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乔老爷作为一个走南闯北出过洋的人自然看得清楚这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在离开的时候避开人和海棠说:“您跟着九爷十爷做生意就能发大财,南边的文人墨客和咱们生意人不是一路人,这些人向来看不起咱们买卖人,一旦折节下士必然有所图。就是我们广州的同乡,小老儿也觉得不是所有人都对人一腔赤诚,天下人太多,总有几个心思诡诈的,您可要保重啊!”
  海棠说:“您这才是金玉良言,多谢了。”
  海棠一身灰衣道士打扮,戴着莲花冠手持拂尘,送走了乔家父子回来,全程用男声说话,等金府的大门关上后,她转回了女声,问道:“朱尔哈岱快回来了吧?”
  她身边的侍卫回答:“本来这几日就该到了,是碰上下雪河面结冰,贝勒爷和头儿他们下船从地上走回来,大概要五六日后才能到京城。”
  五阿哥和六阿哥是和朱尔哈岱一起回来的,这几日北方太冷,而且大雪纷飞,路上确实难走,五哥六哥受罪了啊!
  晚上她坐车从神武门进去,就这次乔家父子送来的账本向康熙交账。
  如今国库和内务府都有钱,康熙打算启动南巡和西巡。
  南巡如前几年一样,目的是安抚南方,毕竟这次因为刺杀案把江南翻得底朝天,他对朱尔哈岱没扩大打击范围没把不相干的人牵扯进来很满意,然而有证据不容抵赖的乡绅名流在这起案件中被逮捕抄家的不在少数,康熙必然要再去一趟,名义上是为了视察河工,实际上也是为了视察河工和安抚江南。
  “至于向西巡视,朕打算到青海去,在你的王府里面住一阵子。”
  海棠很意外。
  康熙说:“一来是视察咱们家的这片草原。二来是稳定人心,这一路向西,路过几个省份,看看各处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看看当地的治理如何。
  三来是接你回来,朕下半年去,在你的王府里面住几日,到时候咱们父女一起回来,朕也走一遍你走过的路,体会一番你每年的辛苦。
  四来嘛,是为了震慑西边,同时带你回来办婚礼,给你两年的时间来生育孩子。朕去就是告诉西边各处势力,你就是不在那里,日后京城出征也能对当地镇压,不能因为你两年不在就翻了天了!”
  “要成亲啊?”
  “是啊,不是现在,你这是什么样子?”
  海棠觉得日子过得太快了!
  听到要成亲的消息有些心思复杂,人生要跨入一个新的阶段。跟康熙说:“是觉得心里酸酸的,哪怕知道有这一日,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彷徨。”
  康熙哑然失笑,说:“你这是心思细腻,朕成亲的时候就没你想的这么多,日子只会越过越还的。这是朕的计划,你知道就行了,别跟别人说,太后和德妃那里也不必通知,回头朕亲自和她们交代。”
  “是!”
  第291章 有准备
  康熙为海棠成婚的事儿跟太后商量:“她年纪也不小了,她的事儿办完十格格的事儿也该办了。朕打算在明年把九阿哥十阿哥和棠儿的大事儿一起办了。目前的想法是夏秋两季办老九老十的事儿,年底办棠儿的事儿。”
  太后倒是没太多想法,因为孩子还在自己家,没有远嫁就没什么伤感,她高兴的说:“嗯,听你的。”
  康熙接着说:“几年前朕就吩咐人给她准备东西,如今也快完工了,开春后辛苦您带着她额娘各处查漏补缺。”
  太后高兴的拍手:“就听你的!你放心,我是有经验,当初老五成婚这件大事就是我带着宜妃办的,该怎么办我熟,小花骨朵的事儿我也能办成了,你就等着看吧。”
  康熙对太后的自信只能报以微笑,接着说:“这事也要跟董鄂家说一声,过几天朕召见他们家的人,费扬古那边朕去说,女眷那边就麻烦皇额娘说一声了。”
  太后兴奋的点头:“好啊好啊!”
  康熙知道太后就是个吉祥物,真的办事是指望不上的,当初老五成婚老太太是帮忙了,她自己忙的不得了,恨不得没喝口水的功夫,但是帮的都是倒忙,只是没人敢说而已。为了海棠的婚事能顺利,康熙只能转而召见德妃。
  德妃这两年想着也该办这件事了,再拖下去自己女儿就年纪太大了!听说明年完婚瞬间打起精神心里盘算起来。
  康熙对她的交代很细致:“朕早年就给她攒着嫁妆,如今她虽然不出嫁,可她的东西是不能少的,到时候这些嫁妆都抬进王府。
  王府除了各处修缮粉刷外,里里外外的东西全部换了,新婚新气象,成婚之后也是成人了,各方都不会再拿她当小孩子看。
  朕的意思是她的家具是要长久用下去的,将来能传于子孙,令子孙不必再想办法置业。她的园子王府所需的家具木料在她封王的时候都准备好了,家具这几年也做好了,大到衣柜书桌小到盘子筷子,咱们都给她置办齐了。回头你跟着太后查漏补缺,检查各处,老人家精力越发不济事,你就要多操心。
  你就负责宫里府里和园子里的这一摊子事儿,外面的事儿朕过问。”
  康熙说一句德妃应一句,看他不说了,德妃就说:“内务府一向妥帖,一应用度您都提前给她置办了,臣妾估摸着也就是帐子帘子需要臣妾操心,别的各处或许都靠谱。”
  康熙点头:“话虽然如此,这乃是她的人生大事儿,也是你与朕的大事,让她成家了咱们做父母的也能了却心头的牵挂。所以你还是要上心,朕也时常过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