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其实,”曹星缓缓开口,“其实我听过陶先生讲学……”
  赵熹挑了挑眉:“你原来是儒门高徒。”
  “不敢不敢,我只是听过陶先生讲学而已。先生讲得很好,父子君臣、忠君爱国,所以我很意外,先生居然会帮摄政王。”
  “因为忠君爱国之外,还是勤政爱民。”赵熹没想到在遥远的南边也有古板的陶希仁的追随者,不由轻笑,“陶希仁虽然讨厌,却是真正的仁人志士,他才是君子。”
  勤政爱民,怜弱惜民,与之相比,什么名节名声倒也不重要了。曹星看向赵熹,赵熹噙着一抹笑,眼眸如业火,点燃地狱。
  如果没有他、如果没有他--
  光芒被抽去,这晦沉的世界多么寂寥。
  曹星叹了口气,扔掉手里的断枝:“我想再去延庆。”
  赵熹很是意外:“你还要去延庆?”
  “草堂是我的知己,可我还要许多朋友,他们都在延庆,他们至少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曹星目光坚定,“我要去延庆!”
  第293章 暴雨
  赵熹此时反倒不想曹星去延庆,就今天的情形看,唐禹跟曹星压根没有什么交情,又不肯叫他进城、想策反百姓也是无望,曹星一厢情愿反而可能弄丢自己的性命。赵熹好不容易说服曹星,怎么能把他浪费在延庆!
  赵熹想了想,道:“你真的要去延庆?你说我是魔鬼,可事实上我比你们大部分人表现的都要宽宏仁慈,唐禹迂腐古板又已陷入绝境,你再去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曹星决然道:“我不敢说舍生取义,可区区性命和一座城的百姓相较,我也不会吝惜。”
  赵熹点了点头:“求仁得仁,你轻生重义本帅也很是敬佩。这样吧,明日我将帅大军同你一起前去,若唐禹肯投降,城中一兵一卒本帅都不会动,反而会帮他们撤离延庆;若是唐禹不肯,本帅也准许城内百姓全部撤出,绝不会伤他们一分一毫。”
  曹星大意过望:“您真的同意如此!”
  赵熹笑道:“本帅说到做到。”
  曹星又求:“那可不可以您不要领兵、 让我一人前去,不然我怕唐将军不肯听我说话……”
  赵熹神色微沉:“我已做出退让,你还要得寸进尺么?何况你也知道大雨即将来临、曹堤岌岌可危,唐禹投降以后我们不会进城、城里的人还要出来、一分一秒都万分紧要,哪里还有时间让你跑来跑去传递消息!他若不肯投降、带人跑了出去,留个就要被淹没的空城给我们,我们岂非纵虎归山!这还算好的,他要自己跑了留下满城百姓,等我们疏散百姓时反身杀了回来,那我们才是枉做好人呢!”
  赵熹说得很是有道理,曹星甚至觉得赵熹同意让自己前去延庆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心里反而对赵熹愧疚起来,他忙道:“您的顾虑我明白了……我,我会尽力的!”
  “那就跟我回营地吧,今夜早些休息,我还要召来诸将商议一下明天的事。”
  赵熹果真连夜召集诸将商议延庆之事,曹星也没敢入睡,翻来覆去地想明天要如何如何怎样怎样。第二天曹星赤红双眼走出帐外,发现蜻蜓在空中乱舞,低头一看,地上蚂蚁也仓皇逃窜,抬头望去,阴云沉沉、不见白日。
  就是十岁孩童都知道,要下雨了。
  曹星匆匆去找赵熹,赵熹已着甲持枪骑在马上,天地茫茫中独他艳如火降:“出发!”
  延庆城依然城门紧闭守卫森严,值守远远望见北军压城立刻焚火鸣钟,全城上下严阵以待,唐禹和严呈也再登城墙,唐禹全副武装、严呈一介文人也手持长剑,他们已做好准备和赵熹决一死战。
  但预想中的猛攻并没有到来,北军走到延庆守军射程外就停了下来,数组整齐的大军中跑出一个孤弱的身影、像潮水中挣扎出一只蚂蚁,几乎被人无视。
  但蝼蚁也有自己的坚持。曹星从北军中走出、孤身走向延庆城,方走两步、唐禹已一箭射了过来,不过曹星仍在射程之外,这箭只是警告。
  唐禹向曹星大喊,“曹星!我念你在延庆多年劳苦功高昨日放你一马,没想到你今天竟领了北军前来攻城!你做什么,你果然已经投敌了么!”
  曹星又往前走了两步,走入唐禹射程之内,赵熹将枪挂在马上、手持盾牌紧紧盯着唐禹,唐禹架着弓、却也没有拉开。
  曹星一直走到北军和延庆城中间、停了下来,向唐禹道:“将军,您看看这天,要下暴雨了!昨夜小的又去看了曹堤,它已经到了极限、它就要撑不住了,这场大雨、它未必能熬过!到时就算赵元帅不炸堤坝、延庆也难逃灭顶之灾!将军,真的不能再拖了!”
  天气阴沉闷热、唐禹也焦躁不安:“下雨、下雨,下个狗屁!下雨又怎么样,江州哪里不下雨!让老子因为下雨投降,绝无可能!”
  曹星忙道:“您没有见到、不知道驼山成了什么样子!矿山都被淹了,山上已成了海!不信您可以问问幸存的矿兵和矿奴!”
  唐禹烦躁万分:“你少说这些!如今大敌当前、敌军都在城外了,你这时候跑过来说下雨,你是要我投降吗!”
  “是!”曹星大声道。
  唐禹立即张弓,其余将士也抽出箭来:“你说什么!”
  曹星提起衣摆,在延庆城下、万军之前,双膝跪地:“将军,小的在延庆供职十年、延庆城中一草一木都在小的心中,延庆城内百姓无人不识小的、无人说小的半句不是。十年前驼山发现铁矿、州府要在这里开矿,小的怕挖山带来洪灾危及城里、不顾老县令劝阻跑到长明,在府衙门口足足等了一个月!这才求得六公子和程将军怜悯、为延庆建了堤坝,正是那曹堤!近些年多雨、曹堤也有几次遇险,小的同严大人还有乡亲们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守着它,其中辛苦和危急,严大人也都看在眼里!唐将军,功名利禄小的从来都不放在心上、如今连生死也都置之度外,小的只希望延庆百姓安乐如故!堤坝决水之厉害非同小可,事关全城军民性命、实在轻忽不得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