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满唐华彩> 满唐华彩 第782节

满唐华彩 第782节

  ***
  “击杀王难得。”
  随着崔乾佑的一道命令,能元皓当先率部杀出了树林,横冲直撞,意图将云中军一分为二。
  灌木丛被踏倒,枝叶纷飞。
  范阳经略军并不同于曳落河军的各自为战,他们训练有素,冷酷无情,只知听从指挥。
  他们兵力充足,又是生力军,更兼提前设伏,自是甫一杀出便占了上风。
  王难得连忙回马,整军撤退,很快就陷入了包围。
  崔乾佑见了,移开目光,扫视了战场一眼,翻身上马,准备反过来追击王难得的溃军。
  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并不满足于只击败云中军。
  哪怕设伏被提醒发现,他依旧认为自己能击败王忠嗣,进而,他还要顺势攻取太原城。助安禄山夺下河东,并逼安禄山举兵造反。
  对于造反,他与范阳的很多人一样,有着狂热的执念。
  才勒过缰绳,崔乾佑忽然一愣,余光瞥到了一个让他再次出乎意料的画面。他回过头,赫然见王难得已纵马杀到能元皓的面前,手中长枪如闪电般连刺三下,刺死了两名亲兵,重重捅在能元皓的护心镜上。
  护心镜瞬间碎裂。
  一枪之势,直接把能元皓击落马下。
  虽不知人有没有死,王难得之勇猛,惊愣了周围的士卒。
  “退!”王难得眼看能元皓被人拼命护下,并不追击,只招呼士卒趁机后撤。
  崔乾佑习惯性地皱着眉,亲自率兵补上。务求击溃云中军,实现驱他们破敌的战术意图。
  他看得出来,包括王得难在内,云中军全都已经力竭了。
  战斗若持续下去,胜利必然是属于他。
  “将军走!我来断后!”
  然而,忽有一名老将率部杀了过来,以少量的兵力挡着经略军。
  这老将很有经验,并不恋战,掩护着云中军脱离缠斗,之后便边战边退,竟是简简单单地就要把崔乾佑的战术意图破坏掉了。
  崔乾佑微微冷笑,挥师追杀。
  此时云中军向南退却,当中却有一骑逆行而上,手持一柄长矛,不由分说向崔乾佑所在的方向掷来。
  双方隔得太远,那长矛显然不可能掷到跟前,崔乾佑根本不以为意,果然,那长矛在空中滑出一道弧线,开始下落,离他还有十余步远。
  然而,异变突起。
  “轰!”
  “将军小心!”
  崔乾佑感到有水点溅在脸上,像下雨一般,接着马匹受惊,他差点摔下马去,连忙安抚战马,好不容易才稳住。
  可士卒们的恐惧却不是轻易能稳住的,方才他们分明看到有一个同袍被炸得四分五裂,周围还有两三人受了重伤缺了胳膊,正在地上哀嚎不止。
  设伏最后竟是成了这样的情形。
  崔乾佑惊怒之下,也不顾有可能再来一次的爆炸,喝令士卒继续追。他接连鞭笞了几人,抬眼一看,连那断后的敌军都要逃远了。
  他遂驱马上前,抢过一张弓,亲自张弓搭箭,对准那老将的背影一箭射出。
  箭矢“嗖”地重重钉在那老将的背胄之上,老将呕出一口血来,依旧策马而走。
  崔乾佑摔下弓,四下看了一眼士卒们,下令收兵。
  战场上留下了一片尸体,已经被鲜血染红的沙石。伤者在呻吟,天空中有倦鸟归林,也在鸣叫着。
  ***
  南山山顶上,李白目睹了忻州城外这一战,有遗憾,也有庆幸。
  当战场上的尘烟散去,他转身下山,竟是情绪低沉,许久没有说话。
  “先生在想什么?”薛岿不习惯这样的李白,不由问了一句。
  “悲愤。”
  李白只答了两个字。
  天色渐暗,他们一路向南,由黄昏走到了深夜,终于在一片营地前被人围住了。
  “来者何人?!”几骑斥候策马绕着他们问道。
  薛岿见李白不说话,只好自报了姓名以及番号。他倒不是认为自己的名头有什么用,而是怕李白名头太大容易有麻烦。
  倒没想到,他的姓名也是有点用。
  “自称是雁门关来的薛岿,去把他兄弟找来。”
  隐隐地,能听到斥候好像是这般低声说话,薛岿心里不由期待起来。
  等了一会,黑暗中真有一骑奔来。
  “二郎?!”
  “阿兄!”
  薛嵩奔到薛岿面前,第一时间伸出双手揽住他的脑袋,仔细看了个遍。
  “没受伤吧?”
  “没。阿兄我和你说,这是李……”
  “随我来,见燕将军!”
  进了大营,他们脚步匆匆奔向一顶帐篷,“唰”地一掀帘子,只见帐篷里站了许多人。
  燕惟岳侧躺在那里,嘴里正喃喃说着什么。
  “安禄山的八千曳落河,被我们一战歼灭,没什么好遗憾的,值了……”
  “将军!”
  薛岿见状,悲哭一声,扑到了燕惟岳的面前,道:“末将领了军令状,却没请来援军,请将军处置。”
  燕惟岳费了一会儿工夫,才在火光中认出了他,欣慰地笑了笑,道:“我还怕调你去代州害了你,对不住你阿兄。”
  “末将请命,随将军收回雁门关。”
  “我等不到了。”燕惟岳眼神又黯淡些,又是嘀嘀咕咕交代了许多,末了,疲惫地往帐外看了一眼,无不遗憾地喃喃道:“还未与薛白一叙啊。”
  “薛郎马上来了。”薛嵩应道。
  据他所打听到的一些消息,薛白之所以还没过来,似乎是因为王忠嗣的情况也不好。这却不好对燕惟岳说,以免他更为担心。
  燕惟岳闭上眼,帐篷中的众人正担心他从此不再醒来,却听他问了一句。
  “薛岿你没吹牛,那诗,真是薛郎送我的吗?”
  “是,真是。”薛岿连忙道。
  “想谈谈那诗。”燕惟岳低声自语道。
  他十五岁就从军,整整一辈子都在边塞度过,战争的血与火他已经见得太多了。最后的时光里,他想谈论一些他真正喜欢的东西——诗。
  因为戍边,他唯一的爱好被耽误了六十年,临到了,若是能放下战事,沉浸在诗句里就好了。
  “燕将军。”
  忽然有人在耳边唤了一句,道:“因公务耽搁,我来迟了些,将军勿怪。”
  燕惟岳努力睁开眼,恍惚中,看到了一张年轻的脸,让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
  “是……薛郎?”
  “是,久闻老将事迹。”薛白道,“今日终于有机会并肩杀敌,幸甚。”
  “我想问问薛郎。”燕惟岳愈发虚弱,“那诗,真是给我的?”
  “当然。”
  “可那角声满天……为何是在秋色里?”
  薛白把耳朵凑过去听着,本以为燕惟岳有多重要的事要说,好不容易听清了,不由一愣。
  接着,他看到了他的眼神,当即明白过来,这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
  “因为,写诗时还是在秋天,辗转寄到雁门关却已是春天了。”
  燕惟岳眼睛里便有了些笑意。
  “原来这般,我还怕薛岿又吹牛了。”
  “没有。”有人在旁边说道:“薛岿这小子还是实在的。”
  “一辈子待在雁门关,这阵子见了崔颢,见了薛白,足够了。”
  燕惟岳念叨着,满足地闭上眼,这次似乎不打算睁开了……耳畔却忽然听到了一个名字。
  “还有李白,将军可想见见李白。”
  “李白的诗,真仙啊。”
  “李白就在眼前,请将军睁开眼看看。”
  燕惟岳不信,可还是睁开了眼。
  他看到一个三缕长须的男子站在那儿,却不像他想象中的李白,于是微微摇头。
  “今日见将军杀敌。”李白道:“我为将军写首诗吧?”
  燕惟岳依旧不信,眼皮愈重,困得厉害,却听得两句诗落入耳中。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这两句一般般,不太像是李白。
  可那人还在继续吟着诗,语气沉郁,带着悲愤,之后,悲愤又渐渐转为激昂,激昂豪迈,渐渐到了光芒万丈的地步。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