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9章

  海棠说:“……这是百年大计,就目前来看,蒸汽机很要紧,所以蒸汽机必然要在京津冀一带建厂。火车和汽车也很重要,但是比起蒸汽机来说,还差点意思,但是不能和蒸汽机离得太远,不能安排在江南,更不可能安排在两广或者是云贵川康。我还是倾向于黄河以北这些地方。
  具体哪里合适,还是要派出几支工部官员实际查看,我的意思是背面几省让他们推荐合适的位置,让户部去实地查看,到时候再商量,比现在这种一拍脑门就决定要好得多。
  这件事还是从山东回来后再议吧。”
  雍正点点头,看到几个人站在一边,就问:“麦子割完了吗?”
  一群人赶紧点头,弘历对着他笑得很灿烂。
  雍正皱眉,再看看弘晖,看完弘晖看看弘阳,这两人都表现得很平常,弘昼也一如往常,弘时显得呆气了一些。
  而穆禄和虎头哥俩就很心虚。
  雍正哼了一声:“今儿挺利索的啊!要是放在以前,你们不知道磨蹭到什么时候去,地里面的麦穗捡了吗?可别浪费了。”
  弘晖说:“您放心,都捡了。”
  “嗯。”雍正跟乌雅氏说:“今年难得,居然这么快。”
  乌雅氏帮这作弊,听见这话说:“以前年轻,干活不利索,现在都是壮劳力,有一把子力气,也懂得早点儿干完早点儿回来歇着的道理,自然不会再磨磨蹭蹭。”
  雍正看向弘历,就说:“皇额娘你说错了,懒人到什么时候都是懒的。朕看他们这个时候神清气爽,问他们,他们也说地里面收拾干净了。他们自然不会骗朕,也不敢让太监给他们干活,所以八成是用机器了,回头去地里面看看麦茬就知道,用机器割得又高又平。用镰刀割出来的高低不一。”
  几个人不敢说话,雍正也没生气,就说:“别站着了,去吃饭吧。”
  弘昼问:“您老人家不生气?”
  “朕是磨炼你们,就是被你们逃过了,下次找别的事儿磨炼就行了,生什么气?你们是朕的儿子又不是朕养的牛,哪里会往死里用你们。”
  弘昼露出个大笑容来,一群人纷纷称赞雍正英明。
  只有弘历比较失望,他还指望着弘晖因此在老阿玛跟前留下个滑头的印象呢。
  第695章 河南府
  今年麦子收获不多,比起前几年风调雨顺的时候要少一些,因为北方干旱,虽然有灌溉手段,但是麦子还是有些干瘪不够饱满,这是在麦子的灌浆期缺水导致的。
  麦子至少要浇三次水,最后一次就是灌浆期,这个时候也是北方缺水最严重的时候,因为大家都要灌溉,本来就旱,加上各处灌溉,地下水的水位线不断下降,抽水机的管道一次比一次下的多,导致压强不够,最干旱的时候是抽不上水的。
  面对这个结果,雍正很满足:“这已经很不错了,要放在以前,这样的干旱必然会歉收。现在还能收上八成,朕已经心满意足了。”
  收完麦子,各地开始组织粮食入库,收完庄稼的百姓也开始储备一些干菜预备冬天吃,所以漫山遍野都是挖野菜的人,把马齿苋这些东西晒干了之后留着冬天包包子炒菜,同样处理的还有萝卜苗扫帚菜苗等。
  在收粮完成后,雍正就下令出巡。
  一瞬间京城大部分衙门都动了起来,上一次大规模远距离出巡还是康熙年间,十来年没出巡过,衙门的人已经换了一茬,所以前期准备让各个衙门手忙脚乱,好在前面都已是有例可循,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皇帝出巡牵扯到的衙门首先就是内务府,自从当年康熙宣布出巡的一应银钱都是内务府开销后,出巡出钱的衙门就是内务府。既然花钱,自然要清楚这钱花到了哪里,事后是要对账的。
  康熙年间大家还能从里面捞点油水,按照内务府一贯霸道的作风,虽然说这银子是内务府出,户部要是不掏钱这事儿过不去,导致一片烂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位主子爷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儿,欠他点钱他都要追讨回来,他说内务府出就是内务府出,敢从这里面捞银子做假账,那真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
  事实尽管内务府总管三令五申,但是有些人还是要从里面捞出来一星半点的银子装自己口袋里,毕竟不捞白不捞,以前捞过的都知道,这就是一笔糊涂账,全然不知道事后查账的不是内务府,而是换成了户部和钱庄总号。
  除了内务府之外,还有护军营,銮仪卫,以及各个衙门随行的官员。加起来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好在大家都是坐火车,路上不会太劳累,不用像以前那样鞍马劳顿,在路上要走至少半月。加上内务府几个月前就出去打前站,已经把各处临时居住的房子院子安排好了,相对而言各位大臣的旅途是很舒服的。
  最重要的是出行环节,火车在出行中至关重要。新造的火车车头,新造的车厢,从里到外都干干净净,内务府又对里面重新铺设,让雍正的旅途舒舒服服。
  雍正还不放心,特意把十一阿哥叫去问:“火车朕用完后你打算怎么处理啊?”
  十一疑惑地回答:“还能怎么处理?该在路上跑就在路上跑呗。您的意思是封存了?”他看着雍正心里免不了嘀嘀咕咕:这火车造价是很贵的,如果就用了这一次,那未免太奢侈了,要是按照这个用法,他出巡一次比老爷子出巡两三次花费都要多。就算是日后还要用,这个用法也让人觉得太铺张浪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