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韩东颇为感动,抱拳拜道:“大君对我等体谅之情我等铭记于心!此生能为大君做二三事,韩东荣幸之至!”
赵熹笑着将人扶起:“能有你们为我奔波、我才是感激不尽!还得劳你再辛苦些时日,看看大家想往何处去,若还想为国尽忠我尽量安排入军中;想要归隐田园或浪荡江湖,自有安家费。明武堂非就此消失,在各地的产业可转做经营为主,赚的银子给大家分了去,以后虽不算同僚、却还是朋友!大家有什么难事也尽管来找我,你们为我尽忠、我必不会辜负!”
韩东一一应下,又郑重道:“好,我这就交代下去,叫大家自选出路。大君,哪怕明武堂中人天各一方,您需要时一声令下,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熹拍拍他的肩:“我信你!”
李淳的事远没有赵熹对韩东说得那般轻松。回到平园后赵熹一再斟酌、希望想个让承平不那么生气的说法,可承平本也不会因矫饰动摇,想那么些反而叫承平觉得赵熹溺爱李淳。赵熹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老老实实交代了前因后果。
承平果然大怒:“我本还觉得他这差事办得不错,没想到尽是欺上瞒下、结党营私之事!我还没当皇帝呢,他倒惦记上了!”
赵熹忙劝:“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淳儿哪里会想这些!他拿银子不假,可他不是跟你二哥学的么!你二哥在兵部不干不净、你又叫淳儿跟着他,可不有样学样么!何况他拿了钱许多都用来给我买东西,这也算一片孝心啊!”
“他就是为了叫你护着他、所以才故意向你讨娇呢!”承平气道,“二哥和魏氏是贪、可他们才贪了多少?何况本就是我叫他们贪的,不然我怎么安心!李淳呢?我叫他去学做事、学官场里的门门道道、为的是知而后止,可他呢?他竟乐在其中!还敢结党!他想做什么、做李二么!真能做成李二我还与有荣焉,只怕就是二世炀帝!”
赵熹不满地啧了一声:“什么二世、什么炀帝,哪有这么说自己儿子的!现在你骂淳儿骂得欢、当初在京都伴读平州送来的银子难道咱们少用了?不也都为自己架桥了么!”
“那怎么一样呢?那银子本就是给咱们花的,又不是我贪的!”
“定北时的军费,难道你没贪?你没拿一点、我的铠甲、我的马、我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都从哪里来的?”
承平更加委屈:“你也知道那些钱都给你花了,你还说我!”
赵熹晃着身子一步一跨走到承平身边,摇着肩膀轻轻撞了他一下:“我知道,你贪的银子要么用在正处、要么用在我身上,虽是贪、给平州和李家带来的好处是金山银山、千万百万银钱都换不来的!其实我南征也是,收缴的财宝交一半留一半、给将士们分完剩下的都进了我的口袋。所以淳儿拿一点我并没觉得有什么--本来么,大家辛苦干活,难道连这点好处都没有?那谁还跟你干呢!”
承平重重嗤了一声:“这怎么一样!此一时彼一时,乱时权谋机变、治时伦理纲常。咱们那时候别说钱财,就是人命也不过草芥一般,没有那些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可现在不同了,眼看天下太平、朝无法度不兴,尤其咱们以后、若还同咱们一样随心所欲、咱们辛苦拼下的基业真要二代而亡了!这些都还能教、淳儿必也懂得,可叫我心惊的是、他结党啊!”
承平深深一叹:“我知道,淳儿对咱们一向尊敬爱戴,如今朝中咱们说一不二、他也绝不敢有二心,他拉帮结派为的不是咱们、是温儿啊!这叫我怎么放心!”
赵熹伏上承平的背、头靠在承平肩上:“你的担心我知道,都说温儿像大哥、但我清楚,温儿比大哥倔强,就连大哥当初也不愿退步、何况是温儿!可温儿和淳儿虽都比不上你、却也都非无能之人,当初你不愿屈居人下、淳儿又岂肯躲在温儿身后?这家业,他们必然是要争上一争。不过就像你与大哥兄弟情深,我相信他们会只做君子之争,日后绝不会置对方于死地的!”
承平握住赵熹放在自己肩头的手:“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我只怕一时不慎走上歪路!你疼爱儿子、我却不能不教导他,这件事,总得想法子处理不可。我有个主意,不知你肯不肯……”
赵熹歪头看他:“什么主意?”
“咱们装不知道,把这事交给温儿……”
赵熹直起身子:“你要试温儿?”
承平点点头:“淳儿这么做,其实我并不意外,倒是温儿的性子、我总是摸不准,我想借此机会叫他们兄弟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哪怕俩人闹崩了、有咱们在、也不至于太难看,以后也有缓和的机会;若等到咱们都不在了兄弟才闹起来,怕真是不死不休了。”
赵熹往承平身上靠紧了些:“那就如你所言……”
第341章 回家
腊月二十四,李温回京。
今年颇为寻常、没什么大喜事,粮食算不上丰收、年中遇过两次灾情,但朝廷救灾得力、百姓损失不多,到了年底,各家各户都有些余粮,可以安心过个好年,但对百姓而言,这就是难得的幸福了。
李温回京之时各家各户都在扫尘除祟,平园自然也不例外。下人们一早起来便抹柱扫梁、挂符张幡,赵熹也闲不得,送走承平后一边指点布置一边催着陈玉到城门等李温回来。
陈玉等了一天,到下午才等着了李温,可惜李温要先入宫向承平复命才能回家,陈玉只得先回平园禀告赵熹,赵熹立刻命人准备晚膳,只等他们爷儿俩回来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