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国公夫人惊望国公:“国公,你竟有此心!承平可是你的亲生儿子!”
  “你闭嘴!”国公急道,“我从无此意!”
  “那您想做什么!您老糊涂了么!兵权还在我二人手中,朝臣也都臣服无二言,就算平阳老臣听从于您,京都众臣、各州降臣难道服您?胡蒙铁骑、辽东骁勇难道认您?您所依仗不过是我头上孝字!您以家族威胁,我堂堂一国之主、开国之君,还会妥协不成?平阳李家不认我,京都李家巴不得认我呢!”
  “逆子!”国公拍案而起,抬手指着承平,“逆子,你竟敢背弃祖宗!”
  “后人只会记得李承平的祖宗,我认才是祖宗,我不认又是谁的祖宗!”
  承平缓了语气,苦道:“父亲,孩儿自摄政以来哪日没有向您请安?哪件大事没有向您禀报?您和母亲的起居生活,孩儿可曾有些微怠慢?当初熹儿出事孩儿奔赴长明,也交代众臣有事向您请教,父亲,孩儿可曾专权?您为何就要咄咄逼人、为何就要把儿子推出千里!您可知道儿子有多心痛!”
  国公气得浑身发抖:“我是怕你为赵熹所惑、葬送了大好江山!”
  “您当真觉得赵熹会如此?”
  “赵熹忠于你、却不是忠于李家!若非你这场病、若非温儿的死,我也不会……”国公深深叹了口气,“本以为赵熹受了重伤、会走在你前面,没想你竟病了……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温儿更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怎么不心疼!可温儿已经去了,你们就剩一个淳儿、还未有子嗣,若再有万一,赵熹对我李家哪里还有情分!他又不甘寂寞!就算他无反叛之心,总会有人从中作梗,赵家人口虽少,各个都是战将啊!承平,就算李家有万般不是毕竟将你养大,你总该替他想想吧!”
  “承平走到今日非一人之功,您、大哥二哥、李家叔伯,都居功至伟,承平感激不尽。承平先前所说也都是气话,您不将承平逐出家门、承平永远都是您的儿子。”承平又跪了下来,“不瞒您说,我和熹儿身子都不复当年,我们都活不了几年了;您也不必担心留下赵熹一人无人制约,我们俩性命相连,谁都离不了谁。父亲,您老了,朝中和家族的事不要再忧心了,都交给孩儿吧。”
  “你决意不肯休他?”
  “我要与他同掌江山。”
  国公坐回椅中,连连摇头。国公夫人仍不肯放弃:“我若下旨非要休他呢!”
  承平叩首道:“孩儿已决定迁都燕州,温儿丧礼过后就动身。燕州毕竟寒冷,父亲和母亲就留在京都享福吧,若有机会,孩儿再来看望。”
  “什么!”
  承平不再回答,又向二人拜了三拜,不顾国公夫人呼唤,转身离去。
  第356章 君臣
  殿外庭中,赵熹正比直跪着,此时天色已晚,月上影斜,更显赵熹倔强伶仃。承平心疼不已,忙上前搀扶,赵熹却只问:“同他们谈得如何?”
  承平摇了摇头,叹道:“便这样吧,以后咱们搬去燕州,也碍不着他们。快起来吧,咱们回家。”
  谁料赵熹竟仍要跪着:“既然如此,你也来陪我跪吧,国公素来心软、夫人终究心疼你,大不了跪个一两天,他们总不会不闻不问。”
  承平忙道:“这些天你本就操劳、怎么还能跪这么久?既然要跪,你先回去,我跪在这里就是了!”
  赵熹笑道:“你不也是大病未愈么?再说国公指名要我跪,我要转身就走真把他气出个好歹怎么得了!”
  “要有好歹也是我气得,跟你有什么关系?”承平想起方才情形,又觉得丧气,“如今这般除非我低头不然他们不会回心转意,跪不跪也无甚意思,还是回去算了。”
  赵熹拍了拍自己身边,承平叹了口气,仍是跪了下去。赵熹这才道:“他们毕竟是你的父母,咱们一去燕州再难回来,就这样分别我怕你一生难平。他们怎么想咱们自然做不了主,只咱们尽心便是了。”
  承平勾住赵熹的手,笑道:“有妻如你,此生无憾。”
  国公夫妻听说承平赵熹一直跪在殿外果然有所动容,想叫承平进来让他认错,承平却只跪着、不肯进殿,这反应让国公渐息的怒火又烧了起来,便赌气叫人不管他们。但承平和赵熹不可能一直这样跪下去,两人跪了一夜第二天大臣们便陆续前来求情,多是劝国公。国公只得叹息一声,传口谕叫二人回去。
  两人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一早,陶希仁又上门求见。那天陶希仁极力维护赵熹,承平赵熹自然领他的情,听他来访忙请来堂上,没想陶希仁怒气冲冲,一见赵熹又大加指责:“许多大闹灵堂之人昨日一觉醒来床边竟被放了死老鼠!街上百姓也议论纷纷,说他们倚老卖老以多欺少欺辱功勋,还传了他们许多丑事,这些都是你做的不是!”
  赵熹端着茶满不在乎:“有人替天行道教训他们说明他们多行不义,怎么就是我做的了?”
  “悄无声息潜入家中、又能一夜之间传出丑闻,除了你明武堂,还有谁能办到!”
  “呵呵,这可真是不巧,我已解散明武堂,如今只有韩东在南边帮我办事。”
  “明武堂虽散、明武堂的人却还在,前日事情闹了那么大,你只要稍微漏出风声,多得人为你赴汤蹈火!”陶希仁气道,“你知不知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他们毕竟是李氏宗族、朝廷重臣,你这般作为不觉得太过了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