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说完,刘据从怀中掏出两份资料。。
有了纸张,不必用笨重的竹简,随身可以携带,相当便利。
他将其中一份交给卫长:“长姐封邑产盐,这些方法长姐都可用。蒸馏法留存多,浪费少,可以最大限度的制出细盐,盐的颜色与细腻程度更高,但流程较为复杂,造价高昂,不适宜大量产出。
“煮盐法与其相比,却简单许多,虽难免有些浪费,但熟能生巧,次数多了,浪费也就少了。不过这两种方法都需大量柴火。”
停顿片刻,刘据将另一份资料递给刘彻:“还有一种晒盐法。”
“晒盐?”刘彻打开资料纸张,“用太阳晒?”
“对。挖坑建池,池底可以用青砖或陶片进行平铺,防止渗透流失。将海水或淋制卤水灌入池子,通过日晒结晶成盐。还可以采用多级蒸发池来分步制盐制卤。
“这种方法非但可以大量产盐,提升盐的品质,得到纯白盐粒,还不需要柴火,极大降低产盐成本。
“只是对地理位置要求高。需要太史令监测天时气象,选取日照充足,蒸发量大,降雨量小的地方建设专门晒盐的盐场。”
卫青深思:“若建设成功,日后我大汉便能有源源不断的细盐。”
是的,细盐,而非如今杂质混和的粗盐盐块。
刘据点头:“海水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盐自然也能源源不断,取之不竭。只需我大汉产盐量大幅提升,制盐成本降低,就能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吃得起盐,不必为食盐所苦。
“还有一点,从二姐与张骞自西域传回来的消息看,西域所用食盐同我们差不多,或是比我们更差。似这等皎洁细腻如雪之盐,他们亦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当年白玉纸能风靡西域,而今雪山盐亦可。”
白玉纸,非白玉,而是光滑洁净如白玉;雪山盐也非雪山,而是皎洁细腻似雪山。
刘据勾唇:“父皇,匈奴也是要吃盐的。而且他们靠游牧为生,农物少,大多时候靠畜牧而活。但牛羊生长有周期,并非四季都可任意宰杀。”
这话一出,刘彻几人都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
匈奴需要借助食盐储存食物,应对每年难以避免的紧缺期。
刘据眸中亮光闪烁:“所以食盐非但是人体日常生活所需,还是战略物资。”
战略物资四字,说得极重,这一句后,他言及重点。
“父皇前年下令,将盐铁收回官营,历时两年,至得今岁才基本完成官营规划。如今这新式制盐之法刚好能派上用场,也让那些被触及了利益,愤愤不平的人看看,我们收回来,自有我们的底气。”
这话说得简单,却暗含深意。
春秋时,管中提出“官山海”政策,将盐铁列入官营。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控山海之利,亦实行盐铁官营专卖。从此,官府垄断盐铁经营之权。
但大汉初立,数代帝王采用黄老思想,遵从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将盐铁开放民营,以致经营盐铁之商人富比王侯。
这些年朝廷战事开销大,刘据捣鼓各类新事物,促进农收,开源工商。刘彻也没闲着,一直寻思着将盐铁之权收回来。
前年正式下令,将此事交于桑弘羊。只是有些东西给出去容易,拿回来难。
铁相对好一些,当初就算开放,也没完全开放。如今把铁矿的开采与冶炼牢牢控制住,问题不大。尤其政策一出,若再有人打主意,视同谋反。后果太大,谁都得摸摸脑袋思量思量。
盐就麻烦点了。
如今表面虽也拿了回来。毕竟触及许多人的利益,难保那些富商贵族不会留下阴私手笔,就等着什么时候搞点事。
刘据献出的新式制盐之法,是个契机,朝廷可借此修建新式盐场,顺理成章拔除钉子隐患,再来场盐界改革。
刘彻眼眸深邃,手指敲击在制盐资料上,神色严肃:“此事需尽快与大农令,桑弘羊商议。”
话音刚落,就有小黄门匆匆来报:“陛下,大农令在宫门外候着,说要入宫觐见。”
众人:???
刘彻愣住,刚提大农令,人就来了,这是不是太快了点?
稍顿半秒,恍然回过神来,不对,那场烟花雨!
淦。被刘据的制盐新法一打岔,差点忘了那场烟花雨。烟花雨城中皆可见,看到的人不知多少,平民就罢了,那些皇亲与朝臣能不动作?
心念刚起,便听又一个小黄门过来:“陛下,桑侍中、少府寺卿于宫外求见。”
“陛下,汲黯都尉求见。”
“馆陶大长公主,隆虑长公主求见。”
“武安侯求见。太常寺卿求见。”
……
一个个人名官职往外冒,刘彻鬓角青筋大跳。
刘据立时站起身,打了个哈欠:“天色不早了,父皇,我好困啊,先告退了。”
说完,利落开溜,几乎用上百米冲刺的迅速,生怕晚一步就被刘彻强行留下。
刘彻反应过来,刘据已经转角没影了:……
说实话,这些人刘彻不想见,全部打回去。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第二日朝会总是要见的,况且还有制盐之事要议。
朝会上,大家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朝会结束,刘彻更是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甚至还有许多皇亲不断上觐见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