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恐怖灵异>镜忌> 第1055章

第1055章

  兵马气势汹汹,围着一仓皇无措的华贵女子,手捧白练,含泪自缢,皇帝掩面不忍看。苍白娇艳的尸首旁似乎有一块石碑,书着“马嵬驿”三个字。
  曲声再起,陡然间缠绵悠远,哀怨婉转,如丝如缕哀戚。有人在唱歌,用着从未听过的曲调和听不懂的话语。
  姜遗光和夫子学过诗词,不解其意,也能背百来首,他听不懂古音,刺痛的脑海里却忽然冒出一个鲜明的念头。
  这支曲子,应该就是白乐天写的《长恨歌》吧?
  为什么……要让他看到这些?
  鬼、骊山……骊山古迹……
  山海镜……
  撑在头两侧的指尖恨不得都刺进头骨皮肉里,要把在里面翻搅的东西狠狠抽出来。姜遗光已经痛得跪都跪不住了,浑身发抖,咬着牙坐在地上,慢慢往后挪。
  蒙坚说过,古迹,不能进去……
  进来的那些人全死了。
  蒙坚那一次也听到了乐声,但是他侥幸离开了。
  是因为听到了乐声,才死去的吗?
  这些歌舞,不是给活人看的!
  他不能再看了,要赶紧离开!
  长恨歌,长恨歌的最末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如此长久的恨,直到百年千年也不能磨灭的怨念吗?
  这样的怨念,一直笼罩在骊山行宫上,只要有人闯入,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那人切身体会它的怨念。
  是谁的怨念?
  杨贵妃?唐明皇?还是死在安史之乱中的某一个?
  是谁?
  不,都不是。
  长恨歌,恨的又何止一个?
  那些人忧愁地望着他,和方才的笑声一比,多了许多哀怨哭泣。好像能透过他们,看到一个繁盛的王朝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可那又不是和一间房子轰然倒塌一样迅速衰败,而是一点点的没落下去。
  所有人都能感到那股逼近的死气,可却无法逃离,无力阻止,只能看着必然的命运不断接近、再接近。
  姜遗光也一样。
  他也感到了那股扑面而来的庞大的死气,他有一种预感,等这支唱诵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曲子唱完,他就会和曲中的大唐一样,陷入新的绝境。
  一想到这儿他便努力动弹着勉强去翻山海镜,可不论是袖袋、包裹还是衣襟中,山海镜都不见踪影。
  奇怪,山海镜去哪儿了?
  在哪里?
  他把它丢了吗?
  姜遗光抬起头寻找山海镜的踪影,眼前一片奇异的光连闪,眨了好几下眼睛才看清面前事物。
  山海镜就摆在手边,不过一两步的距离,闪着金光。
  他伸出手,一点点往前挪,终于握住了镜子,照向自己。
  如同一盆冰当头浇下,疼痛因为冷意麻木骤然驱散。姜遗光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一抬头发现,四周景象不一样了。
  池亭台阁,筑山穿林,正中一间巍峨宫殿,正中牌匾光耀辉煌。周边湖水环绕三面,有女子乘小舟湖中采莲。其后,数座宫殿隐隐从山谷中探出一角。
  眼前这里是——华清宫!
  姜遗光有些吃惊,回头望去,果真在远处山间看到了刚才还踏入大门的望京楼的影子。
  他只是踏出一步而已,就来到了华清宫?
  也对,既然是鬼怪,做出什么来都不奇怪。
  从这么多次和鬼怪打交道的经验中,姜遗光领悟到,鬼本身就是没有规矩且混乱的,不必去理解,也不要试图用人的心思衡量。鬼行事本就没有“为什么”可言,只要知道它们充满恶意,那就足够。
  所以,这次他也不必去琢磨鬼为什么要让他看很可能唐时存在的歌舞,或者千百年前的那一段往事。鬼哪里会想这些呢?
  他只要知道怨念在什么地方,又是因为什么才生出的怨念就好。现在看来,那怨念集大成处很可能就在华清宫。
  长恨歌这首诗,不也提到了华清宫吗?
  姜遗光时不时就用山海镜照着自己的脸,感觉头疼好了点,站直身往前走。
  到这时,他又能感知到蛊虫的存在了。
  那条虫在脑海里有点吃力地游走,姜遗光似乎能感受到它疲累却又兴奋的样子。
  果然,原来那样疲倦困顿,不光是骊山的缘故,恐怕也有中毒的原因吧?骊山中多毒瘴,也不知是在哪里中了招。
  或许,他的中毒不仅仅因为骊山中可能存在的瘴气。
  姜遗光把这个念头抛到一边,确定蛊虫还好好的以后就想该如何出去。
  这地方有古怪,想离开就必须把这里的鬼收走。这些鬼即便杀不了他,也能把他困死在这儿。
  至于蒙坚和蒋大夫,等出去后再说吧,这两个人应该没有死。更何况……下次见面,是敌是友恐难预料。
  站在华清宫大门前,姜遗光回头望去。
  那些唱歌啊跳舞啊或是哭泣的影子都慢慢淡去消失了,再一转头,眼角余光瞥到一抹血色艳丽身影。轻纱笼罩的大殿中,那身影慢慢行走,看似步子缓慢,可很快地又消失不见。
  然而又有诵吟声响起,辨不清是男是女,起先声音还有些模糊,只能听出好像在念什么诗,而后越来越清晰。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又是长恨歌。
  方才是歌舞,现在换成了吟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