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吴传之痛道:“特使到底燕州时燕无异已为燕州郡公,燕州上下全都凭他差遣,特使想要查出真相谈何容易!他查出的不过是燕无异安排的真相罢了!如此道理国公难道不明白!或者国公早就明白、不过佯装不知罢了!毕竟燕近胶疏!可国公,燕州亲近的不是您、是李承平和赵熹!大公子在燕州受伤究竟何人所为,您难道一点都不怀疑!凶手敢伤大公子,焉知之后不会伤您!”
  国公被吴传之戳中心思,怒道:“够了,吴丹阳罪大恶极伏诛于燕州已是她最好的结果,非要本公请来李轩和赵熹、治你吴家个谋害君上之罪你才肯罢休么!不要得寸进尺!”
  吴传之立即道:“谋害君上者乃公孙氏!虽说成王败寇,但国公也不能随意污蔑!何况我吴家何时同国公作对?请国公千万别上了贼人的当!国公!吴家知您虽为代国却也要受各方掣肘,行事颇为不易;我父素来并无大志、也无大能,只想安安稳稳守住祖业。国公已占据青州、代州,卫、燕皆向您称臣,我胶州也绝不会反您,这还不够么?物极则反、盛极必衰,国公,您该到享福的时候了!小姑姑已死,人死不能复生;但我们都还活着!只要国公叫燕州将所占胶州城池返还,胶州愿同国公做山海之盟,山不移、海不平、平胶不相犯!在此之上,胶州愿赞同国公一切决定!日后若有需要,胶州也会鼎力相助国公!还请国公成全!”
  原来是来求和的。国公捋了捋胡须,缓声道:“贤侄这话倒叫老夫不知如何是好了,胶州当初自愿交换城池、又将城池送给朝廷,如今又要要回,岂非失信!何况咱们同朝为臣,胶州与燕州的城池之争,本公如何插手?”
  “那城池本是胶州顾念小姑姑嫁入燕州、作为嫁妆陪送过去的!燕州给我们的几座不毛之地算的什么!现在燕无异杀害了小姑姑,怎么还有脸占着我们的城池!国公既为代国,怎能置之不理!”吴传之顿了顿,又道,“何况所谓奉天承运,皇帝天子承天命顺天意,上天有命、凡人岂敢不从?李唐宗室至今只剩了大殿下,大殿下又无心权柄,这岂非天兆?国公代国行政天下风调雨顺,又岂非天意?国公承奉天意,吴家定不会违抗。”
  国公很是满意,可他也知道吴家并无称臣之意、又怕平州武力,所以才以进为退、以吴丹阳之冤换两州之好。他并未立刻答应,而是道:“此时本公还要仔细考虑,反正大祭还早,贤侄可在京都多留几日,之后本公再给贤侄回信。贤侄先请回驿馆休息吧。”
  吴传之也不纠缠,只道:“还有一件事求国公成全。小姑姑曾在宫中居住多年,听说先帝去后小姑姑所居碧云轩再无人居住,哪里恐怕还有她的遗物,请国公允许传之前去收拾,也好为父亲留个念想。”
  这不过是件小事,国公对吴家又颇为愧疚,便答应下来,派了内侍领吴传之前去后宫碧云轩。
  第243章 忠义
  当初吴丹阳入京目的不明,大家初时以为她有意后宫、后来却又四面玲珑交好各方,她在宫中的住处便安排在了凤仪宫附近的碧云轩。碧云轩位于御花园不远,东面临湖、风景秀美,加上曾住娇客,内里布置静雅别致,很是怡人。
  皇帝出事后承平曾命人至碧云轩搜查吴丹阳同公孙氏勾结的证据,可惜一无所获,后来便将此地查封、不准宫人入内,一直等国公进宫也没修整,如今也有十多年了。
  吴传之叫人打开轩门,灰尘随闯入的清风纷扬而起,吴传之被呛得咳嗽两声,叫内侍将临湖一面窗户打开,这才步入轩内。
  这里虽曾被搜查但大多物品还保留原样,只是宝珠蒙尘、佳人不复。吴传之睹物思人,又想起吴丹阳音容笑貌,不由悲从中来。正在难过,就听一声怒喝:“大胆奴才,谁准你们进来!”
  吴传之回头一看,原来是舒太妃怒气冲冲大发雷霆。吴传之冷笑一声,上前行礼:“见过舒太妃。不过奴才们都是尊了国公的旨意领了本公子前来收拾小姑姑遗物,舒太妃又何必向他们发火。”
  舒太妃恨道:“吴丹阳谋害君上、杀害亲夫、陷害继子,她死有余辜!这里哪有遗物?这里都是她的罪证!她的东西该一把火烧掉,谁准你来拿走!”
  吴传之不屑道:“本公子方才已经说过,是国公的旨意!如今这宫中国公才是主人,舒太妃,你该看看清楚自己的身份!”
  “你!乱臣贼子!”
  舒太妃侍女连廊忙上前相劝:“娘娘,既然国公有令就叫他们拿吧,毕竟人死如灯灭,丹阳夫人已经去世,您又何必再为这些小事生气呢?”
  “他们是乱臣贼子!是谋害陛下的罪魁!就应该不得好死!”舒太妃一把推开侍女,“你们全都给我出去!我要好好问问吴传之!”
  舒太妃侍女闻言立刻退了出去。吴传之有些奇怪,转了转眼睛,向领他前来的内侍道:“太妃对我有些误会,我同她聊聊天,是为自己洗清冤屈、也算为陛下尽些忠心,你们也出去吧,有事我再喊你们。”
  内侍犹豫片刻,被舒太妃骂道:“怎么,本宫连小小奴婢都支使不动了么!”内侍忙道不敢,退出屋外,轻轻关上了门。
  吴传之看了看舒太妃,解释道:“传之不知太妃从哪里得知先皇为小姑姑所害,想来与李三和赵熹脱不了干系。但娘娘,出事时李三不在京都、赵熹也未必知道实情,他们不过是嫉恨小姑姑所以栽赃嫁祸罢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