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安陵容说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看起来胆怯极了。
  夏冬春一边拍着自己被茶水泼湿的衣裳,一边鄙夷的看着安陵容说道:
  “难道你连自己父亲的官职也说不出口吗?”
  安陵容这才低着头小声说道:
  “家父是松阳县丞安比槐。”
  此话一出,换来的是夏冬春更加轻蔑的话语。
  她嘲笑安陵容是穷乡僻壤里出来的小门小户,何苦把脸丢到宫里。
  从旁边看热闹的秀女口中得知,安陵容得罪的是包衣佐领家的小姐,夏冬春。
  安陵容急忙解释道:
  “陵容初来宫中,一时惶恐才失手将茶水洒在夏姐姐的身上,并非存心,还望姐姐原谅陵容无心之失。
  夏冬春哪里肯罢休。
  她继续挖苦安陵容,说即便让她面圣她也不会被留用。
  能让她进紫禁城已经是她几辈子的福分了。
  让她不要痴心妄想。
  甄嬛看不下去,夏冬春如此盛气凌人的欺负安陵容。
  想要上前劝阻,沈眉庄拦住了她,示意她这是在宫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安陵容见夏冬春不依不饶,便提出要赔夏冬春一身衣服。
  夏冬春冷哼一声,上下打量了一番安陵容。
  她大声嘲笑安陵容身上的衣服,针脚粗。
  还说安陵容用的是京中,早就不时兴的织花缎子。
  嘲讽完安陵容,她又说自己的衣裳是苏绣。
  问安陵容是准备,拿她头上的那两支素银簪子赔。
  还是要拿她手上那两只,送人都没人要的遛金镯子赔。
  安陵容连连道歉,说是自己的不是。
  但夏冬春,却丝毫没有放过她的意思。
  她让安陵容跪下磕头请罪,这件事情便算了了。
  甄嬛看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
  如今重来一次,她才明白安陵容为什么那么拼命地想要朝上爬。
  “一件衣裳罢了,夏姐姐宽宏大量,不值得生气。”
  虽然甄嬛心里十分看不上夏冬春这样的人,但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多少也得注意分寸。
  至少面上的礼数还是少不了的。
  交锋了几句之后,夏冬春败下阵来,轻哼了一声,便悻悻然离开了。
  等看热闹的一行秀女各自散去之后,安陵容十分感激甄嬛的相助之恩。
  甄嬛说这些都是举手之劳,让安陵容不必放在心上。
  沈眉庄向来是稳重的性子,她在一旁嗔道:
  “皇宫禁内,你也这样胆大包天。”
  就这样,在甄嬛的引荐下,安陵容也认识了沈眉庄。
  一番寒暄之后,甄嬛突然想起来,上一世她偶然听到宫女们说,安陵容之所以中选,是因为鬓间海棠的缘故。
  于是她便去墙边摘了一朵秋海棠,把它簪在了安陵容的发间。
  还把自己佩戴的耳环送给了她,说是权当见面之礼,希望她心想事成,一朝扬眉。
  “劳姐姐破费。”
  安陵容看着手中的耳环说道:
  “只是妹妹出身微寒,也许会辜负姐姐的美意。”
  第3章 【太后考验,皇上解围】
  沈眉庄出言宽慰道:
  “向来英雄不问出身,妹妹美貌,又何必妄自菲薄。”
  谈话间,传旨的太监过来传话,传了安陵容过去面圣。
  安陵容双手捧着,甄嬛送她的耳环。
  回头感激的看了看甄嬛,这才快步赶去殿选。
  甄嬛知道安陵容这次,定会得偿所愿,心中并不替她担心。
  但是想想马上就要见到皇上,甄嬛却开始紧张了起来。
  想起来上一世,是她联合宁嫔,把皇上害死的,心里就异常愧疚。
  于社稷而言,他是一个好君主,于她而言,他也算是一个好的夫君。
  甄嬛这一世别无所求,只愿伴他一生。
  就在这时,黄规全过来传她和沈眉庄,孙妙青……一行人前去面圣。
  即便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甄嬛一想到即将要见到的那个人,是上一世被她活生生气死的皇上,她的心里就直发毛。
  但终归还是要感谢,前世在宫里的历练,让她能够保持面上的平和。
  很快就到了体元殿。
  甄嬛没有立刻抬头,去看坐在大殿上的皇上。
  她知道宫里的礼数,如果东张西望的被皇上或太后看到,就是殿前失仪,不懂规矩。
  轻则可能被撂牌子,重则可能殃及家人。
  这事可大可小,全凭皇上心意。
  反正迟早都要见,犯不着去冒这个风险。
  “济州协领沈自山之女沈眉庄,年十七。”
  甄嬛耳边传来太监细长的声音。
  接着她就看见沈眉庄,端庄恭敬的跪在地上,向皇上和太后请安。
  太后看着沈眉庄问道:
  “可曾读过什么书?”
  “臣女愚钝,看过女则与女训,略识得几个字。”
  紧接着,甄嬛就听到了那个,她晚年异常想念的声音:
  “这两本书都是讲究女德的,不错。读过四书吗?”
  沈眉庄说道:“臣女不曾读过。”
  甄嬛即使没看皇上,也能猜出他此时内心是有些失望的。
  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但皇上却喜欢懂得诗书的女子。
  那样便会和他,有许多话题可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