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村支书自然没有不乐意的道理,围着村里的地图扫了一圈,几人决定按照有近到远的种,省的来回跑。
  唐小姨夫看商量好了,就去招呼大家,分成了十个小组。有专门运送树的,有专门挖坑和种的。
  分工明确,男女老少抄起工具汇成了一缕缕河流分散各处,一起努力。
  在这种时候,是需要顾清寒给大家打气的。“今天大家多辛苦辛苦,厨房那边正备着红烧肉,地锅鸡,还有炖排骨,就等着大家干完活回来吃。”
  干活的人听到这有不少人哇了一声,可高兴了,哎呀,这生活也太好了吧。
  早上一个红烧肉都把人吃的头抬不起来,中午居然还有三个荤菜。
  听听,听听,要是不把活干好,配吃这些子好肉好菜吗。
  这还说啥,冲啊,兄弟姐妹们,上午的活一干完,咱们就能大吃一顿了。
  顾清寒见气氛充分调动起来,他又慢悠悠加了一句。“中午要是不想在厨房吃的,也可以打好饭回去吃。”
  这话一出,村民的脸那是止不住的笑。因为村支书有规定,为了防止有些人连吃带拿。干活的人必须在这吃完才可以离开,不然不准走。
  这个规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担心有些人有小心思,二也是因为这些人里面,有些人家庭复杂。
  如果不这样规定,恐怕他们自己连吃到嘴里都吃不到。吃不到,他们还怎么有力气干活。
  他都和顾清寒打包票了都是干活的好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意愿,那也不能拖后腿。
  顾清寒掏钱掏东西,任何有损害他和集体利益的行为,顾支书都会禁止。
  本来顾清寒说出这话,顾支书还想阻止下。然而他转念一想,这些人早上吃的油水那么足,够他们一天消耗的,顾支书也就不管了。
  反正谁要是被他看到不好好干活,还找理由。哼,一堆人等着顶工呢。
  好在顾支书想多了,没有一个人偷懒的。有家庭复杂或者困难的,他们只会更加抓住这个机会,丝毫不敢让自己有落后的行为。
  一旦他们落后,这个好工作可就没了。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
  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就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喜气洋洋的排队打饭。
  每一个打好饭的人,都在后面排队的人羡慕下离开,找个地坐下。聊天的聊天,次牛比的次牛比,很少有人回家。
  一是人多热闹,二是大部分选择自己吃一部分,给家里留一部分,等自己的份吃好了,才带回家。
  虎妞就是这样的,她家里属于情况复杂的那种。按照现代种田小说的写法,她就是属于家里有极品亲戚的那种,她的叔叔一家非常爱占便宜。
  从顾清寒招工开始,他们叔叔一家听说待遇好吃的好,老早的就来报名了,只是被顾支书划掉了。
  为此,没少背后碎碎念。可是偏偏没办法,选出的人各个都是挑不出毛病的,只能疯狂嫉妒虎妞。
  虎妞之所以叫虎妞,那必然是非常厉害的。从选上开始,她一听自己叔叔婶婶的阴阳怪气,她就骂,不骂的对方狗血淋头不算完事。
  偏偏对方像打不死的小强,就算铩羽而归。没多久,又跟个没头的苍蝇在倒出乱撞找事,烦不胜烦。
  天知道,虎妞自从双亲去世后,要不是为了照顾爷爷,早和这对王八蛋叔婶分家了,甚至很想手痒动手打一顿。
  对于她老说,什么伦理道德,在她双亲去时候,她就已经消耗没了。现在要不是为了爷爷,还有村支书在调节,她早就和他们干起来了。
  顾清寒注意到她,就是看到这个二十来岁扎着麻花辫的大闺女抗起树来虎虎生威,才和顾支书闲聊问了一嘴。“这小姑娘干活倒是利索。”
  等他知道虎妞的情况,发现两人倒是有点类似。都是双亲去世,都是有极品亲戚“前期的大舅大舅妈”,有个疼爱自己的长辈。
  顾清寒不由得对她多关注了一些,顾支书见顾清寒关注虎妞,心中一动,决定多帮点虎妞。
  虎妞是个好孩子,要是能抓住机遇,带着她的爷爷离开,他这个支书的心事也算了结一件。
  顾支书和顾清寒开起了玩笑。“清寒,听说虎妞自从知道张姥姥年轻时是一把煽猪的好手。没少和别人讲想向张姥姥拜师学艺,也想学煽猪。你不是打算开个养猪场吗,我看虎妞不错,你可以考虑考虑。”
  顾清寒沉呤半刻,发现这个完全可以有。而且还是顾支书亲自推荐的人,首先她的人品就是过关的,更别说一看就是个吃苦耐劳的,顾清寒同意了。
  “支书,既然是你推荐的人,我肯定会认真考虑,等厂房盖好,我会择优选择。到时候她要是真有这方面的心思,我姥姥想必对自己有个传人也是非常满意的。”
  村支书拍大腿。“张婶子她肯定满意,你姥姥我还能不了解,你别看她现在年纪大了,实际上她对她那个煽猪技术那是相当自豪的。
  你小你不知道,你姥年轻的时候没少为自己没找到传人失落。现在有个合适人选,我估计你姥姥走路都高兴的带风。”
  顾清寒想想自家姥姥的性格,非常赞同顾支书。别看张姥姥老是说他们皮,其实一家人压根吃不出两家饭,更吃不出两家人。性格这方面,还是有遗传张姥姥那风风火火的性格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