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赵熹道:“我看相比卫宁、黄平县才更危险。青军攻克咱们虽不容易,可要绕过咱们前去黄平、咱们也是无力阻拦的。听爹爹说黄平县城在平卫交界、按理说比卫宁更安全,可因离黄江更近受灾更重、县城更加破败、城门都摇摇欲坠,若无重兵难以守城,可那里的守军比卫宁还少……青军若是兵多大可先放弃卫宁去攻打黄平、以其为据点对前来卫宁支持的平州军进行埋伏阻击,这样才是对咱们最为不利的情况!”
承平深觉无力:“我也想救黄平,但总觉得无力回天……我同孔舒说叫他去了以后先组织百姓撤离,然后整军等待我们消息,时刻准备撤退,不必强行防守……”
赵熹安慰道:“必败之战打来何益,不如保全性命以留后用,何况黄平毕竟远青近平,只要咱们守得住、取回黄平易如反掌!”
承平问:“若青军夺下黄平,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赵熹道:“会埋伏援军!”
承平摇摇头:“我倒是认为青军此来卫宁所为不是平、而是卫。青、平皆是大州强番,一旦开战非三年五载难平,届时其他州趁虚而入、青平两败俱伤。青州方并代州,完全没有必要为区区两座城池同晋州开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恐怕青军不愿平卫同盟,这才抢下卫宁、黄平,所为就是警告卫州、叫卫州不敢轻举妄动。因此黄平陷落我猜青州不会攻我,他会攻——”
“木泉!攻下木泉,再攻托县,打断平卫连接!”赵熹接道,“裘蕴明草包一个,对自己安危倒是敏感得紧呢!”赵熹瞧承平面有忧色,问,“这样卫宁不是更安全么,你怎么不开心呢?”
承平道:“我如此想,父亲、平州诸官自然也这么想,青州不愿与平州开战,平州又岂愿与青州交恶!不援卫宁平州无恙,来援卫宁平州反有祸患,我不敢告诉大家,可平州援军,未必能至……”
赵熹沉默。
第26章 出战
承平继续道:“此战非平之战,是我之战,为平州计我们大可就此撤退、别人不知我来、青州也不会有畏战的名声,只是卫州无能而已;可我为了自己能有军功傍身、能在平州立足强行留下守城、以将士百姓性命为我筹码,我……”承平抿紧了唇,像个做了错事、惶惶不安的孩子。
赵熹与承平相识并不算久,却觉得极为投契,分明是个十五岁、比自己还小的羞涩少年,总是宠辱不惊、镇定自若,沉稳威严比自己哥哥、爹爹还甚,藏巧于拙却算无遗策,似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他是如此出众,不因自己的身份有所偏见、初见就接受并尊重自己的任性,认可并赞赏自己的“出格”,甚至在自己向命运妥协时领自己走上了一条自己一直想又不敢走的路,他是知音、是伯乐、是漩涡中的砥柱,但他也害怕,他也像我需要他一样需要我。
赵熹身子前倾,试探着拍了拍承平的肩,承平瞬间绷紧,却没有避开。
赵熹温声道:“你记得你是怎么劝说王才的么?若是为了平州自然不必守卫宁,可若是为了霸业,卫宁就是起点!宏图霸业谁人不想?征伐之欲是私欲不假,可分裂战乱苦的还不是百姓生民么?江山一日不统,天下一日不宁!长痛不如短痛,不如就此乱战、计高者胜!何况先说要守城的人是我,没这一战你还是平州三公子、你才智无双总有一日会大展拳脚,倒是我,回平阳只有嫁给大公子然后老死深院……这战说是为你,实则为我,可我觉得我配得上、担得住,你不必替我担着。”
承平猛然抬头:“不,不是你……”
赵熹又拍拍他的头、止住他的话,继续道:“你也不必担心援军,你可是郡公三公子啊,郡公就算不要卫宁,也一定会来救你!”
承平苦笑:“我并没那么重要……”
“怎么会呢?”赵熹注视承平,温柔而倾慕,“你是最好的,连我都知道,何况李郡公?他是你的父亲,他必不会弃你不顾!况且你已将卫宁托付给了我,我绝不会输,为了你我!”
承平深深看向赵熹,这次二人谁都没有回避。
当夜承平歇在军营,没有回县衙,第二天还未天亮,斥候携青州军情复命。据斥候查探,此次青州军有五万人众,领兵者乃青将秦英,临时驻扎沛村,今晨已准备收营、今日傍晚就能到卫宁城下。
赵熹与承平毕竟涉政未深,听着秦英的名字很是陌生,询问诸军也只知道对方是青州郡公同族,为攻代将领之一。正在疑惑,有报平州赵家亲兵求见。赵熹忙将人请进营来,果是兰英和赵家家人。那赵家家人叫赵老六,跟随赵将军多年,虽谋略有限但忠勇可嘉,且看着赵熹长大,赵熹对他颇为敬重。赵将军知道赵熹吃软不吃硬,特命此二人前来劝说,不过如今兵临城下、赵氏又是武将之家,皆知军情大于天,劝赵熹回家之事自然只能搁置。
赵熹对他二人的到来甚是欢喜,忙向赵老六询问是否知道秦英。赵老六叹道:“青州攻代,半年下六城,可谓神速,但彼时赵将军往卫州平乱、平州对卫州关注远甚于代,因而代州战场发生了什么,咱们并不清楚。后来将军凯旋,也曾询问过从代州逃来的难民,可他们皆惊惧过度、语焉不详,说是什么地动山摇、天火坠世,将军推测,青州是用了火药之类。”
“火药?”承平疑惑道,“我在平阳见过火药,黑乎乎一团,威力虽猛但也不至于开山裂石,天火……难道他们把火药当烟花、绑在箭上射进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