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那时候,张辽十分沮丧,为此夜以继日的锻炼,十分刻苦。
但输的时间久了,再加上看到杨秋直接三招横扫张家那些厉害的部曲,张辽就淡定了。
毕竟他还能在杨秋这里过十几招,这些人三招就完蛋了。
所以结论是,不是他太菜,而是杨秋太厉害!
心绪平稳了,张辽就开始学习兵法专注谋略了。
毕竟打仗不是靠一个人,而是对整个军队的掌控力。而张辽在这上面天赋绝佳,对手杨秋也不能轻松赢他。
两个人在下棋对阵上你来我往,有输有赢,所以张辽更加平衡了。
他只是天赋点没在武力值上面而已,没关系。
我张辽已经很厉害了。
以上是张辽躺平之后的心路历程。
他越挫越勇,干脆把和杨秋对阵当作提升经验。
之后两个人又合作与张家部曲对阵,为此张家部曲被张辽和杨秋打得哇哇大哭。
真是求他们两个老六别再祸害他们这些普通人了。
“辽兄,我觉得我们两个人对阵已经不能提升彼此的经验了。”
张辽表示同意,两个人对彼此的套路招数都熟得像是左右手了,所以打起来很没意思。
“要不明天多喊几个张家部曲来,人多了就可以锻炼我们的极限了。”
杨秋瞬间噗嗤一声笑了。
“别别别,他们会哭的!辽兄,我觉得理论知识我们都具备了,对战经验我们两个打起来已经没有意义。
现在缺的是实战经验,不然我们永远都只是小孩子玩闹,再也无法增加实力。”
张辽默然,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实际上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可是实战经验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啊。
边境混乱,官员不管正事,一心捞钱。你如果去当兵,最后只是炮灰。
人家和鲜卑生意做得正好,你去认真杀敌,这不是坏人生意嘛?
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所以不是你想报效朝廷就能报效的,人家不需要你这个愣头小子。
至于寻找靠山,三年前太守换了人之后,张辽父亲就直接被卸职了。
所以张家现在也找不到仕官的出路,毕竟他们张家不得如今这个太守的喜欢。
至于蔡邕弟子的名头,那是走经学这条路。
但张辽确定自己未来的梦想是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所以他只能继续等待。
不过张辽原本是不着急的,他才14岁。
但12岁的杨秋都着急了,张辽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了。
“要……要不我们去杀山匪?”
这建议一提出来,杨秋立即否认。
“山匪躲在大山里面,真去找他们,那无异于大海捞针!”
话是这么说,杨秋心中其实有些心虚。
这七年,趁着每年往反张家和杨家的时间,她其实偷偷救了一些人,然后将他们安插在了马邑县和阴馆附近的一座大山里面。
这世道,也只有深山轮不着朝廷管辖了。
而杨秋给他们准备了食盐,农具,吃的粮食,以及高产粮食种子,布匹,一些生活必用工具。
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因为食盐粮食被迫下山来,可以暂时过上一段安稳日子。
不过在官员眼里面,这种都通通可以划归为山匪。
所以张辽刚刚说要杀山匪,万一选的地方就是她安排人住的洪涛山?
最后岂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还会把山里面那批人吓一跳。
这计划自然不行!
第14章
“那再等等?也许换个太守就好了?”
张辽是真的很有耐心,可是杨秋没法再等等了。
要知道明年可是光和七年,到时候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杨秋可不想到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愣头青,她想提前锻炼出自己的实战经验。
“有些豪右家的训练方法是直接抓家里的奴婢杀人见血,锻炼胆气,可是我觉得这种方法没有意义。
战场上才能见真章,那些人杀手无缚鸡之力的奴婢,我觉得这种人不会有所成就。真正的英雄,应该挥刀对上比自己更强的人。”
“说得好!”
杨秋这些年也见了许多烂透的豪强子弟,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滥杀无辜,豹狼成性……
相比较起来,高高在上,瞧不起庶民,这都算是小毛病了。
“有个大贤曾说过,勇者愤怒,抽刀更向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更向弱者。辽兄,你以后必定会名留青史!”
张辽被夸得有点羞涩,同时也有点疑惑杨秋这句话的出处。
“汝这话听着很有道理,不过吾没在书籍上看到过,这又是汝师傅传授的?”
杨秋厚脸皮的应了一声是,毕竟说话的本能是不能遏制的。
杨秋搞不清楚哪些成语是汉朝的,哪些是后世衍生出来的,所以每次说出一些众人没听过的。
杨秋最后通通归咎于师傅教导。
为了完善自己谎言,杨秋都给自己师傅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别号了。
号曰:太白居士。
虽然李白大大是青莲居士,但不影响杨秋化用诗仙的字太白,毕竟也是蹭了诗仙,显得蛮有逼格。
“那唯一可行的路就是偷偷去杀鲜卑了,毕竟这些杂胡年年来边境袭扰。
吾估计十月之后,到时候又有鲜卑南下,我们可以去杀了这些禽兽。但这不是正规名义,有些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