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在你点头后,萩原研二在短短几分钟内就穿过了茫茫人流,消失在你的眼前,速度快得让你忍不住感慨腿长的便利。
站在原地停留了几秒,感受着脚下因为一上午不停地爬上爬下而产生的不适,你决定随机先就近找个地方歇会。
比如就在几步路外的米花百货商店。
第78章
当你悠哉悠哉地在米花百货二楼的咖啡厅享用之前被萩原研二明令禁止的冬日限定草莓巴菲时。
萩原研二正拉着高木涉在档案室内翻找十四年前的案件记录。
那间令你们中意不已的房子,萩原研二在第一次在网上看见的时候,就有一种熟悉感。
他甚至感觉自己或许曾经梦里有过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
在今天实地去看之前,他都把这些感觉归类于他太想早日和你确定关系所造成的错觉。
直到刚刚他从你最喜欢的那扇窗户向外看去时,他才突然想起,他究竟在什么地方见过这里。
在上个月搜一整理的案件记录里。
当年富泽家的两名继承人被绑架,差点被撕票的地方就是那里。
当时身为哥哥的富泽达二已经是高一学生了,他完全记住了凶手的长相,在获救后及时向警方描述了对方的长相。
犯人很快就被锁定为当时为富泽哲治名下一所不是很重要的机械建造公司的财务主管松元次郎。
只可惜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还不等警察们组织抓捕,松元次郎就已经逃之夭夭。
改名换姓,至今不知道躲藏在何处。
那栋关押富泽达二的房子,当时就在松元次郎名下。
但当时那套房子的外观绝对不是他今天见到的这副几乎全新的模样。
如果不是那扇窗户的位置正好能看见不远处的米花大教堂的屋顶,角度刚好和当时记录犯罪现场时留存的照片极其相似,他也不会想起这个案子。
只不过,记忆是会骗人的。
萩原研二并不能仅靠自己记忆中的画面就确定那栋房子就是犯罪现场。
他需要查找到之前只是匆匆一瞥所见到的那张照片才行。
如果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今天他恐怕是别想完成这项工作了,好在搜一今天依旧风平浪静,并没有收到任何报警电话。
有这个大前提在,今天负责值班的高木涉才有空来帮前辈一起翻查资料。
如果萩原研二的记忆没有出错,这套房子真的就是当年的案发现场推翻改建的话,那他今天见到的那栋一户建的房主信息,就很值得推敲一番了。
这次搜一整理出来的还在追诉期的案子,都有抽调记录。
只不过数量着实有些多,萩原研二和高木涉还是废了一番功夫才将与案件相关的所有数据都翻找出来。
刚打开卷宗,甚至不需要去找那张照片。
萩原研二就确定了他的记忆并没有出错。
米花町五丁目七十二号。
卷宗上登记的案发地址和他今天去的地方一模一样。
老案子的缺点就是这样,当年完全没有信息联网,即使案发现场的土地所有权是在松元次郎名下的,按照规定,如果嫌疑犯出售这片土地,土地管理局需要立刻联系警方才对,可在今天萩原研二去看房的时候,他明确地记得中介报的价格是包括了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费用在内。
出让权,并不是租赁权。
如果只是租赁,那姑且还能解释为嫌疑犯早就在事发前签了长期合同将租赁权转移给中介方。
但出让权,那至少说明,只要去土地管理局检查备案,确定这片土地的所有权是否还在松元次郎名下,就可以借着买房这件事顺藤摸瓜地找到犯罪嫌疑人。
萩原研二会注意到房屋的不正常,除了那个窗户视角所见的景色外,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间屋子包括了土地出让费的情况下总价依旧非常低廉。
尽管这个低廉依旧超过了他的总预算,如果想要拿下他恐怕得签订最长周期的三十五年贷款合同。
但对于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和建筑时间还不长,几乎毫无居住痕迹的房屋本体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
过于异常的低价房屋,在米花町是个不成文的规矩。
就像他们租住的公寓一样。
这种屋子多半和各种案件扯上了关系。
通常中介会非常直白地告知这里曾经发生过凶杀案,由客户自行考虑是否租住或购买。
可今天这个中介他只是非常隐晦地说这个屋子一定很适合警官先生。
这句话非常地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他只是用职业在对自己进行尊称,也可以理解为他是在暗示这间屋子适合他们这样常年接触案发现场的人士。
萩原研二在高木涉的协助下,将所有的相关资料卷宗全部整理好,包括那张最开始勾起他模糊记忆的那张照片。
在管理员的协助下全部复印成册,带着他今天去看房时从中介那边拿到的详细房屋资料,去找目暮警官申请协查函。
有些时候,一线警察真的对于这些繁琐的流程感到头疼。
明明知道下一步去哪里就能立刻拿到线索,但他们必须得按照规定流程来操作。
某种程度上来说,私家侦探可比他们方便多了。
不受相关流程规则挟制的私家侦探,可以在发现线索的下一秒就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调查,当然其中肯定有不少灰色手段,可从雇主的角度去看,他极其迅速地得到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