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陶希仁辩解:“天上只有一日、一山不容二虎,父子兄弟可分,一家之内夫妻怎能同辉呢?赵小君千古一人,可其余女子没有父兄抚养没有夫君照付如何能活?要她们种地犁田?要她们挑水负担?要她们战场拼杀?她们遭遇歹人又该如何?若是有一朝大道得行、天下为公,仓禀充实人人有德,那不止夫妻男女、就连君臣父子都不必有了,可毕竟此时非彼时啊!”
  赵熹道:“我又非叫人人如我,龙游于海、岂能困于浅池,凤栖梧桐、岂能息于枯枝!我才高于人,就该特例待之,你们却以世俗囿我、以礼教压我,待我如此还想用我之才?太过无耻吧!”
  陶希仁叹:“我虽知你,但天下人不知你,陛下封你为侍卫已有许多流言蜚语,你强求为将、天下必定不服,到时又一番动荡。若是太平时候或陛下强权,那就是叫你入朝也不是难事,可如今陛下本就艰难,若引得众人悖反、陛下如何不说,你征北之事也成泡影。我知道对你不公,可世情如此,只能腆颜求小君体谅了!”
  赵熹向来吃软不吃硬,陶希仁温声细语好声好气地同他讲他便生不起气来,只鼓着脸不说话。承平此时才问:“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太傅的意思?”
  陶希仁忙道:“是、是我、我来问问,陛下自然不愿委屈小君,但身为臣子又怎忍见主上为难?学生知道李公子和赵小君绝非贪名惜誉之人,所作所为只为一颗公心,故才大胆妄言……”
  “那就是陛下不知此事了?若日后追究赵小君岂非欺君之罪!”
  “不,怎会!这事虽非陛下心意但陛下也知道内情,往后绝不会追究小君!小君大闹公孙府之事陛下不也替您担下了么!请公子、小君相信陛下!”
  承平叹道:“如此一来赵小君要受多大委屈,陛下既然知道难道无所补偿么?”
  陶希仁犹豫道:“金银珠宝自不会少,只是怕不合小君心意,不知李公子和赵小君想要什么?”
  承平看向赵熹,赵熹大手一挥:“你们早知我不肯放弃北征,说这么多也不过以战事挟我。若是别人我定不肯、大不了一拍两散,只是事关边疆、又是你来请说,区区虚名我也不放在眼中。好,你就告诉你那迂腐老爹,为了天下、我让了!我也不为他人赚名声,既要我假他人之名、那我就做李承平好了!至于其他,咱们回来再算!”
  陶希仁松了口气,对赵熹更为感佩。他立刻向二人告辞、转身去到宫中,将此事告知皇帝和陶太傅。第二□□会,皇帝下令任李承平为平虏大元帅,统领平、燕、卫援助青州,抵御胡蒙,其余各州皆需筹措五万石石粮草北援前线。朝臣反对者众,一觉得胡蒙彪悍难以战胜、万一激怒后果不堪设想;二则各州松散、未必肯听从调遣,胡乱命令反而有损君威;三则不服李承平为帅。不过承平等三公子痛陈利弊、陶太傅等文臣鼎力支持,皇帝又主意已定,公孙太尉顾及四州势力未坚决反对,其余人更不成气候。
  公孙太尉虽不反对却也不支持,于是李承平、秦尉宁、燕无异三人奉旨离京,李承平为元帅,所率兵力三百。众人耻笑,承平宠辱不惊,出城后与秦、燕二人兵分三路,各自离去。
  奇功伟业,从今日始。
  第81章 御使
  离开时以为归期无信,谁料不足数月便得还乡;离开时父兄相送,归来时百官相迎。承平此次回乡是公办,有钦差元帅身份,郡公都需叩拜行礼。承平到时正是正午,至郡公府宣旨后郡公并未接旨,而是大摆宴席为承平接风,后将随行官吏及一百军士安顿,这才请了承平至书房。
  房里皆郡公心腹,文有常辉、刘世茂,武有魏平安、高岩、赵招胜,另还有承盛、承泰,郡公高坐主位,面色不愉。承平已换下朝服,着常服向郡公叩拜:“拜见爹爹,孩儿不孝、不能侍奉爹爹床前,远走他乡、叫爹爹担心了!”
  郡公坐在椅上俯看承平,重重嗤道:“不敢不敢,小老儿怎敢做李元帅的父亲,李元帅飞黄腾达、小老儿可不敢高攀啊!”
  承平很是意外、更加委屈:“父亲,您何出此言!”
  承泰连连摇头:“三弟,你虽去京都求富贵,可毕竟是从咱们平州出去的,你得记得你的家乡是哪里啊!你这出去没两日就把咱们平州卖给朝廷换了个一品元帅,你自己是发达了,可你也得稍微替咱们家想想吧!让咱们出兵出粮替朝廷和青州打仗?你怎么想的!”
  承盛维护承平:“二弟此言差矣,承平前去京都非自己所愿、更非去求富贵,他是替咱们去的!朝堂之上刀光剑影,形势所逼又岂是他能左右!承平怕是为形势所迫,这才被逼无奈接下旨意,咱们也要体谅他的难处啊!父亲,依孩儿之见不如派些兵到北边、镇住雁门,一来防胡蒙入侵、二来也叫承平好向陛下交代。”
  承平暗暗叹息,向郡公道:“父亲,这旨意是我特地向陛下请来的,求父亲派兵十万、北征胡蒙!”
  “十万?”郡公冷笑,“好啊,好啊,李元帅是要掏光我平州家底啊!好,除了这十万兵士,你还想要什么,一并说来让老儿我听听!”
  “自然还有相应军需。另有一件事,孩儿想请父亲将四妹送入宫中为妃……”
  “什么?”郡公身子前倾,双手死死压在书案之上,“你不光要我兵粮,还要我的女儿?你不如叫我将家业整个奉上!”郡公越说越怒,抄起案上书册摔在承平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