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康熙都夸他:“好小子,这才是有本事呢,没一口奶是白吃的!”
  小婴儿回应的是一个无齿的笑容,康熙觉得这是遗传了海棠的灵气,抱着夸了又夸,德妃和他坐一起对着孙子能夸一下午,这小子出生也才几天,但是德妃能把他每天做的事儿说一遍,连孩子中午趴着嗮太阳都能当趣事讲一个多时辰,康熙听得津津有味,然而畅春园的事儿太多,康熙走的时候依依不舍,还担心弘阳舍不得他,趁着孩子睡着了才走。
  让海棠说他全是一厢情愿自我感动。
  康熙走了之后,德妃就赶紧抱着孩子和海棠听大福讲最近几天畅春园发生的事儿。
  这事儿其实是两家的事儿,大阿哥家的大女儿被指婚了,毕竟是第一个孙辈,康熙对这个孙女的印象很深,对她的婚事也上心,把大阿哥叫过去商量这事儿,提前问大阿哥把他闺女许给科尔沁的多尔济色稜台吉怎么样。台吉是部落贵族首领,权力和领地都是世袭罔替,虽然嫁的不是郡王或者是世子,可那地方毕竟是科尔沁啊!
  多少宗室女嫁到科尔沁,大家都是亲戚,大公主和大阿哥的关系不错,也在科尔沁,还有其他王府的郡主们也在科尔沁,互相走动不至于没人排解思乡之情。再有就是科尔沁早早臣服,已经是朝廷的后花园了,不敢对公主郡主不恭敬,而且那地方风景不错,水草丰美,也不是吃沙子的地方,这个女婿人选大阿哥也是看到过的,很满意。
  然而大福晋刚去世没多久,这事儿会在稍晚再发布,必要让大阿哥的女儿守孝后再出嫁。可这时候惠妃知道了消息,康熙的本意是让她给孙女留心嫁妆,毕竟是没娘的孩子,亲娘没了当祖母的该辛苦些把事儿办了。惠妃没第一时间给孙女扒拉嫁妆,而是开始给儿子张罗续娶,她和荣妃解释:“这四个孙女的事儿我管了,但是他们父子总要人照顾啊!最近大阿哥胡子拉碴衣服皱巴,都没人给他收拾!”
  荣妃毕竟是路人,她理解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阿哥父子几个怎么想。
  大阿哥想不通,他的孩子们也想不通,一瞬间觉得祖母面目可憎,因此母子祖孙在对峙!
  大阿哥家里不太平太子那儿也没好到哪儿去,两人简直是一对绝妙的对手,出事儿都能赶到一起。
  四阿哥还防着因为弘阳受宠太子发难,没想到太子和太子妃杠上了!
  太子妃的说法是他们宫里有个宠妾唐氏,太子喜欢她要给她晋升侧福晋,太子妃以她出身寒微无生育之功不答应。太子因此和太子妃吵了一架,夫妻不相见更不说话。然而太子妃对唐氏没什么迁怒,反而派人厚赏了她。唐氏确实是太子的宠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太子一开始的说法是太子妃无礼犯上,后来改了口径,和太子妃的说辞一致。
  德妃抱着孩子听大福讲这两件事,跟海棠说:“惠妃母子这一架是早晚要吵的,毕竟大阿哥是肯定要续娶的。早先大阿哥夫妻关系好,家里不仅没侧福晋,连个得宠的庶福晋都没有,家里没女人管着后院替大阿哥出面和女人们来往,惠妃自然着急,惠妃这事儿就是操之过急了。
  太子这事儿……太子妃这么做也没什么错,就是觉得奇怪。”
  太子妃向来够周全,唐氏没子女不假,可她受宠,身体也好,早晚会有子女,太子妃没必要因为拦着唐氏晋升和太子发生矛盾还闹得这么大。毕竟太子的另外两位侧福晋出身也没高到哪儿去,是因为生育了子女才有现在的地位。太子妃有一百种办法把这件事办周全且不会闹出来。
  而且这件事里面暴露出两个人的错来,既太子妃无情且善妒,太子好色且昏庸。
  无情是不讲情面,拦着唐氏晋升有妒忌的嫌弃,毕竟唐氏是宠妾。
  太子好色之处在于明知道这宠妾无子身份低却硬要拔高她的地位,这自然是因为宠爱她才做的举动,爱其颜色导致利令智昏,不顾宫中规则一意孤行,这就是昏庸。
  这夫妻两个都是聪明人明白人,主动暴露其短,是掩饰更难堪的事实。
  所以这里面有别的事故意掩饰才让人觉得别扭,与以往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
  别人如何想不重要,这件事其实是掩饰着不让康熙知道。
  海棠也想不出来太子做什么了,只要他没空找麻烦就好,因此松口气,觉得生活很美好。
  第318章 思教养
  康熙对两个儿子的家事也听说了,大阿哥家里的事儿他不做评价,他关心的是太子。
  然而有一种行为是瞒上不瞒下,加上东宫太子夫妻一起捂盖子,而且康熙上次在太子身边放人已经弄得父子关系出现裂痕了,他也把眼线撤了出来,可是还是不放心,改成了外围盯梢,所以他只知道太子和太子妃吵架,太子妃罕见的顶嘴,太子气地嚷嚷要废了太子妃,后来两口子一直闹着互相不见面。
  下面不敢跟他说太多,他自己脑补的结果就是:没儿子闹的!
  太子有儿子,都是庶子,太子妃只生了一个女儿,这证明夫妻两个都有生育能力,生个嫡子是早晚的事儿。
  然而夫妻关系不好,太子一直都不喜欢太子妃,如今海棠生了个儿子全家都去贺,太子看了心里着急也有是有的,两口子吵起来也是很有可能的。
  以上是康熙的脑补,他觉得夫妻两个能吵起来也就这些事儿了,又不是普通人家生计艰难,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了那三五两银子吵吵闹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