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河水泛滥……”赵熹看着水涛波澜起伏不断拍击堤坝,忽而大笑,“这岂非天助我也!北边时本帅用火横行无忌,到了南边这连绵的雨把我浇了个透心!火能为我所用,水难道不成么!”
王安略一想便明白赵熹意欲何为,心立刻沉了下去,声音也有些颤抖:“元帅,城里除了伪朝兵将、还有数十万无辜百姓啊!”
赵熹冷笑两声:“本帅连本帅的兄弟们都顾不得、还顾得上他们么!他们的官只要忠义之名不管百姓性命,那就别怪本帅无情!”
“元帅!”
“王先生放心,”赵熹笑道,“本帅只为攻城、不为杀人,只要延庆守将肯投降,什么都不会发生。”
王安愁眉紧锁,可他也明白,赵熹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更改。不过,赵熹对待百姓一向温和,最后关头,他未必忍心,王安如此安慰自己。
延庆守城主将为唐禹、县官为严呈,这两天赵熹心情不爽、他们更是胆战心惊,时时怕赵熹弄出什么事来。这天严呈又找到唐禹,问道:“唐将军,援军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来啊!”
唐禹愁眉不展:“本将已书信长明和晏城、潍城,晏城援兵为赵熹所劫、潍城也以此为借口不肯发兵,本将也没有办法!”
严呈急道:“晏城和潍城两地都是世家盘踞、全是大公子一派,矿山已经救不了、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死活,又怎肯冒险来援!可我们没了、他们难道能躲过赵熹不成!”
“他们只想着赵熹和我们两败俱伤、他们好来捡功!自负又愚蠢!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六公子、盼着他早早劝服两地、共同抗敌才是!好在咱们还能坚持一段日子……”
严呈皱着脸想了半天,道:“我看北军时来时不来的,不如、不如我们让百姓们先撤?”
唐禹白他一眼:“你在说什么傻话,那可是赵熹!那天撤军时险些让他攻进城来,还要让百姓出城?那不如打开城门迎赵熹进来算了!何况百姓出了城难道能躲过赵熹不成!被他绑着推到前面,你又怎么办!”
严呈狠狠锤向桌案:“外敌咄咄、内鬼哓哓,如此下去,江州无望啊!”
唐禹神色坚定:“便是如此,我唐禹堂堂男儿以身殉国也不肯屈于妇人之下!”
严呈亦点头赞同。
“哦,还有一事,我县书吏曹星几日前出城一直都没有回来,我担心他已落入敌军之手……”
唐禹很是厌烦:“大战当前他出城做什么!”
“说是查看堤坝。这书吏虽不起眼,但听说同程草堂交好,六公子也对他颇为关照,这怎么办……”
“现在还管得了那个么,都这么多天,怕已经死在赵熹手上了!若能度过这关,我亲自去向六公子解释!”
严呈叹:“也只好如此了。”
“将军、将军大事不好!”有兵卒冲进堂里,顾不得向严呈行礼,跪秉,“北军又到西城外叫阵了!”
唐禹骂道:“这算什么大事,他们叫便叫骂便骂,你们只不理便是了!等他们攻城再喊我!”
“他们虽没攻城,却在城外挖土,说是要引河灌城!”
唐禹和严呈猛然跳起:“什么!”两人匆匆赶往城门登上城楼,只见城外北军数组整齐,中间让开一路,许多军士锄铲翻飞,正在奋力挖掘。
“你们做什么!”
赵熹抬起头,趋马往城门口走了走,在城上弓兵射程外停下:“如你们所见,挖渠引水。”
唐禹气得发抖,嘴上却道:“蠢材、蠢材!延庆距驼山几十里,这些天有阵雨,你们要挖上几个月才能把驼山的河引来!”
赵熹笑道:“何需到驼山?唐将军已许久没到城外、不知道驼山的情况吧?那里已变成一片汪洋,大水源源不断从山上冲涌而下、至堤坝被拦拐向北去流入坤江支流。但将军应该也知道,延庆周遭北高南低,我们只需把堤坝炸开,涛涛洪水就会向延庆滚滚而来了!挖渠不过是为了给你个机会。”
“什么意思?”
“渠成之前,你开门投降,大家一切安好;你若不肯,”赵熹笑了起来,明艳的面容竟冰冷无比,“那就让整个延庆为你的‘忠诚’陪葬!”
曹星被关在福山营地已有数日,北军倒也没苛待他,一日两餐全和军士们一样,还给了他和随从各一条被子,让他们夜里保暖。
毕竟只是个无名无姓的书生,北军对曹星的看管算不得严格,不过曹星胆子不大、身手也不敏捷,要他自己从守备森严的军营里逃走,实在有些困难。他只好老老实实待在军营,偶尔借着如厕的名义望望山下,期盼延庆城一切安好。
这两天曹星总见到许多士兵背着锄头来来去去,以为他们在建什么工事,后来他与看守的士兵熟悉了些,闲时也聊上两句,偶然问到,士兵竟据实以告:“我们正在挖渠呢,元帅要炸掉堤坝、水灌延庆!”
曹星大惊,连忙抓住士兵:“怎么、怎么能这样!城里有几十万人!”
士兵笑道:“怕什么,难道能把整座城都淹了么?只我们只想着把城墙冲毁!何况元帅说了,只要延庆肯降、我们立刻停手!”
“不行、不可以!”曹星忙道,“几十万人性命岂能儿戏!我要见赵熹、求你带我去见赵元帅!”
第290章 挖渠
元帅帐中,赵熹坐在主位,看向站在帐中曹星,不发一言,王安陪坐一边,抿唇不语。曹星有些焦急:“元帅,您、您真的不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