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因为福临继位的时候还很小,才六岁。不知道是不是登机太早的缘故,他也不怎么长命,24岁就去世了。不过,福临的政绩一桩桩一件件的都还蛮拿的出手的。”
“他还是一个比较勤政的皇帝,不昏庸。有可能是因为他太勤政了,有很多人说他读书读到吐血,怀疑他是读书读死的。”
“既然都聊到清朝了,那就不得不聊一聊民族英雄郑成功了。没错,就是收复台湾岛的那位。毕竟因为清朝的人,他们是从关外来的嘛,一开始是草原上的部落,对吧?那肯定跟汉人融合,还是要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有很多人反清的情绪高涨。这其中就包括了郑成功。福临在位的时候,其实已经把那些反清的人收拾的差不多了。大家一直都嚷嚷着反清复明,反清复明,对吧?但这也就是一个口号而已。”
“当然收拾的差不多了的前提是不包括郑成功。郑成功估摸着也是看反清复明无望,但是他又不愿意给清朝人低头,他就干脆收拾收拾一扭头攻打台湾岛去了。”
“当时台湾岛是掌握在荷兰人的手上。郑成功直接把台湾岛从殖民户手中回收了过来,为后来收服、解放、建设台湾岛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临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事儿,就是他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想跑去庙里当和尚,他连法号都选好了。是一直没有剃度而已。后来,董鄂妃去世了,福临的心仿佛也跟着董鄂妃一起去了。”
“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直接就把自己头发给剃光了。成了第一个光头天子。”
[如果提起福临很陌生,那我告诉你他是康熙的爸爸,是不是就感觉熟多了?]
[顺治帝和董鄂妃也算是大清少有的佳话了。]
[别说他俩爱情佳话了,再爱情佳话也不耽误他生十四个孩子,二十四岁十四个孩子,啧。]
[顺治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康熙。]
[清朝运气也是好,开国一连六位都不拉夸,但凡夸一个今天可能都不是这局面]
[顺治帝也算是运气好了,多尔衮没儿子又死得早,不然还真不好说。]
“刚刚也说了,福临死的早嘛,24岁就死了,福临的儿子玄烨即位,光叫他玄烨,大家伙可能有点不太明白,那我们把玄烨换成康熙,是不是就明白多了呢?”
“没错,康熙来了,康熙带着他的儿子,雍正和他的孙子,乾隆走来了。”
“不过康熙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牛,毕竟康熙继位的时候,年纪也不大。他爹还给他留了个大权臣鳌拜。”
“看过鹿鼎记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吧,康熙想要真正的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鳌拜就是一道他必须要过的门槛。”
“康熙能捡来这个皇帝位,也是非常离奇的一段经历。”
“前面说过,福临专宠董鄂妃对他后宫的其他妃子都不怎么在意,但康熙并不是董鄂妃生的,他是佟佳氏生的。而康熙的妈妈佟佳氏并不怎么受福临的宠爱,这也导致康熙刚一出生就患上了天花,但根本没人管他,因为他不受宠。”
“好在他命大,靠着自己自身的免疫力,硬生生的熬过来了。而这场天花也成了他未来登上地位最有力的帮手。”
“因为涪陵去世的时候还很年轻,他走的又急,当时他根本就没有立太子,前面也说过了,他儿子又多,这就导致了根本不知道该把皇位传给谁。”
“这时,大臣们把眼光投向了康熙,因为他小时候得过天花,所以他有免疫力,凭借着他强大的自身免疫力,康熙夺得了这个皇位。”
“康熙继位的时候比福临大上那么一点点,福临是六岁登基的,而康熙是七岁。”
“在康熙继位不久后,他的生母佟佳氏病重,康熙日日衣不解带的在母亲床边侍奉照顾,却仍无力回天。最终,在康熙十岁的时候,佟佳氏撒手人寰了。”
“此后,康熙彻底进入了孤立无援的局面。”
“明面上,康熙的辅政大臣有四个,但实际上只有鳌拜一个人那么独断专横。而且这四个辅政大臣随便拎出来一个都不把康熙当回事儿。”
“经常是康熙说,康熙的辅政大臣,干辅政大臣的。”
“那这康熙哪能忍呢?他身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皇帝,绝对不会允许身边的人这么糊弄自己。于是除掉鳌拜就被康熙提上了日程。”
“毕竟四个人里面就鳌拜最拽,把鳌拜弄死,也算是杀鸡给猴看了。一下子四个全都弄死。先不说康熙做不做得到,就算他能做到,对朝局动荡也是不小的影响。”
“只是还没等康熙先动手,鳌拜就率先发难了。当同为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病故后,鳌拜直接就把和他不对付的苏克萨哈给弄死了。这么一来,四个辅政大臣就只剩下了两个。”
“很明显,被鳌拜留下来的那个人跟鳌拜是一伙的,不然鳌拜也不会能忍他活着。”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康熙爷表演了。康熙表面上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实际背地里自己在偷偷的积蓄力量。等到有一次摔跤的时候,康熙直接就将鳌拜拿下。”
“拿下鳌拜后,康熙雷厉风行的处置了他和他的同伙。至此,朝政大权彻底落入了康熙的手中。”
“解决了鳌拜之后,康熙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平三藩。但是吴三桂逍遥日子过惯了,表面上他是同意薛帆的,背地里他直接就给康熙来了一个大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