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苦是苦了点,但希望上神能看在功德的份上不跟他算账。
  第一世。
  折颜投生在了一个名叫东离国的皇族中,名叫言镜安。
  言镜安天生体弱,虽是嫡长子却无缘大位,获封安王;万幸言镜安还有一位同胞弟弟,聪明机灵,也十分尊重这位长兄。
  言镜安跟随外祖钻研学问,开设学院,立志要开民智,打开科举被世家豪族垄断的局面。
  二皇子上位后,两兄弟一文一武,东离国蒸蒸日上。
  奈何这位安王爷不近女色,任由太后与皇上如何劝导也无用。
  终其一生,立书无数,开设的书院不计出身,不问来处,一视同仁;从寒门之中挖出了不少可造之才
  安王爷身体虚弱,纵然生在皇室,奈何一心扑在学问上,终是耗尽了心血,不过四十便与世长辞。
  第二世。
  折颜投生在了将门,成为了将门遗孤。
  冯家一门忠烈,冯老将军与冯将军皆战死边关守住了大魏的边境;而冯家女眷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硬生生带着剩下的残兵守住了南越关。
  待援军到来之时,只在冯家的柴房中寻到了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孩子尚处在美梦之中,却不知道自己在这世上已无至亲。
  冯佑,字奕程,得大魏皇帝取名取字,冯将军是当今皇帝的伴读,两人的情谊非同寻常。
  故冯佑自小在皇宫里与众位皇子一同长大,陛下待其如亲子。
  而冯佑不过十五便已向陛下请旨去了边关,京城子弟多笑话冯佑傻的够呛,放着好好的荣华富贵不要非要去那等苦寒之地。
  冯佑用一份份战功狠狠打了京城人的脸,也成为蛮族人新的噩梦。
  冯佑在边关一待就是十年。
  而这位位高权重,前途无量的少年将军成为了无数朝臣眼里的佳婿。
  谁知冯佑一声不吭地在边境娶妻成亲,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妻子都有三个月身孕了。
  冯夫人,是边关的一位孤女,父母皆死于蛮族之手,这姑娘靠吃着百家饭长大,自学了医术和酿酒硬生生在边关扎根了下来。
  京城人皆嘀咕这孤女走了哪门子狗屎运成了将军夫人。
  唯有冯佑自己知道为了娶到姜鱼费了多少功夫。
  第一次见到姜鱼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做一见钟情,姜鱼懂医,擅长酿造药酒和补酒,军中士兵休沐时都喜欢来这里买酒喝。
  而每次都能遇到自己的顶头上司,一次两次的大家都还战战兢兢的,次数多了都摸出门道来了,这将军怕是看上姜掌柜了。
  俗话说得好,烈女怕缠郎。
  姜鱼看到个俊朗的男子在自己面前晃悠也难免动了心,但是……
  “冯佑,你想娶我嘛?”
  冯佑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连忙点了点头:“我想。”
  “我是个孤女,自小没人教,不懂得三从四德,你若是想娶我就再也不能有其他人了?”
  “我从未想过纳妾。”
  “我不可能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这医馆我照开,酒也要接着卖,你可接受?”
  冯佑看着姜鱼明亮的双眼,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姜鱼身上那股韧劲与生气,又怎么可能自己去折断她的翅膀呢?
  “我能”
  一月后,南越关喜气洋洋,他们的守护神成亲了!
  但边关又何曾安稳过?
  蛮族野心勃勃,不过二十年便卷土重来,而大魏的邻国也都在此时纷纷来犯,边关一时陷入危机。
  “小鱼,孩子们都送走了?”
  即便姜鱼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往昔;姜鱼握住冯佑满是老茧的手掌:“放心,我亲自配的药,让亲卫护送着他们和百姓都离开了。”
  边关历来风大,吹红了冯佑的双眼。
  “小鱼,你怪不怪我。”
  怪他拒绝了陛下让他回京的封赏,怪他私心里不想让姜鱼离开,怪他……
  “阿佑,这一战我们不会败,你们打仗也少不了我这个神医啊。”
  纵使战火将起,天边的月辉依旧撒向大地,照亮了前方的路。
  或许冯家人注定要为守卫边关奉献一生,冯将军带着五千精兵在南越关守了六个月,蛮族未曾踏入关内一步,也给了大魏喘息的机会。
  魏帝看着桌上染血的信纸,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跪在自己面前请命的少年。
  冷情如帝王也不免红了眼眶:“云川啊,朕没能护住佑儿,他和你太像了……”
  南越关最终又多了一座衣冠冢,墓碑上刻着“冯佑、姜鱼”两个名字。
  他们会同万千英魂一起守卫着南越关。
  第三世,折颜投生到农户之家,名为沈长生,以科举入仕。
  一朝鱼跃龙门,成为新科状元。不少人都想榜下捉婿,奈何这位新科状元已有未婚妻子,乃青梅竹马之谊。
  沈长生出生于乡野,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为此,他不惜成为帝王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只为还这人间一个朗朗乾坤。
  可是刀终有一日会被舍弃,帝王要的是朝局平稳,百姓于他也不过蝼蚁罢了。
  沈长生身穿囚服,走上刑场的那一刻,看到人群中已是泪流满面的妻子,眼中只余不舍。
  此生他上对得起帝王,下对得起百姓,唯一亏欠的是他的结发妻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