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宋卿是说朕平日里偷奸耍滑,并不勤勉?”
这就算是扣帽子了。
宋璟压根就没有这个意思。
“张九龄,你觉得呢?”
张九龄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
“回禀 陛下,臣以为宋相之言甚是。陛下宠爱武惠妃太过,不是好事。”
李隆基闻言双眉紧皱,久久不曾言语。
“天幕直言朕是大唐的罪人。爱卿也以为,朕是大唐的罪人?”
“天幕已将大唐的未来展现,若陛下仍同往常一样,如天幕中所言那般。那大唐不过是重蹈覆辙罢了。”张九龄直言不讳:“眼下天幕将大唐的未来展现出来,何尝不是上天赐予大唐的一线生机。”
“你放肆!”
李隆基被张九龄的话惹怒,抓起手边的茶盏就朝张九龄扔了过去,因为太过气愤,反倒失了准头,没有砸中张九龄。
张九龄站的笔直,不卑不亢。
“陛下询问臣,臣便如实说。陛下缘何动怒?”
“大唐的罪人是安禄山!是史思明!是那一群乱臣贼子!不是朕!”李隆基很生气。
“来人!命安禄山即刻来长安觐见!他若不来,朕诛他九族!!”
李隆基这道气头上的命令终究是没能发出去。
被宋璟和张九龄拦下了。
“陛下万万不可!!”
“还望陛下三思!!”
虽然他二人此时还不知安禄山是何方神圣,但李隆基贸然将人召进长安,也许会适得其反。
“陛下,除去一个安禄山,还会有陈禄山、赵禄山。现下绝不是冲动的时候。”这是宋璟。
“陛下,安禄山是叛军之首,眼下我们并不清楚安禄山积攒了兵力几何,身在何处,贸然召安禄山进京,恐生祸乱。”这是张九龄。
其实李隆基现下 也不知道安禄山是何方神圣。
因为现在的安禄山,还只是幽州节度张守珪的义子。
他还不曾觐见 过李隆基,也不曾博得李隆基欢心。
更别提积蓄自己的兵马了。
李隆基也只是一时气上心头。
他将宋璟和张九龄的话听进去以后,也慢慢的冷静了下来。
他先是吩咐了在各地悄悄寻觅名为安禄山和史思明的人。
天幕曾说,叛军最先攻占的是湖北。
那么湖北就是着重搜寻安禄山出没的地点。
找到之后就地格杀,提头来见。
张九龄觉得李隆基此举有些不妥 。
但他终究是没出声。
为了大唐的未来。
宁可错杀 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相比之下安禄山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他和史思明刚被张守珪收为义子没多久。
天幕就说他安禄山是乱臣贼子,未来将会颠覆大唐。
虽然天底下 同名同姓的人有很多 。
但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天幕的话还是给他惹来了不少麻烦。
更何况,天幕中造反的安禄山,身边也跟着 一个史思明。
一个人撞名字是有可能,但若是两个人都撞名字。
这巧合的概率也太低了些。
安禄山本能的不愿承认天幕里的安禄山就是他。
一个是不能承认,一旦承认,立刻就会被打为乱臣贼子。
一个是不敢承认。
天幕里说,安禄山和史思明最后都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
安禄山想。
这也太倒霉了些。
没有死在建功立业的路上,却死在了自己亲儿子的手里。
更何况,天幕中的史思明杀了安禄山的儿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史思明算是给安禄山报仇了。
但史思明是安禄山最好的兄弟。
所以,他一定不会杀掉自己儿子的。
所以,天幕中的人一定不会是他们。
但这事不是安禄山想不承认就能不承认的。
张守珪身为幽州节度使,自然也收到了来自上头的命令。
而他手下正好有这么两个人。
张守珪虽然欣赏安禄山,但他也绝不会为了保安禄山而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今晚,把那两人杀了吧。”张守珪面无表情,“安禄山好歹是本官的义子,给他二人留个全尸吧。”
当晚,去杀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人却并没有成功。
第79章
安禄山和史思明,跑了。
张守珪派去的人连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面都没见到。
就灰溜溜的回来赴命了。
“人跑了?”张守珪神色不明。
来赴命的属下战战兢兢的,“是的大人,属下赶到的时候,他们两个已经不见了。”
“跑了就跑了吧。”张守珪哼笑一声,“以后要是见着了,再杀。”
反正李隆基也不知道安禄山曾经在他张守珪手下呆过。
张守珪心想。
算他们命不该绝。
-
史思明跟着安禄山四处逃窜。
“我们要去哪?”他气喘吁吁的。
“从现在开始,你不叫史思明,我也不叫安禄山。我们必须尽快逃离幽州,离开张守珪的领地,越远越好。”
“不是吧,阿山。你真当天幕说的是我和你啊。能有那么巧合吗?”
史思明笑了,他觉得安禄山的担心事简直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