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个细节便点醒梦中人,祯珠茅塞顿开。
设计师都明白,图纸上能呈现出来的,现实里未必能落地。
dk指明了祯珠钻的几个牛角尖,但实物如何,除了国内那只钢笔,没有第二个样本。
“我教不了你,我们互相学习。”男人发话。
dk说自己当年也是随手做的,现在比起教给祯珠,他更倾向于学习。比如,希望祯珠与他互相交换一个技能。
祯珠轻舒一口气,悬着的心放下来。
论起技能,那就是做手工,祯珠是心灵手巧级别的高手。学珠宝设计的人,需要掌握不少技能:画画、雕蜡、金工、烧窑、建模、岩石学、鉴定学......
无论dk想学哪一方面的技法,她不会藏着掖着,都愿意告诉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从男朋友那儿学到的。
岂料dk说要学与珠宝设计无关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男人喜滋滋说自己学过了刺绣,这回希望学别的,让祯珠慢慢想。
这周就和梁麒在他这里学习,工具和材料任意使用。他也会在慕尼黑住上几天,雪季早就开始了,等完成手上的工作,他还要赶着去滑雪呢。
*** ***
三人暂时达成一致,祯珠和dk就地开始动手制作。
梁麒觉得新奇,一边围观,一边充当临时记者,把现场的小视频发给几千公里外心心念念的某人。
让dk暂时放下雪季的诱惑,钻进工作室里的是榫卯,不然他早跑进山里赶雪去了。
起因是某天他刷视频,有位中国木匠老爷爷为了给孙子做礼物,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制造出一座三米的木桥。在古法的基础大胆创新,做出了鲁班凳、泡泡机、甚至还有小猪佩奇......
dk出身于传统木匠世家,对木头有很深厚的感情。深藏在血液里的木匠dna瞬间被唤醒,于是又敲敲打打重操起旧业。
从祯珠带来的珍珠里选了颗合适的,重新做了一支手工钢笔,美其名曰:「禹的情侣款」。
两人捣鼓整整三天,除了晚上回酒店睡觉,连吃饭的时间几乎都沉浸在工作室里。
梁麒在一旁偷师,有样学样,也在祯珠指导下,给女儿做了一对母女款珍珠手链。
几十小时的通力合作,此刻,一支秀气精致的钢笔静静躺在祯珠手心,大功告成。
造型与禹白溪那支几乎一模一样,dk看似随手描的几笔,是成品定型的关键。
难道就这么成功了吗?
一切来得太快太轻易了。
祯珠望向窗外,屋外簌簌下起小雪,目及之处,白雪皑皑。
记得有天晚上她睡不着,禹白溪曾给她念过《小王子》。
书上说:【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看不见。】
“dk,”祯珠转头看他,眼睛含着笑意,“当年禹的钢笔是你做的,但嵌珠镂刻那一步不是你做的吧?你跟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做,对吗?”
梁麒正在帮她和dk同声传译,听到祯珠的话,一噎,长长拖了声:
“诶???”
第73章 放下珍珠
窗外, 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悄然无声。
祯珠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喜剧老电影,帅气羞涩的高中少年带着弟弟, 阴差阳错间来到少林寺,邂逅功夫了得的少林小子,学得一身功夫, 并在众人的帮助下成功逆袭抱得美人归。
里面的女主角也叫珍珠。
她守护着心爱的少年,随时为他挺身而出,并在决战时忍着手心的疼痛,扬起笑脸为对方加油鼓励。
雪越下越大, 延绵的白雪皓然一色,团团簇簇像云海下凡。
来德国的飞机上,祯珠也对自己即将到来的际遇有一丝幻想。
会不会有个长胡须的白发甘道夫对她摩顶受记?
会不会让她背着竹篓往黑森林里跑, 夹苍蝇练手力?
祯珠弯起嘴角, 没遇到甘道夫, 倒是遇见一位长胡须的酷盖。
她问:“当年禹的钢笔是你做的, 但嵌珠镂刻这一步并不是你亲手做的吧?”
梁麒正麻溜帮她和dk同声传译,翻译完这句, 后知后觉看向祯珠:???
极为愕然, 很难形容自己此刻心情。
姑娘目光灼灼,脸上是前所未见的自信, 她朝梁麒微微颔首, 又道:“其实你跟我一样, 这回也是初次动手做,对吗?”
dk眼中闪过一丝讶然, 并不直接回复她的问题,仰了仰下巴示意, “你不是已经学会了吗?”
“是学会了。”祯珠弯弯眼睛笑起来,摆出一副诚恳的姿态。
“那我教你的方法对吗?”
dk的意思很明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不是达到了吗?
“方法对,可是魂儿不对。”
梁麒仰首在想,这个“魂儿”到底该怎么翻译。
最终成品静静躺在红棕色绒布上,祯珠戴着眼夹式放大镜从不同角度察看。
细节处理上,能看得出dk的手艺娴熟。这种类似蜂巢造型的微雕技术,对工匠的要求极高,并不是在物品表面刻画,而是在拧成麻绳状的金线空隙里操作。
打个比方,dk手里的刻刀是极限特工,在一个布满蛛丝状红外线的房间里,探索每一处自由的空间。
稍有差池,便会破坏整体的精细与立体感。
这种微乎其微的差别,肉眼几乎发现不了。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