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章

  十一阿哥说:“八成是成功了,若是成功就先生产一批给水军用。您寻思的是建造新的战舰方便一些还是替换锅炉更方便一些?”
  海棠也在思考这件事情:“十一弟,水军发展到今天已然是庞然大物,很多事情不是我一句话就能决定的。新建还是改建?必然是综合考虑了之后再做决定。”
  “是啊!要考虑船体,还要考虑火炮,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钢铁……”
  就在这个时候,车上跳下了一个人挥舞着手里的纸张跑向海棠他们。
  “十一爷,勇亲王,这是大货在岸上记录的,算了之后比咱们估计的还要快一点。”
  十一阿哥正要张嘴夸人,船上的船工跳下来,跑来和十一他们说:“大人,这船快散架了,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您快派人看看吧。”
  现场所有的人顿时沉默了起来,接下来就要排除各方面原因,这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海棠问十一:“这算是成功了吧?”
  十一摇头:“所有的事情弄不明白就成功不了。您先坐一会儿,弟弟去看看,看完了,咱们今天晚上回去跟皇上讲清楚。”
  “嗯。”
  第687章 盼出行
  “哦哦,你的意思是说可能是因为船太老,所以船在快速航行的时候散架了,你们要造新船是吗?”
  面对雍正的询问,十一阿哥说:“是,不只要造新船,还要找些别的船来试一试。有人说大概是货物装得太多船承受不了,所以在新船造出来之前我们再找一艘老船,少装点,试一试效果。再拆开放到半新不旧的船上再试一试,多试几遍,也能积累些经验,多找出些问题。”
  说完把折子递给了雍正,上面都是实验安排,写得很详细也近精简,雍正看完点头说:“先这么折腾吧,刚才你姐姐来跟朕说不要怕折腾,不折腾不能成功。区区几艘船而已,咱们家大业大能随便让你们折腾。朕就盼着真的有你们说得那么好用,将来南北来往的时间又能缩短不少。”
  雍正尽管不太懂技术,但他懂权谋。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强,命令就会贯彻得越彻底。以前对两广一带控制力就弱,以至于那边是反清复明的大本营,现在南北交流频繁之后那边也安定了下来。
  雍正下一步的计划是铁路从青海向北进入南疆,到时候对南疆的控制会加强,继而完整地控制准疆,然后慢慢把权力从草原王公的手里收归到自己身上。
  他从康熙身上学来的集权让他时时刻刻地想要把地方权力收归到自己身上。想要集权,最好的抓手就是路,铁路水路都要重视。
  雍正嘱咐完十一阿哥之后,十一阿哥在离开前顺口问了一声:“您出巡去哪里?现在外面传的什么消息都有,还有人说您要奉太后出行,太妃们随行,这是真的吗?”
  太后出门不出门十一阿哥不关心,如果太妃们也出去他就要问一问了。眼下五哥不在,九哥出远门,宜太妃在十一阿哥家里,十一阿哥肯定要打听。
  雍正点头:“朕是吩咐了内务府给太妃们安排车厢,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想让太妃出门?你如果不想送太妃出门朕跟内务府说一声,别准备太妃的宜太妃的那份就行了。”
  十一阿哥赶紧叩头请罪,他确实不想让老额娘出门,跟雍正说:“自从五哥去世,老太太的精气神就没了,现在病痛缠身。九哥走了之后又常说不详之语,担心不能和九哥见一面,她现在的样子是出不了远门的。”
  既然十一阿哥这么说了,雍正就说:“那就留太妃在家吧,你早晚殷勤侍奉。”
  十一阿哥应下,退了出去。
  雍正就吩咐苏培盛:“派人问问惠太妃和荣太妃。”
  得到的结果是她们也没法出门。
  惠太妃还好一些,在宫外有儿孙侍奉,尽管长时间卧病在床,还能挣扎着起来。荣太妃已经连床都下不来了,去年老三阿哥去世让她彻底崩溃,本来还能出门和人说笑,自从得到了老三阿哥的噩耗之后就常常大哭,现在有些神志不清的兆头。
  雍正一直对这些庶母们不关心,今天既然问了,就索性多问几句,找来了太医。太医的说法让他更惊讶,太医对三位太妃都表示出了悲观预期,也就是说太医院判定这三位活不过今年冬天。
  这三位太妃,除了惠太妃外,其他两位都没什么活下去的念头。荣太妃是彻底心死,她生育了六个儿女,现在全没了,连康熙都去世十多年,她娘家的父母兄弟也早早离世,等于没什么至亲之人留在世上,整个人也就没了活下去的念头。
  宜太妃是因为老五阿哥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她这一辈子能称得上是顺风顺水,没遇到过大坎,她万难想到儿子会走在她前面。甚至老五阿哥下葬后她都不愿意相信大儿子去世了。
  在她看来明明老五阿哥能吃能睡,身体健康,这几年都没吃过药,怎么人就没了呢。她想不明白,偏执地不愿意相信。
  她们三位去不了,和太贵妃瓜尔佳氏不愿意去,她担心外面再传她和雍正的闲话,就极力避免和雍正一起出行。剩下要么是年老,要么是年轻身份低,最后只有太后能出行。
  雍正对别人不关心,他的根本目的是侍奉太后一起出门,额娘辛苦一辈子,也该让她在晚年享受一把众星捧月的荣耀。这也是雍正觉得自己没能和额娘单独出行过,他总觉得自己这次不做将来就没机会做了,他不想留下什么遗憾。这种不祥的念头他没跟任何人说,所以思虑过后,就把十四叫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