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3章

  在弘皙和三王争辩的时候,弘晖去看了看地上放着的尸体,刑部官员给他比划弹弓的轨迹,刑部官员判定刺客当时就站在西北处平王园子的墙根。
  刺客得手之后最快的躲藏路径是立即爬上平王家的院墙翻进去躲起来。考虑到各处园子的院墙都很高,刑部的官员觉得刺客该是助跑几下,从平王家的墙根跑向钮祜禄家的院墙,飞身蹬着墙体上墙翻身进入钮祜禄家。
  这官员说:“这只是推断,不能当真。我们大人也来了,他带着人去查看各处的墙体,看上面有没有脚印。”
  弘阳是在宴席上被叫来的,同行的还有弘杲,弘杲和他顺路一起回去,也为了来看热闹,就陪着弘阳带人举着火把各处查看。
  别说墙上的脚印了,就连地上都没什么脚印。
  然而刑部有经验的官吏很多,立即推断这刺客是用布包着脚。他们立即询问弘皙的随从,发生刺杀后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弘皙身边的人当时就吓傻了,压根没注意周围。
  刑部的官吏立即把衣服脱下来包着脚走了几步,对着墙根踩了一脚,发现上面有灰尘。
  天干物燥,到处是灰,脚上包布这招也行不通。他们就提出一个假设,这是团伙作案,也就是说刺客不是一个人,有人骑在墙头用绳子或者是梯子接应他。几个人一起脱险,一起清除痕迹。
  这是有可能的,平王世子福彭是弘历的伴读,因此大部分人怀疑是他策划的。
  弘阳和弘杲带着人回去的时候,弘皙闹着让搜查钮祜禄家的园子。
  弘阳和弘杲走到弘晖身边,两人都说什么痕迹都没找到,那人简直是旱地拔葱插翅飞了。弘皙听了更加笃定要搜查讷亲家里。
  讷亲不同意:“二爷,拿贼拿赃捉奸抓双,您是亲眼看见那刺客翻墙进我家了吗?还是官府推断出来那贼进我家了。刚才两位爷也说了墙上没什么痕迹,既然没有证据证明翻墙进我家了,你干嘛搜我们家?难道这四家里面就我们家好欺负吗?”
  钮祜禄家也是京城顶尖豪门,说什么都不同意弘皙派人搜查,这是康熙朝的外戚,开国五大臣的后人,没点证据是真不能搜。
  讷亲口口声声说他明日要去见皇上,求皇上做主,又说钮祜禄家冤枉。弘皙拿他没办法,只能带上太监的尸体回去了。
  弘晖跟两个弟弟说:“愚蠢啊!”
  弘历过早暴露了他和钮祜禄家的联系。
  不知道这里面弯弯绕绕的都想着或许是平王家帮弘历遮掩,实际上帮着弘历遮掩的是钮祜禄家。钮祜禄家的嫡支倒向了弘历,真是死不长记性。阿灵阿是因为什么倒霉的?讷亲就这么心甘情愿给弘历做脏活?讷亲将来必然没好下场。
  最终几个人也散了,弘阳和弘杲回家都直接跟家长说这件事。而海棠的评价是:“弘历缺一个好幕僚啊!或者说他要学会听幕僚们的话。”
  上位者需要一个智囊团,除了出谋划策就是劝阻他各种不妥当的行为。
  在兵法上,弘历这种做叫“怒而兴兵”。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时候就该有一个幕僚出来拦着他。吃亏是福,这时候这真不是一句废话。
  退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人这一辈子快意恩仇的时候少,当缩头乌龟的时候多,人家再挑衅,该忍还是忍。
  忍不住人家就会发现这是一只黔之驴,没什么本事,然后继续挑衅他,接着不断极限挤压,最终对他拆骨称肉。
  海棠对弘阳说:“如果以前他还资格挑战一下你大哥,这事儿之后,你舅舅会彻底放弃他。”
  弘阳点头:“他只看术,却忽略了势,这真是大势已去,说不定这会还在得意呢,觉得吓唬住了弘皙。”
  弘皙是懂的缩头的一个人,死了一个太监,自己也差点黄泉路上走一遭。特别是线索全断,刑部官员和九门提督互相推诿,他知道这事儿就这么拖下去了,也没再催。难道真的会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事儿?如果有,他也是罪迹斑斑。
  所以再催官府就没什么意思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不知道谁呀。区区一个弘历他还不放在眼里,主要是皇帝和大阿哥的态度,这两人一直不表态,弘皙就不再有什么大动作。
  似乎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西郊除了最初几天大家加强了防护之外,后续几乎没什么改变。
  弘历和弘皙不死不休自不必说,最郁闷的还是福彭。
  他出门大家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很想问:你站哪头啊?
  市面上精装版带插图的戏词是他家印刷店印出来的,在大家的传言中,刺客就躲在他家。
  因此大家对他和弘历的关系就特别好奇。
  福彭真的要呕死,他想解释,可是大家没明着问,他还不能解释,更不能满大街说自己家印了带插图的精装版荤戏的戏词是个误会。
  天地良心,起初这么做的是掌柜的,他都没跟东家说直接让伙计们印刷,他一个商人自然是什么挣钱就印什么,而且他一个商人怎么可能会知道权贵圈里面的那点儿事儿,也就是觉得这个能挣钱能大卖,所以下重本花重金赶在这波热度上把这戏词卖了一个好价钱。
  平王府是真的赚的盆满钵满。
  也因为这样,他浑身是嘴都没法对人解释。为了亲戚关系还能维持下去,他阿玛亲自过问这件事,因此以前流通的两批次印刷本都成了绝版,据说现在炒的价更高了,很多人弄到手收藏。掌柜的蠢蠢欲动,几次都想再印一些被驳斥了回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