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义纵蹙眉:“大殿下面前,哭哭啼啼,成何体统。不必浪费时间,你且将当日的情形细细说于殿下听。”
  柏山勉强止住眼泪,平复情形,开始回忆案发经过。
  “祁伯父有午歇的习惯。元娘特意等午歇时间过了才带我入府,到书房门前时还问了一句,看伯父是否醒了,听闻里头伯父回应才推门入内。
  “彼时伯父在内室,我们不敢贸然闯入,隔着屏风问安。伯父应了。祁家阿兄说让伯父与我单独谈,与元娘退了出去。
  “因元娘早就同我交了底,我便跪下来多谢伯父肯给我这个机会,并发誓一定会闯出一番成就来,绝不负元娘。
  “可我说了许久,伯父一直没开口。我心下惴惴,想着伯父是不是反悔了,便想近身再求一求他。刚绕过屏风什么都没瞧见就被人从后一棒子打晕。
  “等我醒来,看到室内一片狼藉,伯父躺在一边,一动不动。我走过去想查看他的情况,结果一扶他,双手沾得全是血,而伯父已经没了气息。
  “我吓了大跳,惊慌失措,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祁家兄长与元娘便进来了。”
  事情到此,基本情况已然明了。
  义纵让人将柏山带下去,躬身禀明:“柏山后脖子处确实有一方淤伤,但不排除是他与祁郎君推搡中不小心撞到,或是故意为之。
  “以往案件中,凶手为脱罪,自伤己身来制造疑点、掩盖实情的也并非没有。”
  说到此,义纵瞧了刘据一眼,补充道:“臣并不是说一定便是如此,只是断案需要考虑多种情况,不可听信一面之词。毕竟凶手多狡诈。”
  义纵语气犹疑,带着几分忧虑,恐刘据觉得他是在针对柏山。
  刘据觉得义纵想多了。这种合情合理的正常考量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又不是不讲理。
  他站起身:“去案发现场看看吧。”
  众人又转场来到祁家,书房的格局确如义纵所言。
  他甚至亲自去廊下站着看了看,又搬了箱笼来,立于祁大郎祁元娘视线水平,不管哪个视角,全都一目了然。
  书房中。外室与内室用一扇屏风隔断。
  外室作为日常读书写字使用,内室大概是考虑到祁郎君有午歇的习惯,在这里准备了床铺与各色衣物用品。
  义纵指着内室的木柜架子说:“这边摆放着一些竹简,貔貅摆件也在此处。当日书架倾斜,竹简撒落在地。”
  又指了指脚下:“祁郎君躺在这里,柏山跪在他身边,手托着他的后脑,双手染血,身上也有。
  “微臣猜测,凶手或许并不是故意杀人,而是与祁郎君争执时不小心推了他一把,让他撞在架子上,后脑不幸被貔貅摆件的尾巴刺入,倒地毙命。”
  刘据看看木架,又低头看看义纵所说祁郎君倒地之处。确实按这个方位,若柏山真是凶手,误杀的可能性更大。但误杀也是杀,而柏山喊得是冤。
  左监蹙眉:“在柏山进入书房前,祁郎君在做什么?”
  都是断案经验丰富之人,义纵立时明白了他的意思:“午歇。祁郎君有午歇的习惯,并且因为眠浅,午歇时不喜有人打扰。祁家兄妹带柏山过来之际,祁郎君应该刚醒。”
  霍去病眼珠转动:“午歇不喜人打扰,也就是说如果彼时屋中就已有人,祁家兄妹也不知道。”
  义纵点头:“确实如此,可祁大郎说得对,祁家非小门小户,怎是外人能轻易进出。更何况,如果有贼人在,祁郎君为何不唤人抓贼?
  “祁大郎与祁元娘带柏山进来时,祁郎君为何也没有给予任何暗示用作求救?最重要一点,贼人是怎么出去的?”
  霍去病与左监同时顿住。祁大郎与祁元娘在廊下一直盯着书房,没有见人入,也未见人出。
  刘据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电视剧中的某个场景:“也许他压根没出去呢?”
  众人:!!!
  刘据转头看向义纵:“事情是怎么被撞破的,撞破后又是如何发展的?”
  “祁元娘见柏山一直没出来,心里焦急,坐立不安,便向家仆要了些瓜果,想找个理由,借着给父亲送瓜果的名义看看他同柏山谈得如何。
  “结果与兄长一起推门进来便看见了凶案现场。两人惊呼出声,招来了家中仆从。
  “祁大郎最先反应过来,一边去查看父亲的情况,一边让人逮捕柏山。喧嚷之声很大,府中乱成一团,左邻右舍都被引过来瞧热闹。”
  刘据眨眼:“也就是说当时场面混乱,人员众多,大家的注意力几乎都在死者与柏山身上?”
  义纵立刻会意:“殿下的意思是说,凶手作案后并未立刻离开,藏在屋中,此后趁乱混入人群光明正大出去的?”
  众人震惊,但都明白,这个猜测很有可能。
  “还有一点。”刘据托腮想了想,点了左监出来,“你去廊下站会儿。”
  左监不明所以,但还是领命去了。
  眼见左监到了位子,刘据将竹简哗啦扫落,然后将左监叫回来:“你刚刚可听到什么声响?”
  “有。似乎什么东西落地。距离有点远,听不真切,可确实听到声响了。”
  话音刚落就看到地上的竹简,再看空荡的木架,神色微变。
  霍去病询问义纵:“彼时站在同一位置的祁大郎与祁元娘可听到声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