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所以找相关技术人员挖盐矿,倒也不算困难。
  要知道,汉朝还有地方开采盐井之后,又在旁边开采火井。
  没错,火井就是天然气井,用竹子做天然气官道,然后用火井煮盐。
  所以目前不存在技术困难,杨秋现在差的是人才。
  从接收马邑县之后,杨秋在钱粮上都有方法解决困难,但唯独人才是个大问题。
  不管是工匠铁匠屠户,还是会写字登记兵卒信息、管理粮草后勤的刀笔小吏,杨秋方方面面都缺人。
  要不是过去七年提前培养了寨子里几百人习字算术,杨秋现在搞的事情早就乱套了。
  难怪三国时候各大诸侯都要被世家大族掣肘,任你再怎么勇猛武力,收税你能自己家家户户收吗?还不是靠他们培养出来的胥吏收上来。
  打仗后勤算账管理粮草、准备兵器、登记战功死亡人员信息等,那都需要会认字写字算账的小吏。
  没有这些,军队直接乱套!
  所以不依靠这些士族读书人,那是真的玩不转啊。
  杨秋倒也不是排斥用马邑县曾经的胥吏,可是现在不行。
  这些胥吏现在虽然没有心向天子。
  但他们也着实觉得杨秋一个山匪女郎没资格骑在他们头上。
  所以把这些胥吏安排到自己队伍里面参与粮草军饷计算发放,一旦这些人给你挖坑,甚至把你粮草烧了邀功?
  那不是彻底完蛋!
  所以杨秋现在用的都是自己人,至于那些底层胥吏,有欺男霸女害死人的直接就杀了,但大部分其实也是按照县令吩咐做事。
  所以杨秋不至于觉得众人皆杀,只是罢免了他们的职位,让他们没有机会背刺她而已。
  若有一天,马邑县家家户户都跟着杨秋造反,每家每户都有参军的,然后分田到达了每家每户。
  那时候大家成为了利益共同体,都舍不得自己手中分到的田地财产之后,这些人倒是可以重新用起来。
  毕竟,这世上很多人其实都是随波逐流,当规矩严格赏罚分明的时候,也不是人人都想钻空子。
  底层胥吏地位也就比庶民高一点点,其实大部分都想过个安生日子。
  所以真想闹事儿,天天给杨秋找麻烦的,其实也没有。
  毕竟经过这些天的谣言传播,杨秋在周边各大乡里已经成为了一个三头六臂,虎背熊腰,青面獠牙的大怪物……
  所以没人敢惹她,都怕死!
  然而事情也有意外,在考察了盐矿之后,杨秋和邓氏兄弟刚刚准备启程离开。
  结果一个人突然从草丛里面跑出来丢了一封信就跑。
  当时邓氏兄弟都还来不及喊有刺客准备进攻,那人丢了信就跑了。
  见邓氏兄弟准备追上前,杨秋阻止了这两个人。
  “弘远,毅行,不用追了,应该不是敌人,也许是远方之友,把那封信捡起来给我。”
  毅行是邓勇前几天请杨秋取的字,据说这字取完之后,秦峰马青邓容都有意准备让她也取一个。
  为此,杨秋正在头疼。
  其实她自己都还没字呢。
  不过眼下,杨秋倒是在看到信封上的字迹后露出了笑容。
  这是张辽的字迹。
  看来张氏已经完全了解了马邑县的事情,如今还偷偷给她一封信,杨秋也很好奇信件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回到牛车坐下之后,杨秋将信件拆开逐字细看。
  这一下子,杨秋惊呆了。
  不是信件内容多惊奇,而是杨秋没想到,吕布这个传奇人物现在竟然去了阴馆,还受到了太守的赏识。
  此时距离马邑民众暴乱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天,杨秋这边的事情开始逐渐变得条理清晰,所有事情都走上了正轨。
  而雁门郡太守那边自然也确认了马邑县杨秋带领众人造反的事情。
  所以现任太守王柔正在调兵遣将,准备粮草。
  一旦后勤工作准备到位,募集到足够的兵卒,那么这位王柔太守会很快发兵攻打马邑县。
  按照张辽在信件里面预估的时间,估计还需要十天左右,汉军就会攻打过来。
  时间确实很紧急,不过和杨秋之前预料的情况差不多,倒也不算猝不及防。
  甚至这封信还让杨秋安下了心。
  根据张辽透露的信息,王柔太守没有征调乌桓和匈奴骑兵,所以这一次征调的队伍估计在五千人左右。
  那这一场仗就相当好打了。
  首先,他们是守城,所以本身就有优势。
  第二,现在已经是十月了,天气开始变得非常寒冷,所以这场仗不会拖成持久战。
  除非这位王柔太守花费大价钱给兵卒保暖,以围而不歼的方案耗死杨秋他们。
  但杨秋现在有一年的粮食,所以这个方案杨秋现在也不用怕。
  唯一有些威胁的就是张辽在信件里面再三提醒的吕布其人,张辽称赞其人勇猛无敌,颇有将帅之姿。
  如果没估计错的话,王柔可能让吕布做一部军司马,领兵四百人,然后作为特别队伍攻打马邑县。
  毕竟吕布的飞将之名闻名并州,张辽让杨秋万不可小看吕布其人。
  那吕布带着家乡两百多人投奔到太守这里,这两百多亲信各个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精锐,实在是不可小觑。
  “张辽还是认识吕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