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第114章 孙坚村夫
  对,我就是村夫
  教育、医疗、经济,都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的教育是最基础的要求。
  后世之人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哪怕啃树根,也得把孩子的教育给跟上了。
  原本众人都很信后世的那些理论,觉得十分可取,直到看到这么一个评价:司马懿是出色的教育家。
  啊??教出两个谋逆的奸贼,算哪门子出色的教育家??后世之人的观念绝对歪了,只看到他家当了皇帝,根本不管道德败坏,弑君违天??
  这么一想,后世的教育好像也不是完全可取。
  曹刘孙三家,三人经常被后世拉出来对比,后代也拿出来对比。其中孙权比较尴尬,他是属于后辈的,但又和两个长辈放在一起,也就因此被踩得最多。
  “嘿嘿。”袁绍突然笑了笑,调侃道,“既然是生子当如孙仲谋,那出色的教育家应该是孙坚啊。”
  “哦?孙文台?”诸葛亮和邓艾从田亩里回来,正好听到他们在说教育的事情,关于孙坚的教育……恐怕是不太行,孙权完全是个例外。长子孙策和三子孙翊都是一模一样的暴脾气,这才是孙坚的真实教育水平。
  他摘下手工编织的遮阳帽,刘备倒了杯清茶递过来,说:“孔明休息一会吧,种子的事情也不急一时。后面再有机会,我们仔细询问后人也成。”
  诸葛亮笑了笑,接过茶杯看了眼正在编织草帽的曹操,问刘备说:“主公与曹公商议的组队之事如何了?”
  曹操停下手里的编织手艺,有些尴尬地抬头看向诸葛亮和刘备。
  刘备说:“呃……孟德说组队最佳是二到三人,五人组队的收益不高,并且也不利于结识新朋友。”
  诸葛亮点点头,又问:“为何曹公编织起草帽来了?”
  少年曹操尴尬笑了笑,说:“玄德有一门手艺傍身,我很是好奇,所谓技多不压身,能学一个是一个。要不是学医太难,我肯定向华佗请教了。”
  分神说话,手指被竹条割了一个小口子,曹操松开手嘶了一声,还真没发现这玩意挺锋利的,脑海里突然就琢磨着如果给帽子边沿加一圈竹片,岂不是可以扔出去杀人?
  他琢磨着暗杀利器,刘备将他手拉过去,说:“抹些药就好了,这系统周全,药效甚好。孟德不曾接触这些东西,还是得多加小心。”
  曹操心头一动,突然就明白为何说刘备占人和,也明白为何他能以仁德收拢人心。若是换了袁本初,可不会细心帮忙抹药,关心一句都顶天了。
  果然,一旁的袁绍见他们在抹药,嘲笑道:“阿瞒,你何时如此矫情,再不抹药伤口都要愈合了。”
  曹操就知道损友不会说什么好话,说:“玄德经常编织东西,肯定知道这伤口不寻常才抹药的,皮毛小伤,何足惧哉?”
  说着将刘备的手也拽过来,却发现他指尖诸多老旧的划伤痕迹,不像是抹药调养过的。
  刘备有些尴尬,说:“我以此营生,旧伤好了有新伤,不必在意这些。孟德向我学编织,是我没说清楚竹片锋利要注意。”
  诸葛亮看在眼中微微摇扇点头,哪怕知晓后来,还能对曹贼关切有加,这边是主公的魅力所在吧。
  众人谈及教育,教育后代这事对如今都还年少的几人来说确实遥远,即便是年纪稍长些年岁,也说不出什么门道来。
  诸葛亮叹了声,则是反思自己。他恍惚想起在副本里见到的老年月英,向他诉说瞻儿没有不成器。他也在后世的评价里得知,为何月英执念于向他说这件事。
  因为他常年征战,并未有多少教育瞻儿的时间,最后写给大哥家书后没多久就又出师北伐,一去不回。
  后人们说或许诸葛瞻是恨父亲的,父亲的光辉太耀眼,而他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到达那样的高度。当有一个利民的政策提出时,百姓们便说一定是诸葛瞻提的,颇有丞相之风。当他没有做好一件事情,百姓们又十分失望,丞相之子怎么能这样呢?
  诸葛亮想到这个十几年后才会降生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愧疚,让瞻儿八岁就承受失去父亲的痛苦,还要在万众的期待之下成长。
  曹操放弃手里的编织手艺,小声说:“其实我觉得司马懿还真挺厉害的,自古多少兄弟相残。我那两个逆子因为一个王太子的位置都不愉快,司马昭却能说出‘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不厉害吗?”
  小孙权呵呵一笑,说:“天下者,乃吾兄之天下。谁说不出呀?有没有可能,不是司马懿教育好,是你教育出问题了?”
  曹操立刻反驳,道:“你好意思说我?你后代内斗血流成河,我家的曹子桓曹子建可都是善终的。”
  小孙权语塞,哼了一声,说:“我还是个孩子呀!别和我说这些。”
  曹冲见父亲和孙权在吵,过来说:“既要论英雄,怎又以孩童自居。”
  小孙权道:“你到死都是个孩童,懂什么是英雄?”
  曹冲语塞,甚至有些委屈。
  曹操看见冲儿被说早亡,心里很不高兴,怒招呼一声道:“孙策!长兄如父,你不管管你弟?”说完又看向袁绍,说,“你还说孙坚教育好呢,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小子嘴巴毒得狠。”
  袁绍说:“不是你说的想要一个孙权这样的儿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