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他看见赵熹躺在他的矛下,半眯着眼怡然地望着天,那张艳丽的脸铺满了霞粉柔光,银色的月被他拘在眼睛里,格外耀眼。他见赵熹抬起手,在他的矛头弹了一下,那震颤直荡进他的心里,震得他险些握不住长矛。
“赵熹!”
“这次算你赢了,”赵熹站起身,笑着离开,“我要去看月亮了!”
承平酒气熏天半软着身子被袁敬德扶出宫,他瘫在袁敬德身上,心想,除了跟赵熹大婚,自己觉不喝这么多酒了!也不对,大婚更不能喝酒,不然,不然怎么看得清赵熹呢……
承平嘿嘿笑了起来,正想得美,就听袁敬德道:“赵将军,你干嘛呢?”
承平猛然抬头,赵熹竟躺在马车顶上看月亮呢!赵熹感承平前来,醉眼惺忪地支起身子,倚在车顶上指了指天,承平抬头,好清的月。
馥风蒸云雾,暖盖托望舒。两意共此时,同心照千古。
第104章 丹阳
庆功宴过,北征之事算彻底了结,皇帝的大婚成为重中之重。皇帝与公孙女的婚事早有风声,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拖再拖,如今终于要提上日程。天下之主、权臣之女,这两人的婚礼是全天下的喜事,无人胆敢怠慢,朝廷上下都忙作一团,承平这个新鲜出炉的礼部侍郎更无法幸免。相比之下赵熹倒是清闲许多,他也不再跟着承平跑里跑外,而是一门心思扑在自己的喜事上。虽说如此,承平早已交代了下人,平园管家又十分得力,赵熹只需要将一些奇思妙想告诉他们、其余的事并不操心。
皇帝大婚定在了四月初八,各地郡侯也陆续恭贺,不过大都是派公子臣属押送贺礼入京,自己并不前来。先前各州公子入京都有礼部官员前去送礼迎贺,如今承平也入了礼部,部里事忙时也会叫他去迎客。因和皇帝的婚事在即,公孙家有所收敛,没再干半路将人拦截的事,倒让承平省了不少心。
今日胶州公子和小姐入京,礼部诸人一来急于讨好公孙氏、二来畏惧胶州强番,便请承平前去迎接,承平也想见见自家妹妹的“情敌”,便一口应下,领了旨带了人等在城门口。胶州信使本说得今日上午就到,可承平等到日过中天还不见人。朱鹤颇为不满,不住抱怨:“以前无官无职的时候每日只用去宫里露个面、读读书就好,现在领了他这官职反而把您当下属用了!胶州公子算什么人物,还需您在这里等他!”
承平不以为意:“做主人和做客人自然不一样,陛下这是想把我当自己人呢!胶州有女眷随行,队伍太大行礼太多,这才请礼部来帮忙,春日晴好,咱们在这茶寮等上一会又有何妨,稍安勿躁么!对了,府里来信说大哥会替父亲来京贺礼,你回去叫福伯把篱园收拾一下,篱园小又偏僻,我先搬去篱园住,藏灼让与大哥!咱家邻居楼大人过两月就要致仕回乡,你把他家也买下来,赵家人来好住下。”
朱鹤知道让院子是尊重承盛之意,倒也没有异议,一旁的袁敬德听了却道:“大公子来是不是要呆到您和将军成婚啊,那难道要在小院子办?让大公子和福将军一起住楼府不好么?”
承平笑:“礼还没办,哪有娘家人和夫家人住一起的!院子大小并不要紧,赵小君想来也不会在意的!回去我同他商议商议,实在不行就在耀辉办也行啊!”
袁敬德打趣:“那公子您可就是上门女婿了!”
朱鹤并不爱听:“整个平园都是我们李家的,公子怎么就是上门女婿呢!”
承平道:“唉,不过是玩笑而已,当初将李府改为平园本就是想它成为平州人在京都的家,是谁的又有什么重要?这话不要再说,尤其不要在兰英面前提起,不然又有你好瞧的了!”
朱鹤想起兰英的刁蛮模样不由皱了皱鼻子:“您说的是,赵小君听了奴才的话倒不一定生气,兰英是一定会跳脚骂街了!真应了那句话,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以后您跟阎王卿卿我我、小的就被小鬼刁难磋磨,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承平和敬德都哈哈大笑。几人笑闹间礼部书吏跑来通报,胶州使团已快到了。承平饮了杯茶整了整官服,站起身走出茶寮,远远就听到车马滚滚,不一会胶州的红色旌旗飘扬而来。
胶州使团即是前来恭贺皇帝大婚、又是来送公子小姐入京,又要带二人穿住行李又要押送进献皇帝的贺礼,光是大大小小的箱子就装了二十车;加上数百名随行仆役和侍卫,一眼望去竟看不到头。
车队为首的是胶州公子吴传之,他背阔胸宽、腰腹精壮,样貌更是刀眉星目英俊逼人。承平走上前,笑道:“下官乃礼部侍郎李承平,奉命在此迎接公子,公子一路舟车劳顿着实辛苦,有甚需要帮忙只管吩咐就是。”
吴传之这才在小厮搀扶下下马,走路有些虚浮:“竟是平虏元帅亲自前来,劳烦元帅久等,实在是失礼!早知元帅在此,我一定快马加鞭赶来京都!”
承平忙道不敢,正要同吴传之说话,就听一声莺语婉转:“平虏元帅?哪个是平虏元帅?”承平闻声望去,就见一软黄车厢里钻出一名妙龄少女,这少女红衣白裙、袖长纱宽,头梳堕马髻、髻插牡丹流珠簪,从马车上摇摇而下,衣袂飘飘、莲步翩翩。她走近,银盘脸杏仁眼,卧蚕眉钝樱桃唇憨,加上额间牡丹钿,真真一张芙蓉面。
她走到承平身前,竟没比承平矮多少,斜歪了头睁大了眼看着承平,尽是女儿娇憨:“难道你就是平虏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