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到了下午,康熙和这些人依依不舍的分开,临走还给了大量的赏赐。海棠这才抓住机会跟他汇报今天的事儿。
  海棠并没有一上来就把关于八旗生计的折子给康熙看,而是把今天这些日常需要处理的折子先让康熙过目一遍。
  因为海棠都已经给了解决办法或者是解决意见,康熙看了之后不断的点头,时不时的指点海棠一下。
  看完之后不断点头,要换成太子处理这些,就没有这么顺利,太子不是不会处理,而是要留下来一些破绽求指点,父子两个以此多交流。
  太子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官场规矩,不能显得下属太能干了,康熙很懂。对临时工海棠也很满意,毕竟今儿过了轻松的一天,海棠的锐意进取雷厉风行让他忙里偷闲。
  他想趁着这个时候心情好也有时间指点一下海棠人情往来,他能看得出来海棠对今天这些官员都极不耐烦,想跟女儿说,年底各地总督进京述职要给他们点好脸色,大声呵斥,吹毛求疵,甚至是对他们有诸多苛求,只会造成遍地酷吏。就是民间到了年底也不能对家里的管事连削带打。
  然而他还没开口,海棠就把袖子里面的折子拿出来。
  “汗阿玛,这一件事您一定要重视,事关根基,不重视不行。”
  说的这么严重,康熙接过来看了看,看完之后所有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他想了一会儿,问海棠。
  “你有什么想法吗?”
  “儿臣有是有,因为儿臣年纪轻,见识的少,又不懂事儿,说出来您别笑话。”
  “你尽管说。”
  “有两个办法,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都说说。”
  “治标很简单。
  第一,朝廷命令禁止放印子钱,自古到如今,放印子钱的人杀都杀不尽!有些人胆大包天,别说八旗了,他们周朝的时候能放贷到周天子头上!对这些人不能手软,就要让顺天府治一治他们,先把这些人的账给销了。
  第二,把一些愿意回关外的人送回关外去,在关外分地,令其守关外,京旗回屯是必然的。但是也要有人拱卫京城,在城外给他们建房,不能买卖,同时增加各处差事,令他们披甲,好歹有一份差事不至于寻衅滋事。
  这个办法能用三十年,三十年之内安然无事,三十年后人口滋生,到时候哪怕京城各处衙门叠床架屋,户部也承担不起大量俸禄,还是要想法子解决。”
  康熙叹口气,跟海棠说:“这下你知道治理朝廷的困难了吧!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治本比跟准噶尔再打一场还难。
  先治标,再治本。这件事议一议再推行,看户部哪里还能再挤出一笔银子来。你写个治标的条陈送来,你回青海前把治本的办法也写了折子送来。”
  海棠应了。
  康熙意兴阑珊:“吃饭吧!”
  第208章 各性情
  海棠住在太后这里,晚上回去发现这里还没吃饭,太后还在等她。
  这里很热闹,几位公主都在,大福晋也带着自家的孩子在这里玩耍。一屋子的小孩子叽叽喳喳跑来跑去,配上这些公主福晋们在灯下说笑,屋子里面显得其乐融融。
  海棠刚进门就听到三格格说话:“呦,郡王回来了。”
  这拖长的声音很讨人厌!
  十一格格和太后在炕上坐着,立即说:“二姐姐,你既然知道是郡王回来啦,快起来给九姐姐见礼呀。”
  二格格立即说:“我是和硕公主,她是多罗郡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让我见礼?我是姐姐,她是妹妹,该她给我见礼。”
  旁边的五格格看看二格格,随后和一边的六格格对视了一眼。公主到底是比王爷们地位低一些,十一格格说的是国法,二格格说的是家法。
  六格格就对着五格格挑眉,不动声色的嗑瓜子,看这下怎么收场。
  大家都等着看接下来是什么场面,这时候大公主出面:“说几句就行了,都是自家姐妹,闹着玩儿呢。”
  在关键时刻大公主真的很有长姐风范,比大阿哥这个处处标榜长子的阿哥能平事儿。二格格看她发话了,冷哼一声,也没再说话。
  二格格总觉得大公主是外人,但是自己又撑不起长女的派头来,下面的妹妹们不服气她也是人之常情。
  海棠没说话,也不想搭理她们,把自己的披风脱了递给宫女,越过各位姐姐和嫂子坐到了太后身边。
  太后关切的问:“吃了吗?我等你半天了,今儿特意让他们给你做了你爱吃的金银蛋。”
  海棠有气无力的说:“还是您想着我,走走走,吃饭去。”
  海棠站起来,十一格格也打算下坑,太后没立即动,说到:“该吃饭了,你们都回去吧。”
  大福晋站起来笑着跟太后说笑:“陪着您老人家说了半天话了,连口饭都不留,可见是不稀罕我们。”
  太后说:“这会晚了,吃了饭更晚,更晚就更冷,热热的吃了东西出去被风一吹会头疼,回去吧,回去吃热的直接睡了,不用受罪。”
  大福晋笑着应了一声,难为太后胡诌出这样的理由,可见是真不想留人了,就招呼几个女儿离开。
  大福晋有孩子要照顾,看着人给孩子们裹厚点,等孩子们穿好衣服才能出去。像六格格十格格这种单身公主直接起来穿上斗篷就准备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