追责,夺爵给了祜塞这一支,也就是说是两支族人依附在康亲王这个爵位上。
  海棠去康亲王府,满院子的小孩子叫姑姑,粗略一看二十几个,加上这两支嫁出去的宗室女带孩子来走亲戚,一院子的活猴没五十个也有四十多个了。
  海棠压根都不认识,但是人家围着祝贺新年好,有叫姑姑的有叫姨妈的,大过年的能不给孩子们压岁钱吗?
  加上去康亲王府拜年海棠还要给王府的福晋侧福晋们准备礼物,这出一趟门简直让人肉疼到吐血!问题是整个过年期间天天出门,次次都是血亏!
  海棠算完账,整个人很安详的躺在宁寿宫的炕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太后走来坐在她身边问:“这是怎么了?”
  海棠说:“我辛辛苦苦一年,挣来的钱全在过年花了!”
  她立即爬起来搂着太后吐口水:“咱们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啊!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亲戚?我出压岁钱都出了几千两银子了。”
  太后就说:“你小时候站门口挤兑着长辈要压岁钱的事儿你忘了?这有进就有出啊!乖,别发愁了,你现在花的钱将来你儿孙给你搂回来。”
  那也是很多年之后了,海棠悲观的想:我顶到天生两二个孩子就够了,这两二个孩子再生十多个孙子,加在一起也才十几个人,可能我都看不到自家一院子小孩子给人家要压岁钱那一天!
  太后看她不开心,就说:“我听十一说今儿晚上宫外有花灯看,你去看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