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当和尚也没好到哪去,一开始在唐朝的时候当和尚确实是舒服的。但是朱元璋是因为闹灾才剃度当和尚的。”
  “灾荒面前众生平等,即使你是和尚,该没饭吃还是没饭吃。没饭吃就只能出门去化缘了。名为化缘,其实就是要饭。”
  “这谁能想到啊,当了和尚还要出门要饭,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去当乞丐要饭,直接一步到位了。”
  “毕竟朱元璋人生的起点就是要饭要来的。”
  “要饭嘛,你不能逮着一个地方一直要。人家眼熟你了就不会给你了。你得多换几个地方,地方走多了,也算是一种变相旅游吧。”
  “因为你去的地方越多,你的见识就越多,眼界相应的也会变开阔。”
  “正好这会是元末,各地都在搞起义。要不说时势造英雄呢,朱元璋走访那些地界,耳濡目染。就投奔起义军去了。”
  “这一投奔不要紧,朱元璋即将遇到他这一生最大的贵人,马皇后。”
  “如果说朱元璋是一条疯狗,马皇后就是栓住朱元璋的绳索。这么比喻可能不大恰当,但是后期马皇后去世以后,朱元璋行事确实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因为没人能管住他了。”
  “马皇后的风评很好,堪称一代贤后。马皇后人是真好啊,就没见历史上记载她跟谁急过眼的,而且马皇后还很慈爱和蔼。”
  “这个慈爱和蔼她也没有说有特定的目标。她对每个人都这样,上至自己的小孩啊养子啊,下至平民百姓啊,她都一视同仁。”
  “不过这都是朱元璋登基以后的事,眼下他还只是个小炮灰,冲锋打仗都得冲在第一线的那种。”
  “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以后很快就得了起义军头头郭子兴的赏识。马皇后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郭子兴觉得朱元璋这小伙能处,是个好人,就放心的把马皇后交给朱元璋了。”
  “朱元璋这名还是娶了马皇后以后才起的,一开始朱元璋叫朱重八来着。后朱元璋就一直征战收编征战收编。”
  “因为当时起义并不是就朱元璋 这一支队伍,有老多老多了。朱元璋就一边和对手打仗一边招兵买马捡兄弟。”
  “因为朱元璋没读过什么书,所以他对那种知识分子天然就有一种敬畏之心,也不是说敬畏之心。他会比较看重知识分子,但是他又不会跟宋朝那些小傻der一样搞重武轻文。”
  “就这么一直打了十多年,在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了大明。”
  “他为什么选明当国号也是有说法的,朱元璋要饭那会,民间流传着一个叫白莲会的东西。白莲会宣传的一句话就是“明王出世、普渡众生”。加上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能发家也是靠着白莲会起的头。”
  “朱元璋在四十岁这年登上了皇位,给那些跟随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都大肆进封。其实这么干确实也没什么可以指摘的。毕竟都是开国功臣,论功行赏是应该的。”
  “而且丢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朱元璋收回了,横跨两个半朝代,燕云十六州终于回到了自己人手里。”
  “老朱家不知道是血脉传统还是怎么着,基本都是那种莽夫。像朱元璋,他把元顺帝赶走、燕云十六州收回来以后。他其实并没有满足。”
  “他想斩草除根,把蒙古人赶尽杀绝。朱元璋先后出兵五次,终于把蒙古人这个心腹大患给拔除了。”
  “外患没了,内忧就该来了。特别是论功行赏以后,有人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开始嚣张跋扈。把蒙古人赶尽杀绝以后,行事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马皇后和朱重八,帝后情深,磕死我了磕死我了。]
  [马皇后一走,赛车就没有刹车片了。]
  [开局一个碗这是真离谱,刘邦开局都自带三兄弟呢。]
  [开局一个碗,结尾一根绳。大明的命运早已注定。]
  [幼年失持失怙,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人生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失去他最重要的人,朱元璋也是点背。]
  [大明很有血性,就是太硬了。]
  [楼上,也不是所有大明人都有血性,你把瓦剌留学生给忘了?这可是大明的耻辱。]
  [同样是开国皇帝,同样是相知相守的夫妻,这边恩恩爱爱琴瑟和鸣,反观一些……]
  [讲话讲一半你吃泡面必没有调料包。]
  [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就是我们大明啦。]
  “而且朱元璋因为他是底层出身,像我们平民老百姓最恨的东西就是贪官对吧。所以朱元璋同理,但是朱元璋他不是一般的恨,他是特别恨。”
  “这就导致了一个弊端,因为怕贪官污吏,所以朱元璋手底下的官员都是很清贫的那种,这种清贫不是他们给自己立的人设,而是被迫的。因为朱元璋他压根就不给人家发钱。”
  “高薪不能养廉,低薪必然助贪。逼急了反而大家都开始剑走偏锋了。初衷是好的,但最终还是走偏了。”
  “不过抛开这些不谈,朱元璋还是一个挺不错的皇帝的。前面说了因为他体恤农民,所以他经常会进行一些免税行为。洪武之治就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的政治成果。”
  “后来马皇后死了,朱元璋就有点放飞自我了,但还没完全放飞自我。因为他的好儿子朱标这时候还活着。”
  “说起朱标,朱元璋那么多儿子,但他对朱标是独一份的。别的帝王父子,都是那种老子提防儿子篡位,儿子等着老子退位。到了朱元璋这他简直是恨不得双手 把皇位奉上给朱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