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样也好。
这段时间,他们本就应该保持合适的距离,却总因这样那样的事情见面,一见面就失控,一失控就逾矩。
尤其是当他们和家人相处时,短暂的温馨气氛像迷药一样麻痹了他们的神智,使他们暂时性忘记了两人之间早就默契地不再提及的尖锐矛盾。
陈书淮这时要回纽约,再合适不过了。
陈母微微瞥了一眼沉默的儿子,看向姜宜,“下半年家族聚餐在la,到时候你们可以在北美好好玩一圈,小宜,到时候你会来吗?”
姜宜对上陈母温柔的目光,从中看出了恳切的期盼。
陈母对她是极好的,且是无关功利地,真诚地待她好,她是个很好的婆婆,很好的母亲。陈父在家中也是个宽厚温柔、好说话的父亲,所以他们教育出了四个聪慧体面又行事端正的子女。
可再好的父母,也无法解决爱情这个议题。
如果陈母知道他们离婚了,应当是会伤心的。
她默然看着陈母,眼眶蓦地红了,迟迟说不出话来。
陈母也凝视着她,拉过她的手,轻声说:“就算书淮没空,你有时间也多回来看看我和爸爸,好吗?我们都老了啦,什么好东西都看过了,就希望子女多在身边,常常能见面。”
姜宜也朝她笑了,点点头,“好,我有空就来陪您和爸爸,微信也常联系。”
第二日下午,在港市国际机场上,两架飞机前后起飞,一架往北,将在四个多小时后抵达京市。另一架往东,在超过十五个小时的飞行后抵达美国纽约。
京市与纽约相距一万五千公里,跨越浩瀚宽阔的太平洋。
这是姜宜和陈书淮这几年里大多数时间所保持的距离。
第32章 视频
京市彻底进入了夏天, 白日里阳光热烈地穿过云层,一直到将近夜晚七点才染上暮色。
在港市停留几天,姜宜手上积攒了不少工作,罕见地连续三天加班, 到周六才终于闲了下来。
陈母在港市给她和父母买的东西在周五晚上被寄到了老宅, 李姨将几大箱礼品稍作整理, 姜宜这才发现给她父母的补品都快堆成了小山。她给陈母发了感谢的消息后,跟爸妈说自己周六回去。
周六早上十一点,姜宜开车进入她爸妈所在的小区。
宋女士在京市一所大学当了三十多年的英语老师, 这小区是大学给教职工专建的分配住房小区, 位于京市西边儿一众高校和名牌中学之间。小区绿化极好,像一座小型公园, 住户都是教职工和家属,一进去就能看见许多遛狗聊天儿的大爷大妈, 各个角落里还有给流浪猫喂食喂水的食盆。
姜宜在这里从小长到大, 刚走出停车场,几个坐在石凳上聊天的老住户立刻认出了她。
“哟,小姜回来了,来看你爸妈啦?”
“你妈昨天买菜回来还在念呢,说女婿从美国回来了,你老公怎么没跟你一起来呀?”
“瞧瞧, 手上拿这么多东西, 养闺女儿好啊。”
姜宜拎着大包小包,笑着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她深知闲来无事的大爷大妈们聊天战斗力极强, 一边说话一边迅速溜进居民楼里, 按电梯一路上到第七层。
家里大门已经打开,推拉式的纱帘挡在门口, 浓郁的家常饭菜香一路传到电梯口。姜宜两只手都被礼品袋占满,走到门口喊了句:“爸,妈,我回来了!”
玄关后的厨房里传来一声应和,是老姜的声音,“爸爸在做饭。”
走廊响起拖鞋踩在木地板上的急促声响,宋女士笑着走过来,拉开纱帘,“哎哟我们家乖宝回来喽,怎么买这么多东西?”
她连忙伸手帮姜宜拿了几袋,声音里是挡不住的高兴,“你爸爸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去买菜,专做你和书淮爱吃的菜——”
宋女士往门口看了一眼,声音一顿,随后目光转向姜宜,“书淮没来?”
姜宜神色自然地踏进家门,“他在纽约那边有急事儿,周二就从港市直接飞回去了。”
“噢,还是工作要紧。”
宋女士缓缓关上门,说话语调降了几分,又悄悄瞧一眼神色如常的女儿,再次扬起笑容,“你都快两个月没回来了,过来让我看看,是不是瘦了点儿?”
老姜在厨房炒完最后一道菜,关上煤气和抽油烟机,快速洗完手,连围裙都没来得及解开就走来客厅,也是先四处望了望,“书淮没回来啊?”
姜宜又解释了一遍,老姜表示很理解,“男人这时候正是在事业上升期,你要多多支持他。”
“知道。来,你们看看,这是书淮爸妈给你们准备的补品。妈,你看这包,书淮妈妈亲自挑的,说您会喜欢。”
“这么多?很贵的吧?”宋女士叹口气,“每一次他们都送太多东西,我们拿着也不好意思,书淮上周还让人送了好多补品呢 。”
姜宜一怔,“上周?”
“对呀,书淮这孩子真是贴心,每个补品的功效、怎么食用,都清清楚楚地写下来。爸爸妈妈是老年人了,没有他写的这个东西,我们还真不知道怎么用。”
说着,宋女士拿出一个皮质外壳的笔记本拿给姜宜看,她翻了几页,还真是陈书淮的字迹,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之类的都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