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历史军事>满唐华彩> 满唐华彩 第854节

满唐华彩 第854节

  “看来,陕郡处处是祥瑞。”
  薛白想到改元“天宝”的灵符也是陕郡境内挖出来的,灵宝与平陆,隔得不远。
  渐渐地,他们到了与安庆绪约定之处。
  哨马四散,回禀道:“报!安庆绪还未到。”
  “等等他吧。”
  薛白有千里镜,在高处观望着,并不怕遇伏。
  他们把安禄山捆着,摆在一辆大车上,像是一个祭祀用的牲口,却是一个抵三个。
  等了很久很久,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安庆绪依旧不至。
  姜亥不由向薛白道:“郎君,恐怕有变,莫不是安庆绪反悔了?”
  “除非他一夜之间攻破了潼关,还能有何出路?”
  “出路?跳进了这黄河不成?”
  “来了。”
  薛白放下望筒,又等了一会儿,便看到一小队没有披甲的骑兵往这边过来,隔得远远地便停下了脚步。
  姜亥驱马上前,喊道:“安庆绪,还不来拜见你阿爷?!”
  安庆绪并不往前,只道:“待我派人认一认我阿爷,可否?!”
  “可!”
  很快,一个瘦小的士卒就策马而出,也没带武器,到了近处,翻身下马,径直走向安禄山。
  “就站那看吧,还能是假的不成?”周围的守卫没让他离得太近,在他还隔着两步时便喝止了。
  “谁?!”
  安禄山眼睛还是瞎的,警觉地坐了起来,显得有些不安。
  接着,他鼻子一皱,用力嗅了嗅,忽然大喊道:“什么气味?这是什么气味?!”
  姜亥正在盯着安庆绪,闻言正要回过头看安禄山。
  忽然,在更远处的天边,似乎是在灵宝的方向,响起了几声冬雷。
  第448章 驱狼吞虎
  灵宝县原名桃林县,与平陆县一样因为出了祥瑞而更名,而“天宝”这个年号便是由此而始。
  此地处于小秦岭与崤山山脉、沟壑纵横,西塬更是有一段隘道,两旁皆是峭壁。
  有漫天的喊杀声从西向东而来,震得悬崖上的积雪簌簌而落。
  崔乾佑的旗帜摇摇晃晃,像是随时要倒下来,却还是被扛着进入了隘道。跟在后面的是数千叛军士卒,被官兵杀得溃不成军,稀稀落落地奔逃。
  “杀啊!”
  在叛军身后,唐军正紧追不舍。
  依原本的计划,是要在两军交锋之时,遣一支奇兵攀山越岭至此炸塌悬崖,使叛军首尾不能相接,倒没想到一交战,叛军很快便溃败了,这边准备好的计策甚至来不及用上。
  作为先锋统兵的正是王思礼,他感到隐隐有些不妥,于是勒住战马,抬头看向高耸的峭壁,略皱了皱眉。
  “将军?”副将庞忠问道:“如何不追了?”
  “贼兵败得太快,恐有诈。”
  正此时,后方有将领赶了上来,道:“将军,有捷报送到,王师已收复洛阳,活捉安禄山!”
  “真的?”
  “朝廷下旨,火速平叛,凡附逆者,不可宽纵,务必严惩!”
  战事紧急,王思礼既知晓了崔乾佑速败的原因,不再犹豫,当即下令全速追击。
  他的战马在狭道入口处踟躇着不愿进,他狠狠地拉了缰绳,把那倔强的马头拉正,又狠狠给了它一鞭子,方驰进隘道。
  “杀贼!”
  同时,朝廷的旨意也被迅速传递向军中,到处都响着“不可宽纵,务必严惩”的呼声,在两面高耸的悬崖中荡起回声。
  ……
  高耸的悬崖背面是坡度稍缓些的山峦。
  有一队身影正艰难地行走在峦峰上,忽然,队伍停了下来。
  “帅头?”
  乔二娃抬手一指,喊道:“就快到了,在前面的山洞。”
  “俯下。”樊牢却是迅速俯低,道:“听到了吗?”
  “嗯,贼兵已经过去了?”
  乔二娃倾耳听了一会,能听到远处的马蹄与喊叫声。
  “你看后面。”
  樊牢说着,转过身指了指身后的山林,可以看到林中有惊鸟正在飞起。
  他再回过头来,指着前方,低声道:“这边林子一直没有鸟。”
  “帅头你是说?”
  “有伏兵。”
  “那我们……”
  突然,几支箭矢“嗖”地向他们这个方向射了过来。
  巨岩后方,有贼兵闪身出来,大喊道:“人在那里,放箭!”
  “中伏了。”
  樊牢怒喝一声,心知叛军设伏不会是只冲他们这一小队人来的,更大的目标还是为了那二十万大军。
  “快发信号提醒王将军!”
  ***
  这日是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倒数第三个节气,也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不止是民间祭祖,圣人也祭祖。
  潼关战事最激烈之时,在长安,李隆基也亲至迎祥观,祭祀了太上玄元皇帝,并修缮了其金身。
  “唯愿祖宗保佑,朕有万寿无疆之体,非常之庆。”
  无声地在心中祈了愿,李隆基抬头看去,只见老子像上的面容微微含笑,似乎在告诉他已经允诺了。
  他于是放松下来,心想只要眼前的麻烦解决了,自己还是功盖尧舜。
  ***
  独柳树狱。
  黑暗的牢狱中亮起火光,之后是铁链锒铛作响之声。
  “真要斩刑了?”杜五郎被带出牢房之时,终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他有些不习惯于这沉闷的气氛,也没有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总觉得也许与过往的几次入狱一样还有转机。
  但这里的典狱没有给他笑脸,只是冷着脸向他挥了一鞭,如同在驱赶牛羊。
  此时,杜五郎才发现,要被处斩的远不止他们三人,还有许多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有身材高大到吓人的管崇嗣,与好些王忠嗣的亲兵;还有几个杜妗手底下的管事,众人都垂头丧气,沉默地走着。
  颜季明抿着嘴,等走到了法场,四下看去,见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站在那棵孤零零的柳树下了,才大喊道:“冤枉!”
  “闭嘴!”
  “把他们的嘴塞上!”
  “我是河东帅府掌书记颜季明,为李节帅招募兵马平叛,蒙冤受屈!”
  颜季明很快挨了好几鞭,有典狱试图堵住他的嘴,被他侧头避开。
  “这位,乃常山长史袁履谦,袁公高义,首倡大义,方有今日河北之转机……”
  话音未了,他很快重重挨了一下,被打倒在地,一块破布被塞进了他口中。
  杜五郎见状,连忙跟着大喊道:“冤枉!他们都是忠良……唔!”
  “还有我!”
  当这些人都被堵了嘴,却有一人跟着大喊起来。
  “我闫三不是大人物,但也是被冤枉的!冤枉啊!”
  他们的喊叫并未引来任何人打抱不平。
  独柳树在长安城南的偏僻之处,再加上今日是冬至,许多人家都忙着祭祖。
  在这个沉闷、冰冷的冬日,他们就像是祭祀用的牲口一样被按上了法场。
  一般而言,行斩刑每年都是在特定的日子的正午,但他们显然是特例。
  杜五郎被堵嘴跪在雪地里受冻了许久,几次抬头没看到那案几后面有官员坐落,不由又抱了侥幸,心想也许是阿姐正在想办法救自己。
  在他想来,她们在长安也算是颇有能量,既然能提前得到消息逃掉,总该是能想想办法的。
  可快到傍晚时,督刑官还是来了。
  那人走在队伍最前方,穿了一件大红色的官袍,被洁白的积雪衬得愈显鲜艳,走近了,却是元载。
  元载面容有些疲倦之色,落座之后,没有二话,拿起惊堂木便往案上拍去。
  “轰。”
  一声雷忽然在空中响起,之后,连着又是几声“轰隆隆”的大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