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当了三年,就被他儿子史朝义给干掉了。伪燕可能是有种儿子杀爸爸的魔咒还是怎么的,不过到史朝义这里就没有以后了,他就是伪燕的最后一任皇帝了。”
  “李亨算是给大唐续了一口吧。毕竟大唐国祚二百八十九 年,这会也才一百多年。后面还有一百多年呢。就是这一百多年换的皇帝多了点,一百多年换了十三个。”
  “元和中兴也曾是大唐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只是李纯这人过于沉迷求丹问药,最后害死了自己。李纯一死,他儿子李恒可以说是演都不演了,他在位四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
  “吃喝玩乐。边境的战事啊,老百姓的死活啊,他都不管的。他只要自己玩爽了就够了。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李恒的儿子李湛比李恒还不如。在位两年就换人了。”
  “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在享乐这方面,他比他爹更青出于蓝胜于蓝。到了李昂这里,他想干点实事,但是干不动啊。他想拔除宦官势力,结果 反而被宦官软禁了。”
  “李纯怎么死的?就是让宦官弄死的。这时候宦官已经把握了朝局,李昂想法是很好的,但很可惜。他没有成功,被宦官软禁后最终郁郁而死。”
  “李炎即位以后倒是完成了他哥的心愿,有效的打击了宦官,但是他也爱磕丹药,就跟嗑瓜子似的。而且他打击宦官的手段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
  “当时李唐的朝堂上被分成两派。一派是牛,一派是李。李炎一上位直接重用李派,贬低牛派。直接让朝堂变成了李派的一言堂。这一举动有效的打击了宦官掌权。”
  “比起打击宦官,李炎还干了一件事。下令拆毁全国佛寺。因为这道命令,他也和宇文邕、拓跋焘齐名,被称为三武之祸。李炎打击佛教这事其实也很好理解。”
  “宗教 这玩意,说好听点是给大家伙点心灵寄托。说难听点就是洗脑。在太平盛世的局面下,宗教的存在其实和毒瘤没什么区别。更何况当时的佛教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畸形的地步。”
  数不清的佛寺和多到离谱的僧人。僧人们不但有属于自己的奴隶不用劳作,还十分眼高于顶。不到三十万的僧人占了数千万顷田地。这玩意和地主有啥区别?不灭你灭谁?而且李炎这人还信道教。佛教和道教那叫一个势不两立。 ”
  “比起前面那几个,如果李炎不沉迷磕丹药,也许他还能再给 大唐续一口。大唐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每当即将开始中兴的时候,就被昏君接手了。而且大唐的皇帝到了晚期都有一个共同点 ,爱磕丹药。”
  [李炎确实可惜,再给他二十年,唐朝也许能复兴。]
  [能叫武宗的一般真拉跨不了。]
  [昏君在精不在多]
  [会昌中兴含金量真的蛮高的]
  [好好一个宗教愣是搞成了经济,不搞你搞谁。抄完佛教的底国库都富乐了不少。不过李炎也不算灭佛吧,他要真把佛教灭了,后面柴荣也不会又搞了一次。]
  “结果 李忱一上位,就走了和李炎截然不同的路。李忱一上位就恢复佛寺,诛杀 道士。他都杀道了,那肯定不会去乱磕药了吧。结果李忱还是死于长生药中毒。”
  “虽然李忱恢复佛寺重用牛派但他还是蛮勤于政事的,大中之治嘛。唐朝灭亡以后百姓们也蛮怀念他的,给了唐朝百姓最后一段比较安定的时光。可惜啊,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首诗真的很契合这个时候的大唐,至于后面那四个皇帝就没什么说头了。”
  “一个就想着摸鱼,耽于享乐,一个天天想着 打马球,李晔倒是想着救一下大唐。但是他根本救不了。皇位到他手里的时候 ,大唐气数已经尽了。李忱成了大唐的白月光、朱砂痣。”
  “李柷更不用说了,说得好听点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说难听点就是个傀儡啊,朱温的傀儡。不过李柷当傀儡也没当几年吧,当了三年傀儡,第四年就被鸩杀。”
  “伴随着李柷的去世,大唐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 ,黯然退场,落下 帷幕。大唐的开始 轰轰烈烈,像是一场盛世的烟花,结尾却是满地疮痍。”
  “至此,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第77章
  李世民正在闭眼假寐。
  扬州那边的事他刚又加派了人手紧急探查,同时派了魏征带着赈灾粮连夜奔赴扬州。
  李世民隐约记得 ,天幕之前提过。
  他在位期间的大唐也发生过灾荒。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次。
  且大灾后必接大疫。
  还需谨慎防范。
  -
  长孙无忌也不是故意隐瞒消息。
  而是他一进入扬州地界,就被流民打劫了。
  虽然长孙无忌他们已经尽量低调出行。
  但常年的养尊处优和周身的气质,还是和周遭的地界格格不入。
  若是平时,也许还没人敢这么做。
  但人饿到极限什么都做得出来。
  扬州已经十分危急。
  从进入扬州地界开始,随处可见大着肚子的尸骸和骨瘦伶仃的灾民。
  他们在卖孩子。
  “老爷,您要孩子吗?只要赏口吃的就行。这孩子很机灵的。您让他干什么都行。”
  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推着一对姐弟靠近长孙无忌,言辞间皆是兜售的意味。
  长孙无忌知道,这时候决不能露出一丝心软的态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